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世纪西部农村成人教育主旋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科学、高效地发展西部农业,提高西部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也应该特别重视“三农”问题。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麦克·奥克森柏格教授认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质是农业商品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显然,顺利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科学知识,是文化教育。”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多·舒尔茨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困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则是贫困的关键。”可见,在西部经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西部农业还不发达、西部农民整体还处于贫困境地的条件下,关注西部农村成人教育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李亚农先生根据《诗经·东山》中的“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认为“不单周族总家长结婚排场很大,就是周初的一个自由农民结婚,也要举行一次隆重的典礼。”李先生把《东山》作为西周初年的史料,认为《东山》中的“我”,或者说作者,是“周初的一个自由农民”,并据此论证西周初年的婚姻制度。我们认为《东山》一诗,不是“周初的一个自由农民”作的诗。 因为《东山》属于豳风,豳地在今陕西省西部,是周朝建国之地,所以《东山》一直被认为是西周豳地之诗。又因为《诗序》说:“《东山》,周公东征”,所以《东山》一直被公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时代的作品。徐中舒先生创立了“豳风为鲁诗”的新说,这才使《东山》的时代发生异义。我们推敲一下《东山》中的物侯和章法,认为  相似文献   

3.
事件     
教育政策 中国教育直面“三农问题”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04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勾勒出中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包括农村、农民、农业的教育“三农问题”。 一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周济透露,力争到2007年底,中国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百分之五以下,中国将投入数以百亿元计的专项资金,让广大西部农村的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素质的提高,教育脱贫至关重要。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民教育促进着农民素质的提高,但与国内外农村先进经验比较,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着力解决好资金投入、思想观念的深入转变、“三教统筹”,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的教育体系,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阶级斗争叙事是周立波土改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的修辞策略,这不仅表现在作者瓦解了农村中以血缘关系定亲疏的成规,而且巧妙地借助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伦理规则为阶级斗争叙事服务;而“革命话语”对“农民语言”的改造和修正这一事实,也恰好说明经过改造的“农民语言”同样能为建构新的社会秩序起到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今年8月,在“旱甲天下”的宁夏中宁县,硒砂瓜获得大丰收,卖到了成都、广州等地。更令人欣喜的是,石缝里不仅种出了特种西瓜,还可间种红枣、芝麻等植物。石缝里长出的一个个硕大的硒砂瓜,为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农民增收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的文学创作主要是面向市场和城市的,即便是农村题材的创作,也是写给城市人读的。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疏离了文学,而文学也在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缺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单纯依靠文学界的策动是不可能的,采用动员农民全员参与的“诗歌公社”的方式也是不可能的,依赖于文化市场的力量更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选择是将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学阅读与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现实中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起毕业大学生支援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制度,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继续坚持推行“三下乡”活动并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章通过记叙“元宵节”后,家乡民间“跑旱船”一事.展现了故乡的风俗风情和文化帚观。小作者以一个观众的身份。极其详细地记叙了家乡“跑旱船”这一民间习俗的全过程。凸显了现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 赵树理,这位写农民的“铁笔”、“圣手”,他的小说就象北方老农一样朴实忠厚,好似朗照的山涧泉水一样清亮欢快,如同黄土高原上的山药蛋一样醇香。他以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艺术才华,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农民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现实,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无疑,  相似文献   

10.
很小很小的时候,面对中国的版图,我就知道了伟大祖国地大物博,似一条沉睡的东方巨龙,又似一只待啼的雄鸡。那时候,我幼小的心灵中只有一个“西部”的概念,和一首“北大荒”的歌。大一点的时候,我从电视上看了《走进西部》。那里的人情、风景、民族、宝藏,让我激动不已又满怀遗憾:它太可爱了,但它又太落后、太贫穷了!从那一刻子:好好读书,长大后去开发西部,建设祖国,把祖国建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就在“开发西部”的浪潮一声高于一声时,我长大了,更深地了解了西部,了解了中国,了解了“开发西部”的重要。我从电视上知道了西北地区有淳朴的人…  相似文献   

11.
“农舍旅游”是以农民家庭为主要经营和受益的旅游业开发形式。这一项目的开发不仅有助于提高西部的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层次,而且是彻底改变西部农村面貌和走城市化新路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2.
郭海燕  杨斌 《焦作大学学报》2007,21(2):31-32,56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西部地区赋存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但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俗旅游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扩大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宽产品销路,并且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因此如何通过开发西部地区的民俗旅游业来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当今旅游业界研究的重点内容。文章通过分析西部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西部民俗旅游开发为“三农”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机遇,提出了开发西部民俗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模式必须遵从农民的需求和意愿,达到以农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以6省194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托,认为农民基本养老需求呈现"一强多样"的局面,社会化的养老方式越来越为农民所接受。年长者比较认可子女养老和社会养老,但不同地区的农民养老选择差异大,西部农民更认可社会养老方式;养老给农民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因此,政府必须履行农村养老公共服务的责任,并针对东、中、西部的特点开展农村养老制度的创新设计。在培养和完善农民公共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养老文化,逐渐构建一个多元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西部开发中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成为西部开发中农业和农村工作扣心任务,西部开发中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实现优质化、区域化、多元化、产业化和城镇化。西部开发中要开拓农业开发思路:发展“商品农业”、“灌溉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荒漠农业”。通过大力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强化政府的科学规划职能,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鼓励组织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实现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1 赞恩·格雷(1872—1939)是美国通俗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在西部文学家中,没有一位象他那样拥有大量读者,但又不被人理解;第四版《牛津美国文学指南》中说他是“一角钱小说”在二十世纪的继承人;中国出版的《世界文学大辞典》中称他为“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在1890—1930年间,他对西部文学广为流行所作的贡献比其它任何作家都多,还说当很多读者被问到如何对西部文学下定义时,他们都以格雷的作品来概括公式化的西部小说的因素;而美国学者John George-cawelti(1929—)在他的“通俗文学研究中程式概念”一文中就多次以格雷的程式化小说  相似文献   

16.
鸡蛋与国王     
有一天,一个国王在大森林里迷了路,他一个人走了很久很久,肚子很饿,最后,总算到了一个农民家里。他向农民要了两个鸡蛋吃,吃完后,他掏出钱袋,问农民鸡蛋要多少钱一个。“尊敬的国王,每个鸡蛋要5元钱。”农民回答说。“啊,你们这里的鸡蛋很少吧?”国王吃惊地问。“不!不!我们这里的鸡蛋很多很多,但国王却很少很少。”农民回答说。鸡蛋与国王  相似文献   

17.
“一号文件”旨在短期内缩小城乡收差距,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为“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就是说,“一号文件”为解决农民的公民权问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西部农民而言,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这绝不意味着西部农民不能实现全面小康,而关键的是选择正确的道路。本文从全面小康的内涵谈起,论述了西部农民的差距,西部农民有能力实现全面小康,以及西部农民的全面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西部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出发,分析指出:西部开发,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是社会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必须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素质,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促进社会稳定地、全面地和良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多战乱的国家。有一种习见的内战,被学术界称为“农民起义”。陈胜是“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也是颇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农民领袖”。因此,对陈胜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秦末农民大起义”本身,也有助于认识作为一种普遍地经常地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的“农民起义”,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中国政治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