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是其思维形成以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性阶段,因而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尤为注重幼儿的情绪理解以及心理发展特点,我们要注重将孩子的心理状况做正确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让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以及学习中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问题。幼儿教育是基础教学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注重的不是孩子究竟学会了什么,而是在学习与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发展方向与情绪理解方式。因此在3~6岁阶段的幼儿教学中如何培养情绪理解与建立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禁忌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作为民族特点的一种外在表现,风俗习惯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风俗习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茹毛饮血、巢居穴处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共同习俗。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以及民族共同…  相似文献   

3.
高中教师有其人力资源的特点和职业特点,应了解他们对学校组织责任、义务的具体期望和理解,以及他们对自身、学校双方各自责任实际履行程度的认知。采用人力资源指数问卷对山东枣庄地区7所高中的350位教师进行的心理契约问卷调查显示:1.在开创阶段,心理契约的管理应形成合理的预期值;2.在立业阶段,心理契约的管理应提供晋升发展的平台;3.在稳定阶段,心理契约的管理应提供挑战和学习的机会,做新教师的导师;4.在离职阶段,心理契约的管理则应构建重视老教师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青年服饰经历了80年代追逐时髦,90年代追逐品牌,新世纪服饰追求多元等发展历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青年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趣以及对时尚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折射出了中国政治、经济、民俗、宗教、伦理、社会风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及心理成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以下新趋向:第一,自认为信教的学生人数比例逐渐上升:第二,信仰的盲目性;第三,宗教暧昧现象比较明显等。本文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成因进行了探析,认为大学生求知欲较强、追求新事物等个性特点容易对宗教产生兴趣;宗教具有心理调节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在现实冲突下寻找心灵寄托的心理需求;宗教的接纳与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是引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三大心理成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毛泽东的宗教观概括为少年时代的佛教信仰、世界观转变时期的宗教理解以及革命和建设年代的宗教政策与理论探索三个阶段加以阐述,力求准确展现毛泽东研究、把握宗教问题的思想历程,为尽可能全面地理解伟人的精神世界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与思维作用的认知交际过程,表现为感知、理解、鉴赏和创造的四个阶段层次,呈多维的心理模式。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过程的最高层次,从本质上说是读者对文本的批判性分析解读过程,其中包括读者对文本结构分析、艺术赏析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心智活动。外语创造性阅读教学以语言知识和创新能力发展为其根本任务。本文拟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外语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论机制和教学策略以及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科学同属于人类社会意识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由于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二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沌相处、宗教压制科学、科学的发展冲击宗教、宗教被迫调整对科学的态度等几个阶段。本文通过对这几个阶段的历史考察,探讨了二者关系的发展走向以及我国现阶段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彧 《林区教学》2014,(6):80-81
在原始社会,当人类还尚未理清有关自己、有关万物的联系和来源,但同时又不乏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产生了原始宗教。而在这辽阔的华夏大地之上,在出现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之后,又产生了原始图腾崇拜。在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史上,图腾崇拜既是原始宗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能很好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需求及信仰。基于此,着重探讨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产生、发展和意义,并以龙图腾为例,通过将其与西方龙文化进行比较,以及相应时期历史文物对图腾崇拜的反映,认识到图腾崇拜,即使是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标识性和现实意义,对人们的民族认同心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