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科学素养对于中学生认识世界和掌握科学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应加强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通过介绍科学素养的概念,分析当前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并结合物理教学与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关系,提出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怎样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学素养指个体对日常生活、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活源泉;信息交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众科学素养的几种观点和认识 关于公众的科学素养,国内外不少学者或教育研究机构对此都有过明确的阐述.比如,我国学者欧阳钟仁认为,科学素养涵盖了个人对科学概念的了解、熟练地运用科学方法以及培养科学态度和建立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科学素养指个体对日常生活、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活源泉;信息交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是促使儿童通过探究去认识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并深入思考他们观点和经验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概念、技能与观念等方面。其中,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它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是认识过程中的阶段。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深刻地认识理解过程或事物及其规律,这就必须在科学探究中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是人类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所以说科学素养不是仅靠老师教就能培养出来的,而应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因此,"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们应在聚焦探究的全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以<研究纸>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根本保证.科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成为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对科学课教学的认识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2008,(5):14-16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科学教育就被许多国家所重视,并被列为国家核心课程,美国"2061计划"甚至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素养"概念的内涵也日益丰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对"科学素养"的界定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提高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设计的宗旨.由"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教育的顶层设计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视,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一些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却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足,教学中非科学和伪科学的行为普遍存在.[1]根据笔者对课堂教学的长期观察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姚赞峲 《成才之路》2013,(18):67-67
科学素养是人类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所以说科学素养不是光靠教师教就能培养出来,应该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因此,教师要以科学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要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尽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喜欢科学,产生了解其秘密的愿望,主动进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一、着眼于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质疑是思维的"启发剂"。因  相似文献   

11.
沈强 《中学物理》2021,(6):56-59
概念教学是传授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在设计"热机"时遵循"教·学·评"一体的理念,以热机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展开教学,对汽油机的结构较难理解,采用类比为辅线,将源部件与类比部件进行展开,适时融入科学史来显示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思维轨迹、认识路线以及科学探索的艰辛,通过有效理解核心概念,逐步建构和完善学生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一直是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美国理科教育注重人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并把它作为人终生追求的目标,在三次科学教育改革浪潮中都对科学素养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我国应借鉴美国理科教育中注重科学素养培养的理念,加强我国年青一代的科学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出现使世界范围的生物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我国生物学教学也确立了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宗旨。本文从培养科学素养的视角解读了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等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指导我国中学生物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物理教育必须从突出英才教育向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转变,从强调科学知识内容的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鉴于上述原因,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层面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教学中,物理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类的学科之一,是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科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物理教学处在学生认识、学习自然科学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形成的学习习惯以及科学素养,是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深刻影响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是学习物理的需要,也是形成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的需要.人教版新教材的颁布,意味着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本文中,笔者根据个人经验,探究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其教育的精髓。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而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从进行《自然》学科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新一轮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发生的本质的变化,教材强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突出强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动手操作和实验来认识科学,学习科学。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形成。但科学来源于生活,如何从生活教育的角度去认识科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在高考政策上就是"升学导向"向"素质教育导向"的发展。生物学高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其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因此,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朱盛 《生物学教学》2013,38(1):33-34
运用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实施概念教学再通过模型教学,深化学生对减数分裂概念的建构,在"做中学"中培养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CNKI数据库教育类文献的科学素养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出2002—2012年我国科学素养教育的3个研究热点.基于关键词的突现率,合并考察频次和中心性,探测出科学素养教育研究具有围绕"学生"和"实验教学"展开的两条演进路径.通过对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的分析,笔者反思我国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认识的价值;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科学课程必须从唯"科学的知识"转向聚焦"关于科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化学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阐述了科学素养的概念,科学素养提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取向,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还介绍了高考指挥棒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以及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