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姚伟民 《高教论坛》2020,(10):64-67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甚至出现了手机依赖现象,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行为意向,研究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正确认识手机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付敏 《林区教学》2020,(1):114-117
手机依赖作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业效率等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以高职高专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及手机依赖访谈问卷,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高职高专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整体处于正常水平,手机依赖行为在性别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结合访谈,从社会、学校、家庭等不同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段海丹  汪滢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108-113
为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问卷与大学生隐性逃课问卷对4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21.0及PROCEESS插件和Amos21.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聊感与隐性逃课呈正相关,手机依赖在无聊感与隐性逃课之间起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无聊感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行为,并且会通过手机依赖间接导致隐性逃课现象的增加.建议未来在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预防和干预中,除了改善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直接因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无聊感,还要加强对手机使用的科学管理:根据需要,既可提倡无手机课堂,也可充分发挥手机的互动功能,增强教学的交互性,以减少、消解隐性逃课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睡眠拖延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及生活。文章基于目前大学生的睡眠拖延状况调查,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使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无聊感倾向量表,对四川省、重庆市和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808份。结果发现:(1)自我控制不仅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的睡眠拖延行为,还能通过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拖延行为;(2)无聊感倾向调节了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中的中介效应。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与睡眠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间接路径中,高无聊群体的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减弱,且会增强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782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r=-0.494~-0.319)。拥有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r=-0.796~-0.21 7)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及各维度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r=-0.51 9~-0.21 2)。寻求意义感、拥有生命意义感能正向影响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寻求意义感对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作用大于拥有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以14名具有手机依赖症状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7名被试进行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控制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在干预前、干预后以及3个月后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干预后以及追踪测查中,其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及手机依赖总分显著均低于干预前水平;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及手机依赖总分在后测中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的现象,对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课外活动和社交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对大学生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减少手机依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手机依赖作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者大多从大学生的人格、社会及家庭感知的角度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却较少探讨大学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浙江省某高校169位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对大学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择业适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戒断行为和突显行为;人际关系适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社交安抚和消极影响;校园适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APP更新。这提示高校应该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并对校园课余生活进行有效实施和管理,以减少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手机依赖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它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思维与行为方式。过度依赖手机会成为一种病状,需要积极引导和治疗。作为潮流文化和未来人才的聚集地——大学校园,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程度和其背后反映出的现象,是本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以点代面,通过问卷调研与数据分析,希望帮助学生认清利弊,趋利避害,使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及其产生原因,总结手机依赖对当前大学生的影响。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机使用指导,以解决学生过度依赖手机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手机依赖、孤独感三个变量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自我表露指数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问卷调查476名大学生.研究结果:(1)自我表露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自我表露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5),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3)孤独感在自我表露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大学生自我表露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从而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生活化,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手机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消费习惯,而且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技术交流互动媒体,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手机依赖"也在悄然间变成了一种大家习以为常的行为现象,而这一现象在中职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手机依赖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和行为上对手机的依赖需求,随着这种依赖程度的加深,这种手机依赖就会变为一种心理疾病,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人神经系统以及人脑功能的紊乱。为了有效地为应对这一现象,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本文就将以中职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的现有程度以及看法,分析产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并在这一基础上研究改进的策略,以求能为中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和促使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也深受影响.智能手机被普遍用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改变了学习方式与途径,冲击了传统沟通交流方式,也丰富了大学生的娱乐消遣.同时,智能手机的使用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深远,具体表现为手机依赖与网络依赖并存;现实生活圈与虚拟生活圈交替,孤独感加重;智能手机传播控制的弱化冲击了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本文根据以上现状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手机在大学生眼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更多的是学习或者娱乐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行为方式,所以说合理运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手机的外部性影响,正确使用手机,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手机化存在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高度依赖手机并频繁使用手机,以致离开手机就无法生活的一种"人机一体"状态.这种状态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观念以及身体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反思现行的大学生管理范式,探索其走向,对于开创手机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五媒体”,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娱乐工具甚至是学习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运用好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正外部性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正外部性影响,主动占领这一信息传播和理论宣传的阵地,引导大学生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使手机媒体充分发挥其正外部性作用,以造福一代大学生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首先界定了基于手机媒介的学习行为的四种表现形式:基于手机的信息浏览、信息发布、信息交流、问题解答的学习行为。其次对山东省日照市6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上述四种学习行为的现状。最后对10名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了个体访谈,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基于手机的学习行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基于手机的学习行为表现较为显著;基于微信的信息浏览与发布对大学生学习有较大促进作用;基于手机的问题解答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手机搜索功能对大学生学习思维方式产生两面性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基于手机的学习行为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逐渐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情感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工具,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以及心理状况等.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过于依赖手机的使用,"手机焦虑症"、"低头族"等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遍应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各高校应该有效的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学院160名学生关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上的差异,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使用手机应用最多的类型为社交类,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使用比较广泛,依赖的程度普遍较高;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上,各项人口学因素均无明显差异,仅在依赖的个别维度上有差异;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及社交增益、强迫性、戒断性这三个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