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而读又是写的基础。读书是吸收过程,作文是表达过程;只有吸收得多,才能表达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目前,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不会读书。读文章,抓不住要点,读一本书,抓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个总的概念,它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统称语文能力训练。“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我以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应强调读。关于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关于加强阅读,古人有过很多论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可见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个总的概念,它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统称语文能力训练。“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我以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应强调读。关于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关于加强阅读,古人有过很多论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可见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读、说、听、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华章》2007,(5)
读教相长都说“教学相长”,我说是“读教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却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6.
一、写作与阅读的相互关系要想提高写作技能,首先要注意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如同听与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读是一种理解能力,写是一种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你阅读得越多,才能写得越好。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不仅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读书是下笔的基础,读得多才能写得有神,而且指出读书要“破万卷”。一个“破”字,意指精读,细  相似文献   

7.
学语文 ,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语感。养成了语感 ,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容易提高 ,因此要通过课外阅读 ,不断积累词汇 ,培养语感 ,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 ,如何通过课外阅读 ,不断积累词汇 ,培养语感呢 ?一、语书———感知言语信息早在 30年代初期 ,叶圣陶先生就指出 ,“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古往今来 ,人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体会的 ,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等 ,都是强调“读”的重要性。现当代语言大师鲁迅、巴金、茅盾等在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如果能让学生听后想说,说时脱口而出,读后想写,写时意到笔随,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教育理论家则认为:"读"属于理解系统,而"写"则属于表达系统,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必然发展。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英语写作一直是很多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或者有很多话不知道如何写出来。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个基本能力,听和说相辅相成,而读和写也能互相存进和提高。我们不妨从提高阅读能力入手,通过阅读带动词汇、语法的学习,培养语感,建立英语思维方式,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阅读教学,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消化和运用,同时又促进了“读”。“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国古代文人总结的读写规律,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研究价值。培养写作能力,靠阅读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读书破万:莹,下笔如有神。”读与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著名的哲学家培根也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是学习之母。作文能力如何.是语文教学质量如何最终的试金石、晴雨表。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作文学作文.作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主旋律。多读是基础,是输入的过程;善思是方法,是输出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死记硬背是一种内隐的学习,在无意识与有意识的转化当中潜移默化了语言的“记忆痕”,也就是俗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僵化的八股文按照条条框框来写作,被视为没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现代的学生摆脱了条条框框之后却完全没有章法,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最终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就不容易。刘勰《文心雕龙》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相似文献   

13.
黄春慧 《考试周刊》2009,(20):63-63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而读写又离不开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正是说的“读”“写”与“交往”的关系。因此,多年来我们提倡学生多读多写并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读、说、听、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可见“朗读”对语文学习来说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语文教学的至理名言。它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但是由于读的书籍、时间、指导等方面的问题不易。解决,“多读”竟一直成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了。近一年来,我们语文组摸索到一点路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摘抄,有了一点效果。我们体会到,这是提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显而易见,“下笔如有神”的高深造诣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基础上的。“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写”是对“读”之效应的进一步印证,是所学内容的再现及运用。故而“读”和“写”的有机结合是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诗圣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但是,长期以来,不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自流”状态,“难读”、“厌读”的现象较为普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步入书籍的海洋是责无旁贷的。我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说,训练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来说,听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没有良好的输入,就不会有良好的输出。就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形成的过程来说,听和说先于读和写,一个人只要不聋、不哑,就必定会听,会说。就听与说两种能力的形成来说,听则是说的基础。听与一个人的记忆力、理解力紧密相关。而记忆力、理解力的发展又必须以听觉和视觉等感觉能力的发展为先。感知到的东西少,或对事物感知的不敏感,就不会有较好的记忆和较高的理解。从开发智力的角度说,耳聪目明是具体的智力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听说为先,听字当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听话,能理解内容,抓住主要意思。”“低年级能听明白别人的一般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培养认真听话的习惯。”“中年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读”和“写”的关系问题,古人早有言及。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讲多读才能写好的道理,是杜甫写诗的经验之谈。但仔细揣摩,又出了问题。杜甫读万卷书,下笔就篇篇皆成章,一篇败笔也没有么?也许对天才的诗人是这样,但其中的艰辛,杜甫没有明说,那就是在“读书破万卷”后还要加上“勤奋练习之”一句。虽不成诗,但道理固然。语文教育学家张志公先生在《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一文中说过:“我们一向重视写。为了写而重视读,读是为了写。”张志公先生对“读”和“写”的关系强调得十分清楚。而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在处理这…  相似文献   

20.
朱君英 《学周刊C版》2010,(7):200-200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部分,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学生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前人的成功经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出过美读法。因而,注重“读”在教学中的运用,把多种阅读方法与语文教学的实际内容相结合,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我把课堂教学中的“读”分为诵读、吟读、品读三大类,通过反复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