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建引领下,依托有声语言艺术专业特色,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和主要抓手,构建培养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素养的有声语言艺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融合,将产学研赛紧密结合,打造“五个协同”教学模式、搭建“三个课堂”教学平台,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团队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能力,探索适合艺术类院校有声语言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最具创业活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创业研究的重点。以财经类院校大学生为例,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分别从大学生创业构思、创业管理,创业风险防范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互联网+”时代财经类院校创新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课程“单一化”、与专业技能培养脱节、教师短缺及专业能力较弱、学生创新创业文化素养与技能培养较难等问题,构建“三个维度”的课程体系,对接“三个层次”的物理平台,搭建“文化课程+技能课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情境,能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德才兼备人才,探索出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养,是地方高校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模块三层次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实施“多证书”制度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实施“赛学结合、课余创业”模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措施,加强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三创”教育刚起步,还未构建完善的大学生“三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高等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分析法去分析影响大学生“三创”能力提升的因素,最后从创新思维能力、“三创”能力、创业意识、创业管理能力等四个维度去优化职业院校学生“三创”能力提升路径,推动职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6.
依托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在国家重视双创人才培养的趋势下,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势在必行.本研究基于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广西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本科生目前培养机制,课堂教育、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个主要方面,旨在探索和构建适用于提高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  相似文献   

7.
麦秋玲 《广西教育》2013,(19):173-175
三个课堂融通的创业训练营教育模式,提倡让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学期、各类活动中,有效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开阔学生的创业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业型物流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必要途径.文章主要从课堂、校内、校外三个环节探讨了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旨在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着眼长远,坚持“三个突出” 一 是突出实 践能力培 训。 确定“ 能力是 第一位 ”的 价 值 观念 ,把 突 出 实 践能 力 培 训 作 为一 种培训理念 ,渗透于培训计划、专业设置和实际教学之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是突出“复 合能 力”的 培训 。 三是 突出 创 业能 力 的培训。强化对劳动者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创业成功率,培养一批创办就业实体的带头人。 二、排难求进,清除“三个障碍” 1、清除 思 想障 碍 ,改 变 职业 培训 理 念 落后 的状况。培训教学指导思想忽视对学员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 的培养,在一…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创业人才立体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的五种模式:以“三个课堂”为载体,与《职业指导》课程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团队导师制”为基础,与专业教学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渗透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及培训模式;以校园文化活动为特点的创业教育竞赛模式;以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基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研究产出分布统计、词频统计、内容分析进行文献计量,并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2004~ 2013年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知识图谱.研究显示,我国创业教育研究在2004~2013年形成了“借鉴国外模式的探索期”、“以就业问题为导向的发展期”和“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转型期”等三个时期的演进,呈现“多学科融合性”、“地域分布不平衡性”和“政策导向型”等三大特点.未来的创业教育研究热点领域将集中在“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创业教育与创业环境”和“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等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将视角着重放在“互联网+“”专业“”双创”三个层面,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提出了“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从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锤炼创新创业技能和催化创业成果三个层级做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项目、全时段、全员参与的“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生产性创业”,是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基于“生产性创业”要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依托创业实训基地设置中餐、西餐、中西面点三个门店,通过组建创业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运营实战、项目总结等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能力存在的评价指标不明确、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培养过程重创新轻创意创业、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构建并实施了三创能力强化培养体系。首先,明确了由14个观测点组成的“三专一通”三创能力评价指标,并构建了“多元驱动、协同推进”的强化培养体系。其次,提出了CDIO-OODA工程化三创教育模式,并创建了“四维融合”教学方法。最后,提出了三创能力智能考核、综合评价与持续改进方法,并搭建了相应的管理平台。经过4年实践,学生三创能力明显增强,专业建设硕果累累,实践成果得到了教育部官方网站等主流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5.
借鉴普通高校经验开展高职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教育哲学”把创业能力培养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获得问题。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却是创业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拟对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形式作一总结,并对高职生创业教育方式提出一些个人的浅  相似文献   

16.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拓展创业知识、培养创业兴趣、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为目标的“三段对接”创业教育模式.“三段”指在时间上把创业教育分为“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个阶段;对象上,从普及到精英;内容上,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7.
朱世欣 《河南教育》2009,(10):28-29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中阐述了“21世纪的教育哲学”,提出了在21世纪人们应该具有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创业能力。同时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于是,有专家称“创业能力”是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关键。在对“创业”、“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创业教育应以创业精神培养和创业能力培养相统一为目标。为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应包括“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为目标的隐性课程建设”与“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显性课程建设”两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定位与特色,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进行梳理,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开展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思考与设计,从塔式体系培养、学院+公司两翼驱动、三项融合构建实践教学架构、四方协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和创造丰富场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遴选不同类别企业共同开展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演变到实践教学中,提出了“一个理念、两项需求、三个路径”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场景式实践教学模式,为高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方案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酒店行业的特点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学生“理论+素质+技能”的一体化发展.“三课堂一体化”即通过加强“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创新“第二课堂”形式,提高“第三课堂”职业技能培养成效,积极发挥“三个课堂”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