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填空题 1.游泳的人由河边向深水走的过程中 疼痛感觉会,原因是 2.体积相同的铁球和铜球都沉在水底 “大于”“小于”或“等于”)铁球受到的浮力. ,如果河底布满碎石子,脚的 ,铜球受到的浮力(选填 3.如图l所示,由于液体内压强与深度有关, 因此,较深处的气泡压强较大,体积较小.这些气 泡上升时随着深度的减小,压强减小,体积变大, 这些气泡上升时所做的是运动,这些气泡受 到的浮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2所示为甲、乙、丙三个小球处于水中的情 况,若它们的体积都相等,则球受到的浮力最小; 若它们的质量都相等,则球受到…  相似文献   

2.
1.质量变小的气泡给烧杯里的水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中有越来越多的气泡从烧杯底部升起.在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水沸腾前,烧杯中上部的水温比底部的水温低,底部的水最先汽化产生气泡.在浮力的作用下,气泡不断上升.由于上部水温低些,气泡中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中的水蒸气就越来越少.因此,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体积也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3.
观察水沸腾实验时会看到:开始,气泡在器壁上生成,当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气泡就脱离器壁上升,并且体积逐渐减小,大部分在还没有达到液面就消失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上升的气泡体积不再减小而是增大,最后冲破液面,水就沸腾了.对整个沸腾过程,可以用蒸发和液化的知识作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一、提出问题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 ,由公式 p=ρgh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而与液体的总体积、总质量、总重力的大小等无关 .对于这一点 ,学生很难接受 ,他们总认为液体的体积越大 (同一种液体的体积越大 ,质量就越大 ,重力也就越大 ) ,压强就越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在推导在公式 p =ρgh时 ,就是利用了压力等于重力 ,再通过质量、体积的大小等代换得出的 ,为什么却说压强与重力、体积的大小等无关呢 ?二是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是学生从分组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相似文献   

5.
水中的气泡     
1.水中为何有气泡? 在烧水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气泡.这些气泡最初附着于固体与液体的交界面处,以及吲体的裂纹中.通常是看不见的.气泡中有水蒸气和空气(主要是空气).把水烧一会儿后,可以看见气泡,说明气泡在不同的温度、压强等条件的影响下,体积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气体的压强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高中物理教材对此进行了讨论。人们很早就知道一定质量的气体,其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体积变大时压强就会减小,但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直到300多年前才被发现。1661年6月18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玻意耳(Robert Boyle1627-1691)公布了他的实验结果——空气是可以压缩的,并且指出这种可压缩的空气体积与加在气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一个演示实验 :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盛着较热的水 ,用抽气筒抽水面上的气体 ,当水面上的压强减小到一定程度时 ,水就沸腾了 .由此说明外界压强减小 ,水的沸点降低 .那么 ,无论水温多低 ,都可通过减小外界压强的方法使水沸腾吗 ?一般情况下 ,水的内部存有大量的气泡 ,它们附着在器壁和水中杂质的微粒上 .由于大部分杂质在容器的底部 ,因此 ,绝大部分气泡也在容器的底部 .设在容器底部有一小气泡 ,泡内气体质量为 m.由于水的不断蒸发 ,气泡内部的水蒸气总是处于饱和状态 ,其压强为饱和蒸气压 p0 ,所以气泡内的压强为饱和蒸…  相似文献   

8.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是新课标各版本教材中共有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各版本实验装置也类似.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中的实验装置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在瓶内外形成一定的体积差,从而使密封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上升进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9.
许秀群 《物理教师》2001,22(8):41-41
在初中物理“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下列现象:水在吸热升温过程中,水中会产生气泡,起初气泡少,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温度达到90℃左右时,气泡数量会逐渐增多,体积会逐渐变大;达到沸点时,便产生大量的气泡,水沸腾起来.这里的问题是:水的温度在没有达到沸点时,水中产生气泡的汽化方式是蒸发还是沸腾?  相似文献   

10.
1 .升温法 设法升高反应装置中气体的温度 ,使体系的压强暂时增大 ,致使部分气体外逸 ,则插入液体中的导气管口会产生气泡 ;当恢复至常温时 ,装置内的压强减小 (小于大气压 ) ,则插入液面以下的导气管会倒吸一段液柱并保持液柱不变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例 1 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 ,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装置如图 ,步骤从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此装置较简单 ,只有一个出口 ,可以采取手握法进行升温。操作 :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 ,手握住试管 ,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 ,放开手后 ,导气管倒吸一段水柱 ,表明…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中有关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的演示实验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第九节"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中,教材给出了如图l所示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下册中,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这样叙述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我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叙述会影响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正确理解,容易使学生对条件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方向这两个不同概念发生混淆,误认为增大压强(即减小体系体积)与向减小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是一会事。  相似文献   

13.
1.水滴在热油锅里为什么会爆裂? 做菜时,常常不小心将水滴入滚烫的油锅中,这时总会产生“劈劈啪啪”的爆裂声,但是,油滴入沸水中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油的大,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沉入油锅底部,这时水滴在高温下急剧汽化变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气泡在热油中体积膨胀而上升,在油面爆破裂开,溅起油花.油滴入沸水中时,浮在水面上,不能在水中形成气泡,从而不会有类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初二物理教科书第十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传统做法需要用铁架台固定微小压强计,通过压强计金属盒方向和深度的改变来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密度及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关系。该实验在操作上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首先是微小压强计需要用铁架  相似文献   

15.
在"氧气的制法"这一节中,有的学生观察到过氧化氢在不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试剂瓶壁上就有气泡产生(该现象在教科书上没有提及),于是提出疑问,这些气泡是不是氧气呢?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给过氧化氢溶液微热可看到有较多的气泡冒出,而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却不能复燃,此时教师对出现此现象的各种推理、解释都将显得苍白无力,亦有武断的嫌疑。于是我故意提出问题:该试管中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我们该怎么验证呢?有的学生说,应该收集起来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说,如果氧气的量太少的话,比如空气中有氧  相似文献   

16.
1 原理 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的内空气压强时出现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液体的下沆、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①被检查的装置营造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内有一部分气体.如:将导管插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等.②通过一定方式(改变温度、体积)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如:手捂试管、向装置内加水等.③气体压强的改变能通过一定的现象(气泡、水柱等)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会减小的实验经常用来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但真正做过这个实验的老师会发现当二者混合后,会冒气泡和发热,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能证明什么?本文通过该实验现象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讲授大气压强知识,为了体现大气压强的作用,也为了增加趣味,老师们常常要做这样一则实验:取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试管,在大试管里装满水,把小试管底朝下放到大试管里,把这样装好的两个试管倒过来,就会看到大试管里的水徐徐流出,同时小试管自动上升到大试管里。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对于这则实验问题听得较多的解释是:当两试管倒过来时,大试管中的水流出,在大试管内部的顶端形成局部真空,因此小试管顶部A处的压强pA=ρ水gh,如图1所示,其中h是小试管顶部到大试管内部顶端的竖直距离。由于h较小,故pA比大气压强p0小得多。设小试管的横截…  相似文献   

19.
一、水滴在热油锅里为什么会爆裂? 做菜时,常常不小心将水滴入滚汤的热油锅中,这时总会产生"劈劈啪啦"的爆炸声,而油溅入沸水中则不会有类似的现象.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水比油重些,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沉向油锅底部,这时水滴在高温下会急剧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热油中体积膨胀上升,由于气泡内压力较大导致气泡在油面爆破裂开,溅起油花,所以会听到爆裂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九节(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教材给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