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莉 《新闻前哨》2001,(9):24-24
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虽不太长,但发展迅速,已经开始脱离初始的稚嫩,逐步走向成熟。众所周知,主持人是主持人节目的产物,而主持人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括电视等大众传媒在本质上讲是单向性的,为了完成传媒与受众的互动与传输,主持人节目形式弥补了这个不足,主持人在传媒与受众之间搭起了“连心桥”。那么,主持人在节目传输过程中如何搭好这座“桥”,如何让节目传播与观众的反馈在“桥”上畅通无阻,这是主持人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也就是主持人与节目各环节的“融合”。 主持人个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梁红岩 《记者摇篮》2006,(12):50-51
每天早晨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在新闻播报前,首先会向受众传递当天的互动话题,请受众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与之互动。走入网络,在阅读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后,受众可以立即发帖子跟进,发表自己的见解。打开广播,受众更是可以直接与主持人对话,把自己的感受、困惑,直接与主持人交流。凡此种种,就是互动。时下,媒体已从主观的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发展到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通过互动,使节目的参与性不断加强,受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互动,已成为传媒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最直接的手段,互动,直接牵制着媒体在受众…  相似文献   

3.
节目主持人的出现,丰富了广播电视的语言表达样式,突破了以往的传播模式,特别是“热线电话”的开通,使主持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更加直接、具体。节目主持人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提高语智水平,追求主持语言的规范美、情感美、鲜活美、品位美、个性美,已成为社会发展对主持人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王海燕 《青年记者》2009,(18):76-76
广播节目互动现场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使人际传播成为一种全新的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现场主持人能增强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在我国逐渐兴起,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节目主持人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节目中主持人以第一人称"我"出现,与听(观)众交流互动,这缩短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传播效果,为广播电视节目走近群众、吸引受众技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广播节目互动现场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使人际传播成为一种全新的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现场主持人能增强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1.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到“小众化”,一改广播传统的播出模式,而是注重听众的需求规划节目,树立听众导向节目观,使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的主次发生了变化。现在,农村受众…  相似文献   

8.
节目主持人是主持人节目的核心和主导,本文分析了节目主持人传播模式中,主持人从选题策划到现场主持,从主持过程到信息传播过程,节目主持人在传播模式中的角色定位,也分析了主持人传播过程中讯息输出的不同传播形式及其特点和反馈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下传媒行业领域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传统与新兴媒体之间也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作为广播类新兴节目,面对传媒行业日趋激烈的大环境,若要赢得受众的信赖,作为传播主体就势必要注重传播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进一步优化传播环境,提升传播效果。在广播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作为信息和受众交流的纽带,如何运用好语言无疑是能否达到传播效果的重要一环。所以主持人一定要注重分析自身的传播环境,锤炼业务能力,善于运用自身的特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利用自己独特的言语方式和感情优势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消除受众的距离感,更好地赢得受众的信任。无论身为一名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如何在情感类节目中得到受众的青睐,其语言表现技巧的运用是一件重要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0.
秦楚 《军事记者》2011,(7):49-50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受众信息需求的提升,当今广播电视节目中互动、参与的比重越来越大.以主持人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态已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不仅新闻、专访、连线、谈话等节目出现了大量记者型主持人,越来越多的综艺、娱乐、体育、经济与社教等各类节目中也出现了记者型主持人的面孔。他们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影响受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冷凇 《声屏世界》2006,(11):61-62
如果把一个节目比作一次篮球比赛,那么主持人就是那个时刻注意要接球和传球的人,特别是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如何准确地接到嘉宾的“球”,又如何把“球”准确无误地传给观众或者把“球”巧妙地反传给嘉宾,都是一门很高的技术。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发问,更多的是如何与被访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发问中发掘被访者的深层内涵,由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以至与电视机前的受众互动形成人际传播。如何将这门高技术发挥得更好,应该把借鉴国外主持艺术和发扬中国传统主持风格结合起来。个性化与模式化英美电视节目主持人非常注重个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金苗 《记者摇篮》2006,(1):46-47
直播节目发展到今天,主持人的人格,成了制约和形成这种或某种社会角色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主持人人格的定位,也决定了主持人的社会角色给大众带来的影响。首先,社会态度是个性化人格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心理学中,对态度是这样定义的,通常指个体对环境中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认知系统、情绪反应以及行为倾向。节目主持人兼有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双重优势,作为大众传播来说,主持人节目内容的传播者,担负着向受众传播信息、与受众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任务。作为人际传播来讲,主持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他们在节目主持过程中,总会自觉不…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传播媒介。节目主持人的出现,丰富了广播电视的语言表达样式,突破了以往的传播模式,特别是“热线电话”的开通,使主持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更加直接、具体。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主要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是“说话”,因此,主持人的语言也就成了一门非常专业的艺术,这也是社会的主要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4.
夏青 《视听界》2014,(6):112-113
目前,新闻栏目开始注重与新媒体用户的互动,传播、分析网络消息,对相关新闻资讯或批评、或引导、或修正,以呈现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但一些栏目的互动融合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只是简单播报网民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评论或反馈意见;或与主持人交流几句,不痛不痒甚至不着边际;有的为了显现多媒体融合,直接将微信语音等受众反馈信息在节目中播放,主持人只是摆设,作用可有可无。在新闻栏目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中。  相似文献   

15.
叶昌前 《声屏世界》2000,(12):43-44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广大受众认识节目主持人这个媒介角色是从广播开始的:“珠江模式”带给人们的惊喜是:节目还能这样办,新闻还能这样说。当广播主持人节目热力四射之时,电视便乘势而上,塑造了自己的主持人,而且一路遥遥领先,将广播主持人甩在了后面。值得庆幸的是,广播人并未自甘落后,而是不断开拓传播空间,利用自身媒体的一切优势,再塑一个“我”,这个“我”来得是何等的艰难:当我把广播主持人与电视主持人放在传播的时空中进行比较时,实际上是对”主持”一词进行一次梳理和探寻。我的比较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相似文献   

16.
在谈话节目中,礼貌直接关系到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并且与受众的自我需要有关。美国传播学者窟·库什曼说过,一个人要想进入人际沟通,不需要首肯对方的每个想法,但必须把对方作为一个独特自我或重要的个人加以支持,积极的尊重对这种互动来说是最基本的。①在谈话节目中,尊重嘉宾是使节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大众传媒呈现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战略转移。在这种背景下,新闻选择更趋向于受众,新闻报道走入大众化。一、大众传播模式的转变随着访谈式采访形式的频繁出现,传播模式发生了改变,尤以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为代表,观众参与到了传播者的行列,使节目更亲切、可信。而以“我播你听”为形式的广播事业也在不断探索改革,各电台相继创办编辑热线,将听众之声直接纳入媒体,改变了“播音员”的传统意义。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大众传播业主要以传播者为主的…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出面与受众打交道的最活跃的人,是集社会性和人际性于一身、具有亲和力的传播。他们在节目中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有声语言传播信息、串联节目、表述观点,与受众平等沟通交流,驾驭节目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线访谈”将网络的互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采用了MPEG4等技术,可支持多人实时参与网络互动访谈。在访谈中,受众在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同时,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它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实时参与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20.
“在线访谈”将网络的互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采用了MPEG4等技术,可支持多人实时参与网络互动访谈。在访谈中,受众在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同时,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他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实时参与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