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湾北邻长江口,南近北仑港——我国最大深水港;钱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河,上游直通安徽、江西境内。故开发钱塘江航运,可分流上海港货物,减轻有关铁路、公路压力,扩大宁波港复地,对繁荣杭州市及全省经济都有重要作用。由于海域来沙丰富,钱塘江在泾流和潮流作用下,江道宽浅,冲淤频繁,航运变化无常,解放前基本上无出海航运可言。建国以来,在上游兴建了新安江等大、中型水库,改变了泾流分配;下游围垦后缩窄了江道,使海宁八堡以上至钱江大桥60km的航道基本趋于稳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近10年的围垦工程使其岸线向海推进,导致内部潮波动力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基于验证后的非结构化网格的长江口-杭州湾-舟山群岛近海潮波动力数值模型,结合Landsat遥感数据,分析了杭州湾近10年的岸线变化,并计算了2005年和2015年两种工况下杭州湾的潮波动力情况。对比发现,2005-2015年之间的围垦工程造成湾内高潮位抬升0.2~0.5 m,南岸庵东浅滩附近潮流减小,湾顶附近余流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访谈整理者按受访人韩曾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6年生于湖北武汉,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曾任浙江省电力厅乌溪江水力发电工程局技术处、工业设计院和水电勘测设计院水电室及规划室、水利科学研究所江道室技术员。1973年后历任钱塘江工程管理局(河口海岸研究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83年后历任钱塘江管理局、河口海岸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钱塘江管理局局长、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钱塘江管理局、河口海岸研究所总工程师、省  相似文献   

4.
2000-2010 年渤海湾岸线变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晓宇  吕婷婷  高义  付敏 《资源科学》2014,36(2):413-419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以2年为时间步长提取了2000-2010年间各时期渤海湾海岸线空间位置、长度以及结构信息。通过空间分析,以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增长为数量指标对海岸线的时空变迁过程进行了定量反演,并进行了驱动力和影响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渤海湾岸线变化显著,岸线总长度增长了约427km,几乎全部为人工岸线,自然岸线变化微弱。由岸线变迁所造成的陆域面积增长达到937km2。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为前期的围垦养殖以及中后期的工业园区和港口的建设。主要的陆域增长点为沾化和无棣沿海地区、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以及黄骅港、滨州港、东营港等。2010年的渤海湾海岸线形态相比于2000年要粗糙很多,10年间新增加了4处向海延伸20km左右的人工建筑以及多处10km左右的人工建筑,岸线形态的变化必然对渤海湾水动力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的杭州湾地区,就水域而言,包括钱塘江河口段(澉浦以上)与杭州湾(澉浦以下至南汇咀~崎头角);就陆域而言,应包括北岸杭嘉湖平原、上海市南部诸县及南岸肖绍宁平原。由于自然地理界线不易明确划分,社会经济资料难以分割,仅将浙北杭、嘉、湖、绍、宁五市资料纳入论述。本文是以浙江省海岸带综合调查队及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和有关部门的资料、成果为基础,综合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河口有世界著名的涌潮。建国以来,闸口至八堡河段经过一系列整治和大片围垦,整治线已初步形成。今后治理的重点在尖山河段(海宁八堡至海盐澉浦)。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用河床演变分析和数学模型两种方法来研究尖山河段的治导线走向。综合分析表明,走“中”方案较接近天然流路,且可兼顾防洪、航运、防潮、防成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现有航道是为上海石化总厂陈山原油码头进出2.5万吨级油轮而开辟的,称为杭州湾南航道。该航道自绿华山起,经崎岖列岛东南转向西,过闯牛山、滩浒山、王盘山至乍浦的陈山码头,全长139公里,至金山咀港为118公里。为开辟杭州湾北岸金山咀至乍浦岸段的新港址,尚可考虑新辟北航道。北航道自绿华山起至崎岖列岛北侧以正西方向至金山咀港址,全长103公里。经与南航道比较,认为北航道优越:(1)航程缩短15公里;(2)水深不足8.5米浅段缩短17.5公里,水深不足9.0米浅段缩短25.5公里,所以基建挖方量少,  相似文献   

8.
LOT5标工程位于刚果(金)马塔迪港—金沙萨—鲁门巴西一号国道马西马宁巴—基奎特段,线路全长141km,属于老路修复工程,合同额3264万美元。该标段的成功施工管理经验在刚果(金)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将公司治理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借助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12—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资本市场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2)沪港通政策能通过优化标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主要通过降低公司治理中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3)沪港通政策对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此提出政府应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则和监管制度等,而企业也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大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城市群热岛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周锁铨  向亮  荆大为  顾婷婷  石建红 《科技通报》2009,25(4):395-401,418
利用1970-2006年的常规气象站温度观测数据和Landsat-5 TM影像,选取杭州湾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站和乡村站,根据亮度温度计算模型反演三个研究区域的亮度温度,研究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显著增强.热岛强度以0.13℃/10年的速率加剧.热岛强度在2001年最强.分析三个地区1970-2006年的热岛强度时间演变,杭州地区最强、绍兴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2)杭州地区、绍兴地区、宁波地区热岛强度与人口的关系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0.8366、0.9287,表明城市热岛强度变化与城市人口变化呈线性正相关关系;(3)三个地区城市热岛强度的空间特征表明,绍兴地区的热岛强度明显强于其他两个地区,杭州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11.
杭州湾(含钱塘江河口)北邻长江口,东以舟山群岛为屏障,南依萧绍宁平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翼。全文从地质、沉积、岸摊演变、气候和陆地水文、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沿岸土地资源和土壤分布以及环境质量评价等八个方面,较有系统地介绍杭州湾自然环境与资源情况,为本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本文概括地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黄河三角洲海岸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海岸冲淤演变,不仅可以深化对黄河三角洲演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为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以及河口大保护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本文选取1976—2018年的Landsat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在海岸线遥感提取,确定陆域面积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整体、北部岸段以及河口岸段分别进行了冲淤演变研究;在分析入海水沙年际及年内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调水调沙前后,河口冲淤演变与水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43年来,三角洲陆地面积呈波动性起伏,总体以淤积为主;河口在1996年以前面积增长显著,多年平均造陆面积约17 km 2/a,之后造陆过程逐渐减缓。②调水调沙后,年输沙量下降速率从0.31亿t/a锐减到0.07亿t/a,最大输沙量减少了79.7%,汛期输沙量减少了74.8%。③随着入海沙量不断减少,水沙过程虽仍直接影响着河口现行流路的造陆过程,但海洋动力作用制约不断提高,河口累积造陆面积与输沙量的相关性由1976—1993年的0.93降低至2002年之后的0.39。总体上,调水调沙工程虽维持了三角洲造陆面积的稳步增长,但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未来三角洲陆域面积趋于减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湾北岸为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南岸为宁绍滨海平原。地理位置适中,是全国沿海海陆交通的枢纽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资源极其丰富,山川秀丽,开发潜力很大,是我国著名的“黄金海岸”。杭州湾的开发治理对上海经济区,特别是对浙江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在治理开发上,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没有一个完整的结论性的意见。近几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全面的海岸带综合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探讨,意见渐趋一致,认识逐步统一,酝酿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3)
浑江重点段治理工程总长为43.48km,其中新建堤防3.28km,加高培厚堤防27.07km;新建护岸10.78km,加固护岸2.35km;配套涵闸4座。按分部位统计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堤顶路面24.18km,迎水坡护坡41.28km,护脚38.44km,背水坡护坡13.08km。  相似文献   

15.
<正>首先说明了项目区范围,然后介绍了工程总布置,进而对湿地湖工程、生态岛屿、护岸工程及壅水工程阐述了生态治理实施方案。项目区范围牤牛营子河为大凌河一级支流,发源地朝阳县孙家弯,经北票市章吉营注入大凌河,全长24.34km,流域面积172.19m2。本次项目治理范围为牤牛营子村桥上下游,治理长度为1km。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杭州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了杭州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杭州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原则、发展的技术路线、发展对策及“新药港”发展重点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做出了细致地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以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形态和政府行为。数字创新如何赋能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创新发展趋势和相关理论基础,通过扎根理论与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深度访谈数据,构建对这一议题具有研究适应性的"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杭州、贵阳、广州等地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创新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为公共服务创新的多中心治理结构提供了更强的包容性,也丰富了其治理方式;基于"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模型,公共服务创新更容易实现自驱动,分工机制和协同机制是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创新的关键在于识别本地核心优势,在主体协同性和主体多元性方面实施不同匹配方案从而促进价值共创;基于不同核心要素,公共服务的创新实现路径包括政府牵头—应急开发、政府发起—产业拉动、企业主导—平台供给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多中心治理方式会影响公共服务创新的区域性实现路径,协同主体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是影响多中心治理方式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打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共服务创新的治理模式选择和路径实现的"黑箱"。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市化地区湿地脆弱性评价——以杭州湾湿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近年来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的文献来看,缺乏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对湿地脆弱性的角度对湿地的开发保护进行分区的研究从而难以为区域尺度的湿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有鉴于此,本文以地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杭州湾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年、2005年4景Landsat TM/ETM+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非监督分类和分层分类相结合,解译得到研究期间湿地的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多因素评价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快速城市的背景下评价了杭州湾湿地脆弱性,可为该区域湿地的分类保护提供决策基础数据.研究过程中,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条件下从自然地理环境、湿地空间分布、湿地动态变化、社会经济指标、地理空间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等方面着手,将位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杭州湾湿地划分为湿地高度脆弱区、湿地中等脆弱区和湿地轻度脆弱区,其对应的面积分别为133.95 km2、290.38 km2、862.73 km2.其中,杭州市和宁波市是较为集中的湿地脆弱区域.  相似文献   

19.
永安河河口滩涂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严重威胁两侧沿岸村屯、粮库、公路等附近居民和建筑物安全,所以,对永安河河口滩涂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美国IMPROVE能见度公式,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杭州大气复合污染综合监测数据,研究污染物的消光特征,确定首要消光物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能见度降低,污染物消光系数在大气总消光系数中的比例逐渐减少,从10 km处的85%左右降低到2 km以下的22%左右.与10 km处相比,2 km处的NO-3和SO2-4消光系数分别增长3.43倍和2.15倍.杭州污染物质的消光系数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硝酸盐表现为夏季较低,冬季较高;硫酸盐表现为秋季高,其他3季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