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有两种基本图形:“A”型图(图1)和“X”型图(图2).它们都是由DE∥BC而构成比例线段,在解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相似三角形中的“A”型图的“X”型图在解题中的应用.图形特征:DE截△ABC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且DE∥BC,由DE∥BC得  ADAE=DBEC=ABAC,ADAB=DEBC=AEAC.证题方法:以平行线为桥梁,寻找或构造“A”型图和“X”型图,探求解题思种.例1 已知:如图3,在△ABC中,DE∥BC,BE与CD相交于点O,AO与DE、BC…  相似文献   

2.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这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这个定理可分解为下面三个定理:(1)在△ABC中,若AB=AC,AD是顶角平分线,则ADBC,BD=DC.(2)在△ABC中,若AB=AC,AD是底边上的高,则BD=DC,∠DAB=∠DAC.(3)在△ABC中,若AB=AC,AD是底边上的中线,则AD上BC,∠DAB=∠DAC.由此可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有三个基本功能:(1)利用“三线合一”定理可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2)利用“三线合一”定理…  相似文献   

3.
“三线合一”指的是《几何》第二册第67页上的一个推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这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运用时应作如下理解:如图1,△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在下列三个条件中:(1)∠BAD=∠CAD;(2)AD⊥BC;(3)BD=DC,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时,都能立刻推出其余两个成立.下面举例说明它的应用.一、证明线段相等例1如图2,△ABC中,D、E在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证明作AF⊥BC于F,则由“三线合…  相似文献   

4.
有些学生虽做了很多习题,但题目稍作变化就不知所措,缺乏应变能力.我认为症结在于:忽视了解题总结这个环节.其实解题总结不仅能让我们深入地领悟解题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取解题的切入点.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所得,就寻找解题的切入点,谈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一、以条件为解题切入点以题意中的某个条件为线索,展开联想,发掘内在联系,探求解题途径.图1BAEMFDC例1 如图1,已知△ABC,D是BC的中点,E是C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E=12AC,求证:DF=EF.分析1:由条件“D是BC的中点”联想…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今就矩形的折叠谈谈数学教学如何体现这一观念.一、对折已知矩形纸片ABCD,AB>AD(图1).1.若沿着AB对折(图1),所得矩形AEFD能否与原矩形ABCD相似?若相似,AB∶AD的值是多少?简解:可以相似,此时ABAD=ADAE=2ADAB,AD=22·AB,AB∶AD=2.2.若沿AD对折,所得矩形ABEF与原矩形ABCD能否相似(图2).简解:不可能.两个矩形的对应边不成比例.二、沿对角线折1.已知矩形纸片ABCD,AB=a,BC=b(…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在初中《几何》第二册第三章中已学习过有关轴对称的概念和一些性质.其实利用轴对称也是一种重要而基本的解题方法、有些几何证明问题,若能借助轴对称方法求解,常常可化难为易,简捷求解.例1如图1,∠ABD=∠ACD=60°,∠ADB=90°-1/2∠BD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欲在△ABC中直接证得AB=AC,显然有困难.若将面△BD以AD为轴翻折过去,得△AB’D,并能证得CDB’为直线段,则问题便可获证.证明以AD为轴作△ABD的对称图形凸AB’D,则LADB‘一LADB.CDB‘…  相似文献   

7.
题:如图1,设△ABC是直角三角形,点D在斜边BC上,BD=4DC.已知圆过点C,且与AC相交于F,与AB相切于AB的中点G.求证:AD⊥BF.本题为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第二题,具有一定难度和探索性.本文对此题作如下思考.一、题目的多种新解法解证此题的关键是得出∠ABF=∠CAD,故有以下新解法.解法1:如图1,设∠CAD=α,∠ABF=β,由BD=4CD,有S△ADCS△ADB=1412AD·AC·sinα12AD·ABsin(90°-α)=14ACAB·tgα=14.由A…  相似文献   

8.
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它具有如下重要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求解某些几何证明问题,从构造线段垂直平分线人手,然后利用其性质,可简化思维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如图1,D、E是△ABC的边BC上两点,AB=AC,BD=CE.求证:AD=AE.证明过A作AF⊥BC于F.∵AB=AC,∴BF=CF.∵BD=CE,∴DF=EF.∴AF是DE的垂直平分线.∴AD=AE.例2如图2,E为△ABC的∠A的平分线AD上一点,AB>AC.求证:AB…  相似文献   

9.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其推论,可得证明等边三角形的4种思路.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1.证三边都相等例1如图1,在等边ABC中,分别延长AB到D,BC到E,CA到F,使BD=CE=AF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分析只须证DE=EF=DF即可.在BDE和CEF中,BD=CE,BC=AC,CE=AF,BE=CF.ABC=ACB=60°,DBK=ECF=120°BDECEFDE=KF.同理可证DE=DF,问题可证.2.证三个角都相等例2如图2,在等边ABC的三边AB、BC、CA上各取一…  相似文献   

10.
成果集锦     
成果集锦编者按本刊1997年第1~2期发表了赵临龙老师推广斯坦纳关于“三角形具有等平分线的角对等边”的定理作出的如下猜想(以下简称赵-猜想):图1在△ABC中,等长分角线BD、CE交于P,延长AP交BC于Q(图1).1.若AB·PC+AC·PB,则A...  相似文献   

11.
证明三角形全等一般有下面三种思路.一、两个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对应相等,需证出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或者第三边对应相等.例1已知:如图1,B为AC的中点,BE=BD,∠1=∠2.求证;∠A=∠C.分析显然需证△ABE≌△CBD,已有AB=BC,BE=BD,还需要证明它们的夹角∠ABE=∠CBD,而∠1=∠2,它们的夹角相等是显然的.证明∠1=∠2(已知),∠1+∠3=∠2+∠3(等式性质),即∠ABE=∠CBD.在△ABE和△CBD中,AB=BC,BE=BD,∠ABE=∠CBD,△ABE≌△CBD(SAS…  相似文献   

12.
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定理的推广与应用江苏省姜堰市兴太中学花俊川定理1如图1,若D点是△ABC的边BC的内分点,∠BAD=α,∠CAD=β,则BDCD=AB·sinαAC·sinβ.略证:BDCD=S△ABDS△ACD=12AB·AD·sinα12AC·...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 1.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P.若AP:PB=3:1,,则CD等于 2.如图1,CD是O的直径,AB是弦,AB⊥CD,垂足为E,如果CE=2,AB=8,那么ED=_,O的半径r=_.(江苏省徐州市) 3.如果O的半径为5cm,一条弦长为8 cm,那么这条弦的弦心距为 cm(安徽省) 4.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如果∠A:∠B:∠C=2:3:4,那么∠D= (吉林省) 5.如图 2,BA是半圆O的直径,点C在O上.若∠ABC=50°,则∠A= (吉林省) 6.如图3,AB是O的直径…  相似文献   

14.
《几何》第二册《三角形》一章§3.3介绍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三个推论,它们是这一章的基础知识,利用它们可以解决许多几何问题.一、证角相等或不等例1如图1,在△ABC中,∠ACB=90°,CD⊥AB于D.求证:∠A=∠BCD.证明∵ ∠ACB=90°,∴∠A=90°∠B.∵CD⊥AB于D,∴ ∠CDB=90°.∴∠BCD=90°-∠B.∴∠A=∠BCH.例2如图2,已知P是△ABC内一点.求证:∠BPC ∠BAC.证明延长CP交AB于D.ZBHC是否ACD的一个外角,rtBDCMMBAC.zB…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A5.B6.A7.C8.B9.D10.B11.B12.D13.C14.B15.C16.C17.B18.D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3.ABCD4.ABC5.ABC6.ABCD7.AD8.B...  相似文献   

16.
勾股定理及其过定理是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两个定理,它们在解题中应用比较广泛.现举几例说明它们在几何解题中的综合运用.一判断三角形形状例1如图1,在△ABC中,AD是高,且AD2=BD·CD.求证:△ABC为直角三角形.证明在△ABD和△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D2+AD2,AC2=AD2+CD2AB2+AC2=BD2+2AD2+CD2.AD2=BD·CD,AB2+AC2=(BD+CD).即AB2+AC2=B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BC为直角三角形.二求角度例2如图2,ABBC,CDA…  相似文献   

17.
一、由一般图形化为特殊图形,解选择题例1已知: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若⊙O1与⊙O2相外切,且⊙O1与AB、AD分别相切,⊙O2与BC、CD分别相切,则圆心距O1O2等于().A.1-2B.2-2C.3-3D.4-3分析:由图1变为图2,使⊙...  相似文献   

18.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其推论有多方面的应用,现举例分述如下:一、证明线段间的不等关系.常用于证明两线段的和(差)大于(小于)第三线段.一般是选择或构造三角形,使这个三角形以相关线段为边,然后用定理或推论证明.例1如图,已知D、E是△ABC内的两点.求证:AB+AC>BD+DE+EC.证明延长DE交AC于点G,延长ED交AB于点F.在△AFG中,AF+AG>FG.(1)在△FBD中,FB+FD>BD.(2)在△GCE中,GC十EG>EC.(3)将(1)、(2)、(3)式相加,得AF+AG+FB+FD…  相似文献   

19.
同一直线上顺次四点A、B、C、D构成的线段|AB|=|CD|的充要条件是线段AD与BC的中点重合为一点.巧用这一关系解题,有时可给我们解题带来许多方便,现举例如下:1 证明线段相等例1 直线y=kx+b与双曲线y29-x28=1及其渐近线顺次交于A、B、C、D四点,求证:|AB|=|CD|.分析 本题若按常规解法可求出交点坐标,然后算出|AB|,|CD|.如若注意到A、B、C、D为直线与双曲线顺次交得的四点,利用AD与BC的中点重合来证明|AB|=|CD|,则可避免繁重的计算,巧妙地完成证明.证…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答案物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A6.B7.A8.B9.A10.D二、多项选择题1.AD2.ABC3.BC4.AB5.CD6.AB7.AD8.ACD9.ACD10.BC三、填空题3.物体动能的变化(或增量)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