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帅李秀成和军师干王洪仁玕,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分兵五路,内外夹击,大破清军江南大营,使天京解围。可是曾国藩、胡林翼的湘楚军主力仍死钉住安庆,集中全力进逼安庆,严重地威胁着天京的安全。所以在摧毁江南大营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上的五次北伐王献甫李达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北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不足半月,清军就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数万清军构成了对天京的南北夹击之势。太平天国一面在天京严密设防,一面于1853年5月分兵北伐和西征,向清统治区发动了大规模的主动...  相似文献   

3.
桐城战役是在1856年11月中旬至1857年2月末进行的。是太平天国发生内讧两个月之后,太平军在皖北发动的一次反击战。天国内讧之前太平军控制了西自武汉,东到镇江的长江沿线,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太平军都居于优势。天京方面:太平军于1856年4月击垮了围困镇江之敌后继续开展了对天京外围的扫荡战,先后收复了江北广大地区,击溃了围困天京三年之久的清军江南大营,迫使清军统帅向荣败走丹阳,后被革职自毙。江西湖北方面:石达开、罗大纲等率大军西  相似文献   

4.
一“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形势图”说明一八五六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争,革命形势急剧逆转,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一八五八年九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北大营。同年十一月又取得三河大捷。一八六○年五月击溃清军江南大营。同年陈玉成、李秀成分别率太平军西征武昌,由于英国侵略者的干涉,西征受阻。一八六一年九月安庆失陷。在东  相似文献   

5.
今年六月四日,是太平天国杰出的青年将领英王陈玉成牺牲一百周年。陈玉成从十四岁参加金田起义至二十六岁被捕遇难的十二年中,都在戎马倥(亻匆)的战斗生活中度过。这十二年,是他短促生命中最重要、最可贵的年代,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死而后已。在陈玉成十二年的革命生活中,随着他的成长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参加革命至天京政变、石达开出走为第一阶段;从天京政变、石达开出走后至1860年破江南大营为第二阶段;从1860年破江南大营后至1862年殉难为第三阶段。下面依这三个阶段来阐述。  相似文献   

6.
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在天京,将府第衙馆的门窗墙壁均绘上彩画,并多以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为主要内容。清涤浮道人著“金陵杂记”说:“天王府画双龙双凤,东王、北王府门画龙虎,丞相衙绘双象,以下画狮豹鹿兔,墙壁画鱼雁等。”又说:“门窗墙壁无一不画。”太平天国对宫室装饰艺术的爱好是一种风尚。太平天国规定府第衙馆的门扉画象是一种爵位等级的表示。天京的壁画约有一千多处,当时的天京几乎是“壁画之城”。但从1864年天京被清军攻陷,汉奸曾国荃大火烧毁天京,以及清军的疯狂破坏,致令天京的太平天国遗迹遗物很难得见,壁画也随之湮没了。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历史文物的重视保护,  相似文献   

7.
1859年底至1860年初,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在江南大营清军重重围困之下,"四门俱被和(春)、张(国梁)两军重围深濠,朝内积谷无多",形势十分严重.因此,太平军当务之急,是必须打破江南大营的封锁解救天京之围.于是,干王洪仁玕和忠王李秀成"三次面□画策",决定由李秀成率太平军主力迂回到江南大营清军饷源之地湖、杭一带,“力攻其背,俟其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旆自救”.以达到解除天京之围.本文试图以时间为序,将这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太平天国曾爆发一次严重的内讧。它涉及面甚广,自天王以下几乎主要的政治、军事力量都被卷入进去,以杀杨秀清开始,至诛韦昌辉和秦日纲告终。翌年(1857年)又发生石达开率10万精兵出走天京之余波,此即著名的“天京内乱”。值得玩味的是,引起这场内乱的起因,却缘于事前究竟有无所谓杨秀清“逼封万岁”之事。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史学界众说纷纭,结论各异,成为史学研究上的一大悬案。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它自一八五一年金田起义,就迅猛发展,其声势之大,进军之速,纲领之完备,都是历次农民起义所不及的。仅二年多太平天国就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不久,为了巩固革命政权,向清政府主动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运动方兴未艾,却发生震动中外的“天京事变”,形势急转直下。从此,太平天国革命元气大丧,士气不振,从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解放以后,史学家对此发表不少不同意见,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进行了分析,这是非常有益的。我认为“天京事变的发生,如果拘泥于个人责任的话,仅从个人的出身、品质、作风进行分析,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好象“天京事  相似文献   

10.
安庆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大门。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重大战役之一。在湘军重兵云集安庆之际,太平天国的“二次西征”实属徒劳之举。安庆虽最终失守,然太平军并未全军覆没,而是有极小部分突围而出。太平军后勤供应不继,导致安庆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11.
韦俊其人     
<正>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史上的一次最大内讧,它是由农民阶级局限性造成的,是农民领袖们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表现.天京事变宣告了太平天国事业从兴盛顶峰转向低潮。除了前不久发生的石达开分裂出走外,一八五九年右军主将韦俊在池州叛变投敌,也是这一悲剧直接造成的恶果。韦俊降清后,对农民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这  相似文献   

12.
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为了解除清军对天京和安庆的军事围攻,太平军三次采用了"围魏救赵"战略第一次是奇袭杭州,以解京围,战略得当,计划周密,将领齐心配合,取得成功;第二次是西征武汉,解救安庆,主要将领战略思想不统一,各军配合失当而失利;第三次是"进北攻南",冀解京围,由于战略运用失误,战略意图完全为清军掌握,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而失败.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思考1.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 :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灾难 ;19世纪中期 ,广西闹灾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借传教为名发动群众。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 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随后 ,太平军迅速北上 ,攻占永安 ,进行整顿建制 ,分封诸王 ,初步建立了政权。第二年太平军夺取了武汉三镇 ,185 3年占领南京 ,改名为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先后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攻破清军的江北、江南大营 …  相似文献   

14.
1862年2月,清朝政府决定委派税务司李泰国在英国购置军舰,并组织一支海军舰队,以充实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武装力量.该舰队系由英国提供官兵和装备,故称之为"中英联合舰队".关于要求外国侵略者派出侵略军为清朝政府"助剿"太平军问题,早在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粉碎清军江南大营后,已由一些大官僚大地主提出.同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英、法为首的外国侵略者由于通过《北京条约》达到了侵略的目的,中外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它们就立即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甘肃高师学报》2022,(4):29-34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受到更加沉重的剥削和压榨。我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广大农民和清朝封建势力的矛盾空前尖锐,终于在一八五一年汇成全国规模的斗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迅速击溃了清军的围攻和地主团练的骚扰,一举攻克了桂林、长沙,夺取了岳州、武昌,接着顺长江东下,不到三年从广西打到南京,由不满一万人的队伍发展到一百万大军,并建立了太平天国革命政权。一八五三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后,太平军继续北伐,扩大成果;同时沿江西征,准备夺取长江中游地区,以巩固下游,保卫天京。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革命发展到后期,由于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清军一步步地逼进天京,天国领袖为挽救这种劣势局面,曾派军取得了远征西北的战功。这一光辉的战绩,确实是太平天国革命后期一件重大的事情。本文想将自己搜集有关这一问题的一些材料,汇总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与爱国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5月下旬在广西蒙山县召开。 与会者认为,爱国主义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产物,是永恒的主题。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既包括反帝反封建的一面,也包括向西方学习的一面。太平天国掀起反封建的斗争,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树立典范;太平天国站在反帝斗争的前列,捍卫了国家主权;太平天国积极向西方学习,为近代中国指明了资本主义道路。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其标志是曾国藩1861年在安庆设立的内军械所。但与会者认为,如果从机器生产作为中国近代化起始的标志,那么这个标志不是在安庆内军械所,而是1860年前后出现的太平天国的军火工业。太平天国的青浦、昆山、嘉定等均建有“洋炮馆”,除修理洋枪洋炮外,还制造冲天炮和各式子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将江南富庶地区的“子女玉帛重器”尽入上海,并在上海,主要是租界沉淀下来。大量的资金和廉价的劳动力促成了上海的近代化。这虽然不是太平天国的主观愿望,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京城——天京陷落了.不久,军事统帅李秀成也被湘军俘获.李秀成为了活命向湘军头子曾国藩写了一份以瓦解太平天国余部及捻军为中心的长达数万言的自白书.李秀成在自白书中除了对敌人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对太平天国革命大加诋毁,对革命领袖洪秀全肆意诬蔑外,同时还无耻地丑化太平军和革命人民.他说,太平天国革命初期参加拜上帝会的革命人民"俱是怕死之人".又说,内讧之后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