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道德认知是按照一定阶段,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对早期儿童进行理性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其理性原则是不能被理解的。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把握儿童道德成长规律,以实现道德习惯与道德理性的相伴成长。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道德认知是按照一定阶段,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对早期儿童进行理性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其理性原则是不能被理解的.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把握儿童道德成长规律,以实现道德习惯与道德理性的相伴成长.  相似文献   

4.
道德智慧教育: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智慧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道德,是道德和智慧的融合,即它融合了道德理性和道德非理性,是一种和谐、适度、圆融的精神境界,它建立在广泛的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上,人只有通过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才能获得。我国传统道德智慧的精神实质是“中德”智慧。本文分析了道德智慧的内涵、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德智慧教育,力图找到中小学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一、道德动机——回归批判性道德意识的本质批判性意识是理想意识的核心,是人类智慧、情感、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整合。批判性意识的水平和程度是道德动机和结构认知的发展水平协同互动的结果,引导着思维与情感和谐运作,促使理性认知、外部直觉与内部洞察力有效统一,其核心便是道德动机。二、批判性道德意识在个体中的成长批判性道德意识的萌芽期开始于儿童时期,到青少  相似文献   

6.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7.
道德智慧的养成关涉儿童的生活、生命和未来的成长,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儿童教育中缺失道德智慧,表现为过度性和驯化式的教育,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培养儿童道德智慧的意识,对儿童智能开发的片面理解,以及对养成教育的误读等。儿童道德智慧的养成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活动和遭遇到的道德事件等途径来选行。  相似文献   

8.
郑航 《中国德育》2024,(5):37-42
美好生活是完整人的完整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值得一过”的生活,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由实然走向应然的生活。理性内在于生活之中,美好生活经由理性而达成。理性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道德理性生长,核心在于培养道德思维、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建构道德图式、发展道德自我则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9.
培养儿童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合格公民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标。听课不停学阶段,在公共生活主题活动设计中,基于儿童需求定位主题,对学习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教学统整,将涵养公共精神这一价值引领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在重构认知中萌生公共意识,在批判质疑中启蒙公共理性,在亲历体验中孕育公共责任感,在行为实践中提升公共智慧,让儿童成为有道德的"公共人"。  相似文献   

10.
道德智慧:生命的激扬与飞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道德教育必须肩负起唤醒生命、提升道德自觉、寻回道德品格、促进生命创造性生成发展的使命。道德教育回归生命,即是回归生命本质力量的道德智慧的生成。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道德事件中生长,是道德智慧最生动、最理想的生成与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习俗作为世代沿袭逐渐积累起来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反映了某一群体共同拥有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习俗与道德具有同源性,它具有天然的道德特性,与儿童道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习俗在其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断通过伦理道德精神熏陶、群体情感浸润以及行为规范约束,促进个体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丰润与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同时,人们也要认识到,习俗不同于道德,良俗才具有育人价值。学校需要引导儿童对习俗进行理性审思,辨风正俗,充分挖掘习俗性道德资源,依托日常教学与开发特色习俗课程,围绕传统文化开展习俗德育活动,引导儿童广泛参与社会习俗活动,构建习俗育人体系来促进儿童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个体道德意识在心理机制形成后,进入发展阶段时的自律这一环节,剖析了儿童和原始人在道德自律发展过程中“反思”的重要,论述了自律不仅是“合于法”,更是“本于法”,道德主体既用理性为自己立法,又靠意志来服从这些法则,既是立法者,又是臣民。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智慧的四重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安春 《教育科学》2005,21(2):22-25
道德智慧是一种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智慧分为宇宙道德智慧、生活道德智慧、生命道德智慧、人生道德智慧等四种不同的形态,其间的价值运作原理是道一德一得相通。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根基。本文对此进行了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体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归宿。然而,道德教育怎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始终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道难题。朱小蔓主编的《快乐歌——道德学习童谣》,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创设出让儿童在自唱自乐中感悟道德快乐,唤醒儿童道德良知,启迪儿童道德智慧,进而提升道德品质、形成道德行为、追求和构建美好生活的儿童道德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认识教师专业素质的视界,从教师的专业特性分析和专业特征揭示上看,教师的道德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道德智慧反映出“合目的性”的价值追求、道德认知能力的极至和道德自由上的深悟与超越等特征,说明了道德智慧是一个连续的系谱,需要在道德感知能力、道德评价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感染能力等方面加以历练。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什么及其在社会中的功能体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人的道德品质的规定,也不仅仅是一种和其他社会规范并列的道德视角的规范。作为人类的理性,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的智慧。它表达并设定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规定社会发展目标,把握和调整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善及其合理性。这些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深深渗透在政治、法律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无处不在地发生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理性的非理性表达,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及道德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中国出现了道德信仰缺失的现象,有必要从发展经济、建设法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及道德信仰教育方面对重建理性的、科学的道德信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协作关系的建立是儿童道德从他律自律转化的关键环节。协作关系的建立使儿童超越了自我中心阶段,建立了真正的道德关系,产生了强烈的道德需要,感受到了社会性愉快、道德理性得到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道德关系的特殊性使其协作关系的建立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包括独生子女在家庭内部难以建立真正意义的协作关系;在家庭外部建立协作关系时会遇到因自身能力原因而产生的障碍;在缺乏协作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他律性道德的某些特征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自律性道德的发展,并由此使独生子女道德发展在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出现暂时的相对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事件是由事端、事态、情节和事实构成的有机体。道德事件是道德赖以运转的原初载体与存在场域,是道德知识赖以存活的原生态。在知性德育思维中,规范与价值的冲突、做人与做事的分离遮蔽了学校德育的本性。在事件的视野中,儿童德育的本质是事中成人,儿童德育的方式是以事育德,德育的使命是生成儿童应对道德事件的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教育中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不适应,面对一款款道德规范和纷繁复杂的现实,受教育者往往不知所措。究其原因,道德教育中道德智慧培养的缺失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因此从分析道德教育失败的根源入手,阐述道德智慧及其价值功能,结合道德教育目标,使人们意识到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从道德智慧的构成分析了培养道德智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