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导向, 对Mr . Ediard Connynkam和丁祖馨、拉菲尔的《再别康桥》两译本进行评析, 旨在洞察不同的译者对原诗不同的解读, 考察译者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2.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完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锦瑟》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此类诗歌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许渊冲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理论在其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三化”——浅化、等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再现了原诗的“三美”.通过研究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在其译诗中的体现,以期能对中诗英译有一点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的三美说是指音美、意美、形美,主要针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其中形式多样的古典诗词作为书重要的部分,更是具有亘古璀璨的艺术价值。诗词翻译既是红楼梦翻译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该文针对红楼梦第一章中的《好了歌》,基于许渊冲的"三美说",深入对比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与约翰·阂福德译本,并由此探讨两个译本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姚懿  廖海 《英语广场》2023,(20):12-15
杜甫晚年所作的《登高》沉郁顿挫,哀转久绝,被誉为“七律之冠”。然其意蕴内涵,实难译出。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三美”原则,并翻译了《登高》,他的译文字字精准,句句含情,完美符合“三美论”倡导的“形美”“音美”“意美”。本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综合探析英译唐诗《登高》中的形、音、意之美。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冯艳飞 《现代英语》2023,(16):91-94
《红楼梦》以其丰富深厚的思想背景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对《红楼梦》译本的研究尤为重要。从事诗词教研的叶嘉莹说:“作为小说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1]。文章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理论指导,对比分析杨宪益、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的诗词翻译案例,探讨译者文化意象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认为根据所要达到的不同目的,采用省译和增译翻译方法,可较高程度上还原诗词之音美;采用直译或意译的翻译策略,可以基本实现诗词之意美;采用直译或者重构法,译文大致可以做到诗词之形美。文章旨在探索在诗歌翻译中更好地传达中华传统文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许渊冲先生在自身诗歌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诗歌翻译"三美论"。这对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葬花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作品,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运用"三美"理论对比赏析《红楼梦》2个经典英译本对《葬花词》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探讨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便于论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完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2.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当代翻译大家之一,为中国经典古籍外译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许渊冲先生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三化”等翻译主张。在许先生的众多译著中,《西厢记》英译本秉承了他一贯的翻译风格,将“三美三化”等理念应用于实践中,在海外广受好评,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该文旨在通过例证来探讨许先生是如何在《西厢记》英译本中践行自己的“三美”理论,让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美,再现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杨艳 《文教资料》2012,(24):21-22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诗歌翻译的指导原则,也是最高目标,经常被用来分析、研究诗歌翻译。本文选取了《采薇》第六章的三个英译本,在该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分析对比了这三个不同译本中,诗歌翻译中"三美"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融合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翻译这样一部巨著实属难事。霍克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翻译《红楼梦》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从读者反应论出发,对《红楼梦》中有关文化内容的翻译采取了恰当的处理方法。通过摘取霍译本《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翻译的译例,并对之试做分析,可以看出读者反应论对汉英文化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诗特有的表现形式及深层内涵是翻译的难点。文章通过《钗头凤》对两个英译本的比较,浅析三美──音美、形美、神美在古诗翻译中的应用,从而保持了原文的风貌,取得了涵义上的沟通,并促使中国古代文化得以宏扬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婉丽 《海外英语》2015,(3):152-153,160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锦瑟》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此类诗歌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三美论"是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标准,对联属于诗歌中的一种,因此也适用该翻译理论。《红楼梦》中的众多对联,既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水平,又对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联的翻译体现了译者的水平。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得对联的翻译要达到"三美"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读者朋友: 细心的你一定已经发现,《海外英语》从04年第一期开始增添了一个知识性栏目“红楼梦翻译趣谈”,主持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肖维青老师。这个栏目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译介为切入点,比照原著,分析英语译本的特色,深入浅出。喜爱《红楼梦》、喜爱英语、喜爱翻译的朋友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学意识的的广泛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活动。文学翻译对美学的要求则更为“苛刻”。《匆匆》乃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文章基于许渊冲提出的译学“三美论”,从音韵、意境、结构形式三方面分析了《匆匆》英译本的审美再现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丁星星  岳国法 《海外英语》2013,(21):145-146
在西方译论史上,美学所起的作用仅是一个推动作用,而早在中国,译论和美学早就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诗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标准。该文旨在以其英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分析研究其诗歌"美"具体体现,并为诗歌翻译提供参考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