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才培养是大学存在之本,更是大学与生俱来的根本职能。文章基于当前大学人才培养职能边缘化、培养目标趋同化和培养过程市场化等现象,提出改变"就人才培养论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对立的现实状况。以互利共生为视角,理解大学职能间的共生关系;以社会需求为基准,树立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观;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相统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人才培养对大学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因其"引领社会进步"而有理想与高度、有魂灵的大学;需要有因其"促进学生发展"而有智慧与深度、有眼光的大学;需要有因其"鼓励多元多样"而有活力与宽度、有胸怀的大学;需要因其"拒绝任何依附"而有胆量与硬度、有脊梁的大学。只有具备这些精神品质的大学,才能真正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大学以实力、贡献和声誉等为核心指标在历史竞争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它具有区域性与类型性的双重特征,它的形成离不开"追求卓越、个性发展"的大学发展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与科学研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还需要借助于现代大学制度来经营大学。我国"双一流"建设需要遵循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形成具有"中国个性"的发展模式;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突出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在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构建宽松高效的人才成长机制与学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能否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文章认为,大学应从全面推行学分制、实施"因材施教",加强通识教育、实现专业与素质相结合,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国际化程度,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是大学存在之本,不应把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同人才培养职能相提并论。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应当有助于人才培养。对于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有必要就其"人才培养贡献度"进行"教育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是大学存在之本,不应把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同人才培养职能相提并论。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应当有助于人才培养。对于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有必要就其"人才培养贡献度"进行"教育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服务学习"在美国经历的几十年发展历程,充分证实了其在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升社会实践技能、提高公民素质与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所具有的潜在积极意义。积极借鉴"服务学习"的既有文献成果与实践经验,探索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对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建设的重要内涵,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纳入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学基本职能表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与社会责任。中山大学坚持"人心向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学科会聚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中山大学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系列探索的重要体现。面向未来,中山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育"世界一流人才"的实践中,跨学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而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改革者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9.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依据大学功能的实现来设计、建设大学文化,既体现了大学功能和任务的客观要求,又照顾到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试从大学人才培养文化、大学科学研究文化和大学社会服务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大学文化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依据大学功能的实现来设计、建设大学文化,既体现了大学功能和任务的客观要求,又照顾到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试从大学人才培养文化、大学科学研究文化和大学社会服务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大学文化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一个以人才培养为重任的场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正在从"精英"向"精英与大众并存"转化。无论哪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只要尊重教育规律与时代要求都会取得成功。当前我国的大学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混乱现象。其原因一是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相关,二是与大学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清晰相关。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在人才培养策略选择上有着与政府、社会等利益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和载体.本科教学实践需要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纲领-"作为过程的教学"-来克服当前我国大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形成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7,(7):78-82
人才培养是特色大学的根本,特色是其本色。地方特色大学要从大学的首要任务和落脚点——人才培养出发,进行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在打造特色的同时进行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特色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进行分阶段定位;优势是一所大学"特色"形成的依托和保障,应进行优势定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切实采取彰显地方特色大学特色的"地方性"与"独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依托底色,凝练人才培养特色;以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点打造特色新专业;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本标准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在于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与彰显,人的社会性与主体性的有机融通。核心内涵在于,形成自由而富有个性的人才培养"全面观",统合"目的"与"规律"之内在张力的人才培养"适应观"。而实现这一核心内涵的内在融通,则在于"超越论"的前瞻诉求、"适应论"的现实情怀和"连续性"的双向整合。  相似文献   

15.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依据大学功能的实现来设计、建设大学文化,既体现了大学功能和任务的客观要求,又照顾到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试从大学人才培养文化、大学科学研究文化和大学社会服务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大学文化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现在普遍认同大学具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但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即说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文化引领的社会功能。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和政治变革时期,大学文化引领的功能愈加凸显。"文化引领"已成为大学的新的职能,即大学的"第四职能"。  相似文献   

17.
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精英人才是我国宏大人才队伍中的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是各条战线上的领军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就是要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未来成为学术精英、管理精英和科技精英的潜质和基础。在研究型大学实施精英教育则必须走"科教融合"的道路,这就需要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教师准确把握"科教融合"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局限性,通过培养和弘扬人文精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大学教育必须积极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为传统活动,网络建设较为薄弱。依据社会人才需求理论和"连接主义"学习理论,根据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点,拟构建英语语言实践平台。此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均有创新,具有移动性、泛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能解决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环境实践机会有限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社会实际人才需要相对滞后的问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科研组织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代大学主要有三项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从科学研究方面考察,大学的科学研究日益活跃,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数量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应的科研组织创新问题已成为提高大学科研成果质量,降低科研成本的重大研究课题。而科研组织创新与提高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紧密相关性。大学科研组织创新目标是要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科研发展需要、现代大学发展需要的大学科研组织制度。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组织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从国家宏观管理体制考察,我国现行的是科技与教育分立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智库兴起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智库评价研究也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智库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其中智库影响力评价和智库排名是智库评价研究的焦点。大学智库是整个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同于党政智库,也不同于社会智库,兼有一般智库和大学的一些属性。因此,大学智库评价一方面需要借鉴普遍意义上智库评价研究的成果,同时需要结合高校的独特属性,探索建立高校智库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大学智库评价需要遵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和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等原则。基于大学智库的咨政建言、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功能以及大学智库的特点,从组织、专家队伍、人才培养、活动、成果、声誉和物质支撑等维度评价大学智库,构建大学智库"八要素"综合评价框架,即:组织机构、专家队伍、人才培养、理论成果、资政成果、学术交流、社会声誉、支撑体系,力图构建大学智库综合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全面评价智库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大学智库评价重在自成体系,能够逻辑自洽,勇于面对争议,并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