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的论述.阐述了村民直选“村官”的意义,探讨了“官权民授”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提出了制约权力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入手,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政治文明形式,分析了其理论内涵及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指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伟大创新,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坚持和继承。最后指出这一概念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权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核心概念,其指向一种人与人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从社会权力的渊源看,黑格尔法哲学视域下的"权力"概念无疑为唯物史观中社会权力概念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正是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出发,马克思说明了理性建构实现自由平等的不可能性,揭示了理性形而上学的乌托邦性质,进而在感性活动的领域中说明了...  相似文献   

4.
学术权力在理论研究中的混乱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缺失使得对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辨析成为必要。对这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重新界定与阐释及分析学术权力与其相关概念——学术自治、学术自由和行政权力的关系是深刻理解学术权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确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才能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实质性进展,也有赖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准确界定。因此,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并形成共识就显得尤为迫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本质论、价值论及主客体关系论等理论,是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学科基础。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更为科学、精准。  相似文献   

6.
学术权力在理论研究中的混乱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缺失使得对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辨析成为必要.对这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重新界定与阐释及分析学术权力与其相关概念--学术自治、学术自由和行政权力的关系是深刻理解学术权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宗族、宗教、水利组织、市场体系和婚姻圈以及象征、信仰等方面对美国学杜赞奇在《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中所提出的“权力的化网络”这一重要概念进行分析和评述,指出这一概念对于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俾使研究避免将国家与乡村社会简单对立起来的二分法思维方式和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化现象看成单向联系的线性因果历史观,并借以纠正那种把“社会”、“化”笼统地视为一个整体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8.
虽然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是本体性的治疗哲学或快乐主义的伦理学,但是他也有很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伊壁鸠鲁的政治思想是围绕“社会契约说”展开的。文章主要从“社会契约说”的理论基础、思想内容及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伊壁鸠鲁“社会契约说”政治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建录 《文教资料》2013,(19):44-45
本文从“非构思写作”概念提出的哲学背景出发,探讨了这一概念的写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意义,通过提出“非构思写作”的效率公式试图说明这一理论对写作创作的有效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认为意识形态是对现存社会采取非批判和维护态度的观念和思想体系。就意识形态对学校课程的影响而言,主要是通过政治权力实施的。当前课程改革中的课程意义,乃是取决于不同利益体的地位和作用,从中反映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最早明确提出“软权力”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他是在与20世纪80年代风行一时的美国“衰落论”的辩论中提出了软权力这一概念的。在那场辩论中,以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1987年出版的《大国的兴衰》为代表的“衰落论”无疑占有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观点阐述了语言或符号的互动,提出了“理想的言语情境”这一概念,他的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话语、交往扣文化规范。本文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逻辑起点,着力分析大众化的短信息文化扣其后现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张旭东在一系列论文和著述中提出了“文化政治”的概念,用这一概念来指代西方学术思想家从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相继建立、启蒙时代以来形成的一种重要思想。本文根据张旭东的论述,将这一概念的内涵概括为:第一,文化政治的普遍性表述;第二,文化政治的超越性追求;第三,文化政治的自我发现与建设;第四,文化政治的政治运作。力求在说明各个内涵的基础上对这一概念作出自己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遥远的理性拉回到了距离人们比较近的感性世界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把世界的根本理解为权力意志,其目的是想表达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和提升的特征,即“权力意志”具有非主观的实在性、追求自身能力之保持或增长的能动性以及价值关系性。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批判地研究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委矛盾”是一个被国内研究村民自治问题的学者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概念,这个概念被研究者赋予了约定俗成的经验性涵义。事实上,“两委矛盾”是一个具有选择性偏见的简单化概念,不能准确、深刻地反映农村“两委”关系以及农村社会政治关系的真实状况。如果离开了党支部独揽专权、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个人矛盾、宗族组织的影响以及农村黑恶势力的渗透等具体因素,“两委矛盾”就不具有实质性涵义。这一概念的简单使用造成人们对村民自治问题的诸多误解。自治制度背景下,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并不是天生的对立面,“两委关系”也存在协商合作的可能性。因此,在研究农村“两委”关系时,应当谨慎使用“两委矛盾”这一概念,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权力意志”是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是尼采的世界观、生命哲学、社会政治观点的基础。“权力意志”、“狄俄尼索斯”、“永久循环”是尼采独创的三个哲学概念,它们构成了尼采学说的基本哲学框架。在评价“权力意志”时,要考虑到它的内涵的复杂性,辩证地对待  相似文献   

17.
自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对社会和谐的研究就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已有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社会和谐提出的意义和必然性,多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视角来分析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和建设性意义.许多研究都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视角来探讨问题,而忽视了这一概念的其他理论渊源.在比较综合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学的理论渊源去分析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哈林顿的主要论著《大洋国》为依据,分析探讨了哈林顿以“财产因素”和“心灵素养”为基础而论述的财产均衡说及政治权力均衡说,以及在这两种政治哲学上所倡导、实行的两院制,保证政治平等自由、政府的权力分立;保证选举人政治选举自由的秘密投票制;保证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轮流执政制。这些理论充分反映了哈林顿法治、政治权力平等的共和主义的攻治思想。哈林顿的政治思想给予资本主义国家的致体建设以普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清 《高教探索》2007,12(6):9-12
学术领域的权力研究主要囿于政治视角来分析,同时深受权力“主权个人”观念影响,主观地对权力进行分类和数量化.这给本应多元化发展的学术权力理论及其引导下的高校管理实践带来了一些弊端。经典学术权力研究的实质并非是所有的权力关系,而是显明的支配关系和那些不可容忍的支配关系背后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乃是与分析哲学和唯心辩证法并驾齐驱的现代西方三大哲学方法之一。分析其在哲学史上与其他哲学流派瓜瓜葛葛的关系,我们发现它始终站在了“人”的立场上以捍卫人的主体尊严为旨归,强调人存在的意义。“主体人思”可谓现象学的基因和血统.也是现象学到现象学文艺美学的通道,其间延伸的接口则是“意向性”这一概念。这种延伸使得“对象”、“主体”、“意义”等概念得以统一,继而统一美学中的形式论、主体论和价值论。其结果形成了“意向性客体”及“准主体”的作品观,“主观交融统一”、“四层次结构”的文艺本体观和以审美知觉具体化为核心的接受观等人学色彩浓重的现象学文艺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