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提出新课程培养目标时,把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4.
(一)新课程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它力求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这个基础不仅包括科学文化基础,更包括思想品德基础,还包括终身发展的许多方面的基础。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  相似文献   

5.
季俊 《中小学电教》2011,(12):71-7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新课程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理应承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中列出要使学生具有人文素养.什么是人文素养呢?这要从人文精神说起.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相似文献   

9.
目前,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总体英语教学水平偏低,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英语教师素质普遍较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只有对素质教育进行认真研究,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素质要求并使之实现,才能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目标,使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在实处。一、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理解和把握《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郭晓华 《教育艺术》2011,(4):33-34,47
校长的新课程执行力是指校长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安排、实施、开发、设计和评价的自主管理活动的力度。概括地说,校长的新课程执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应警惕的四种问题与倾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郝德永 《教育科学》2006,22(4):31-33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力度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课程改革运动,涉及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等各个方面的变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范式的根本转换。然而,新课程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种种与新课程改革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与声音已现端倪,使新课程改革面临着困惑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院校要适应并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视通识教育和通才培养,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革新教学方式手段,并注重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以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领域内的深刻革命,通过这次改革,整个基础教育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走进新课程,深入到课改实验当中,我们就会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并且领会到这场变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顺应改革,适应变化,积极地投入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一、课程的培养目标变了过去的培养目标高度概括,非常笼统,难于细化,不好落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则非常全面、明确、具体,细化为七条标准:1.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4.
杨光岐 《红领巾》2004,(4):136-137
基础教育新课程对未来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为高师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教育学专业只有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和改变教学方式,才能造就适应基础教育要求的高素质师资.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主动适应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按基础教育改革的总要求来确立小学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实践环节等,确保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为此,近年来我校努力探索学校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培养适应新课程的小学教师的新路子。学校在加强师范生新课程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研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大部分师范教师的关注。学校领导认为师范学校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工作母机,不应等到学生毕业后再去接触新课程…  相似文献   

17.
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对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秋 《地理教育》2009,(6):70-71
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教育改革,其顺应了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对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进行了彻底改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高师教育,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在培养目标、方式上应积极顺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趋势,实现高师教育的大转型。高师教育的改革步伐不仅应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同步,而且更应该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提出新课程培养目标时,把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新的培养目标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用“适应终身学习的”定语加以限定。也正是这一限定,使这一项培养目标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实质。什么是“终身学习”,怎样认识“终身学习”,便成为正确认识和实施这一重要的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前提。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终身学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终身学习思潮是在终身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正是在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终身学习沿着学习化社会的思路才生成和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一种思潮。在终身学习的发展过程中,理论代表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基础教育已进入了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阶段,新课程内容体系的重大调整,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和提供师资的许多师范院校,明显地存在着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应的诸多因素.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迅速作出积极应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调整课程安排,努力改善师资及实验设施等方面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教师教育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纲要》特别强调:“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这预示着,新课程对教师和教师教育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