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之后,我鼓励学生:“不用这根导线还能用什么做导线也能使小电珠发亮?”这时学生兴致很浓,他们把导线换成铁丝、保险丝、钢丝等小电珠也发亮了:我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铁丝、保险丝、钢丝做导线,小电珠也会发亮?学生们思索后说:“铁丝、钢丝、保险丝都是金属,金属都具有导电性能。我又激发学生:在缺少金属导线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观察实验是完成幼儿园常识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在观察实验中,教师如何适时地运用恰当的语言指示,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最近,我看了一位老师组织的“电珠通电”实验课。实验前教师先巩固幼儿对导体、绝缘体的认识,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一节电线,紧接着教师做了一个实验:把电线的一端接触在电池的底部,另一端绕在电珠上,并把电珠接触在电池的中部,结果,电珠不  相似文献   

3.
只有一节电池和一粒小电珠,小电珠也能亮!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发现竟出自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之手。 那天我教二年级《小电珠亮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我对教材作了调整:先让他们尝试实验,去把电珠玩亮,比赛谁用的方法多、巧;再讨论小电珠亮起来所需要的条件。 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十分投入。在讨论“仅有电池和小电珠,小电珠会亮吗”这一问题时,大家“不会”的答声刚落,一个响亮的声音叫起来:“能亮。”这无异于烫油锅里倒进了水,整  相似文献   

4.
我尝试按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法教二年级自然常识《小电珠》一课。 课前,把小电珠、电池、导线用信封装好,发给每个学生。上课时,鼓励学生动脑筋用桌上的材料连接起来使小电珠发亮,孩子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索实验。不一会儿,教室里很多处小电珠都发亮了。有的是  相似文献   

5.
《小电珠》一课首先让学生分别认识小电珠、电线、电池,然后问怎样让小电珠发光?书上的意思无非是指用电线把小电珠和电池正确连接起来,小电珠就能亮了。  相似文献   

6.
夏芹 《山东教育》2009,(11):45-45
在科学活动“小电珠亮了”中,小周老师的小实验让孩子们兴奋起来。当老师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用到电”时,话音刚落,许多孩子就高高地举起了手。“亮亮说。”“电视机。”“志智说。”“空调”。“悦悦你说。”“电扇”……“我!我!”老师的“点问”跟不上孩子们想回答的欲望,孩子们不再等得到老师的允许,  相似文献   

7.
董旭花 《山东教育》2005,(18):27-27
“小灯泡亮了”是一个很传统、很经典的科学教育活动,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希望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明白电线的导电作用,电池的蓄电作用,并以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景晓巍老师组织大班孩子进行的同一内容的活动中,两次得到参加观摩的全体老师的热烈掌声,这些掌声是给予孩子们的,因为孩子们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令所有观摩者惊讶、赞叹。一般地说,小灯泡接上电线、电池亮了也就很好了,但在短短的30分钟时间里,这些孩子们由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新方法不断冒出来,令现场所有人感动、感叹、振奋。这些掌声…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厚,喜欢摆弄各种材料。近期,他们喜欢玩电动玩具,摆弄电池。结合以上内容,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活动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10.
给你一个小电珠、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你能让小电珠发亮吗?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长时间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你肯定会认为这很简单. 然而,笔者这里所说的是一个不带灯座的小灯泡、一节没有装在电池盒里的干电池.在很多年前,每一个学生的确都可以很娴熟地完成这个实验.如今按教材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来做该实验,结果令人很吃惊,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学生只是把那一根电线从电池上接出来,连接到小电珠的某个部位就在等待它发光了.对于这样简单的电路连接,学生竟然会如此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心灵手巧”。要让孩子有一双巧手,就得让他们动手。幼儿园常识教学中,动手操作是指幼儿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幼儿通过操作直接获得知识,同时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我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的: 一、通过做科学小实验来培养在班里专设一只实验柜,里面放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磁铁、陀螺、凹凸镜、放大镜、望远镜、指南针、电线、电池、小电珠、弹簧、塑料片、肥皂片、小锤小棒、小锣小鼓、废旧的钟表  相似文献   

12.
小灯泡亮了     
周末,让孩子们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小灯泡亮了”的实验。星期一早晨,明明一进门就兴高采烈地冲着我喊道:“老师,我的灯泡亮了!”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上《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时,课文中写道:“铜丝、铁丝、铝丝、铅笔芯能使小电珠发亮,说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但我们通过多次实验,对“铅笔芯能使小电珠发亮,容易导电”这一结论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4.
电珠又亮了     
在一次科学区的活动中,三个孩子用电珠做实验遇到了困难,他们将两节电池接在一起,电珠不亮了。  相似文献   

15.
《金属》     
一、教学实例: (教师出示一个不带电键的简单电路) 师:谁能说说小电珠为什么会发光? 生:因为有电。 生:因为电池里的电,流过电线,又流过灯丝,最后回到电池里,小电珠就发光了。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注意看老师做了些什么?小电珠有什么变化? (教师用钳子把导线钳断。)  相似文献   

16.
教材 :苏教版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教学目的要求 :1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什么是电路 ,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认识开关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连接简单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课前准备 :电流实验盒(24只)、演示板、计算机、课件、图片3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时曾经学过《小电珠亮了》这一课吗?回忆一下 ,那一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材料?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时也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用电线把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在一起 ,小电珠就会亮呢?二、初步认识电路的构成及电流1 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以前老是认为一节顺利按教案完成的课才是成功的课,但是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使我有了新的认识,而开学不久后的一次自然课更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那是一节三年级的课,课题是《电路》,要求学生学会连接电路,并在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会分别再加一个小电珠,一个电池,还要学会并联电路的方法。没想到课堂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我成功地解决了,而另一个却以失败而告终。先说成功的例子。在让学生连接电路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了,很多同学连接的方法都很正确,但是小电珠就是不亮。面对着孩子们质疑的目光,我镇静地对他们说:“老师知道实…  相似文献   

18.
戚巧 《山东教育》2003,(9):44-44
以前经常有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什么,从来不回家说,一问三不知,参加家长开放日才发现,孩子竟然学了这么多的东西。怎样让孩子主动将他学到的知识本领向家长展示呢?我经常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说儿歌、读数字、做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可能够主动参与的总是那么一小部分,何不———于是,我利用每天下午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帮幼儿简单地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布置一个新的任务———回家做家庭中的“小老师”,把每天在幼儿园里所学的知识本领教给家人,并表示:老师还要跟踪调查,比一比谁…  相似文献   

19.
首师大版科学第三册中,有一个"电与生活"单元,其中有一课是<点亮小电珠>,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和几位科学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把本课内容设定用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小电珠,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电珠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二课时:内容是加上电池盒以后,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几根导线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三课时:内容是研究串联电路;第四课时:内容是串联、并联电路.  相似文献   

20.
沈老师病了,为了让孩子们也了解这一情况,这天早晨点名时,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喊幼儿的姓名,而是让孩子们找找班上少了谁 他们仔细地找出缺席的幼儿后,我让孩子们找找还少了谁,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沈老师”我问:“谁知道沈老师为什么没来幼儿园?”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沈老师肚子疼。”“沈老师感冒了”“沈老师发热了” 看见孩子们脸上露出的关心的神情,我趁机告诉他们:老师每天工作都很辛苦,不仅要带小朋友做游戏,学本领,还要照顾小朋友吃饭、上厕所,老师这么关心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