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男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2003-2004年度男排甲A联赛中几支强队比赛中进攻战术的统计和分析,说明男排在一攻时,是以平面进攻为主.立体进攻和后排进攻主要是在防反和一传不到位时运用。接发球是否到位是保证男排进攻战术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共13场比赛的后排进攻战术运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在总进攻次数中占比较低,同时不同场次之间在运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距;后排进攻运用存在明显的实施人员、位置分布和打法特征,主要以朱婷六号位无掩护的后排进攻为主;同时,运用效果在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1号位的后排进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后排进攻的广泛应用,是90年代世界排坛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本文结合我国排球运动的特点,全面地分析了后攻的特点及国内外排球列强运用后排进攻的现状,认为虽然后攻已被广泛运用,但就其战术体系而言后攻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有潜力可挖。因此中国排球界应认清形势,抓住契机认真研究和大胆运用后攻技术,并将其有机地溶于自己的战术体系之中。这是中国排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对防后排进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和现场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后排进攻主要特征的研究分析,提出防后排进攻的方法设想,从而为今后我们采用针对性的防守训练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研讨后排进攻的可行性的前提下,对后排进攻的战术设计和训练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尹依  董宁 《四川体育科学》2003,(1):39-40,58
本文通过对八一女排主场比赛进攻效果的分析,总结出其特点即:在进攻中主要以强攻为主,且在反击中运用较多;主要从4号位进行强攻,在快攻中,前快球使用最多而短平快是扣死率最高的一种快攻方式,同时后排进攻运用较灵活。今后,重点应解决快攻力量较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男排后排队员进攻威力不大,是与世界男排强队在进攻方面的主要差距。中国男排要改变这种状况,急待提高队员的身高,增强队员的腰腹力量,培养全队后排进攻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第28届奥运会我国男篮进攻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男篮进攻体系中,内线有比较强的优势,外围得分也具有一定能力,但突破技术运用的能力相对不强;快攻意识和能力上的差距太大,严重影响到进攻的整体效果;阵地进攻中个人机动进攻的比例偏大,而战术配合进攻比例偏低,进攻方式的比例结构没有建立在一种相对合理的基础之上;战术配合运用质量,和世界强队相比差距较大,面对世界篮球运动更加积极、更加严密、更具攻击性的防守,中国男篮的进攻的综合能力上显现出一种薄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3年全国排球联赛上海男排进攻战术的运用和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男排在保证2、3号快攻战术中快球进攻、自我掩护进攻、快球掩护进攻运用的基础上.突出了4号位的强攻,在2003年的全国排球联赛中进入决赛,充分体现出了自身的战术风格和特点。在进攻统计中,短平快技术的运用上明显多于前6名的队和前3名的球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上海队在4号位进攻和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上与前5个队相比,在统计上虽无显著性差距,但在比赛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世界优秀男排运动员后排进攻扣球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致伟 《体育科学》2002,22(4):70-80,87
利用三维高速摄影法(DLT法)对意大利、古巴、巴西运动员的后排进攻扣球技术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号位后排进攻扣球技术的助跑速度、弹跳高度,冲跳距离,击球速度,击球点等运动学参数均高于其他扣球技术,攻击力很强,建议各项运动队应该这一扣球技术的训练和在比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挖掘后排进攻的潜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排球界要挖掘后排进攻的潜能,应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完成前排后排进攻的有机结合,大胆移殖前排的快攻技术,建立一套高效的后排进攻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后排进攻的技、战术特点分析和对奥运男了排球比赛有效后排进攻球的发动区域的落点的统计分析,找出其后排进攻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为提高防后排进攻能力的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篮参加第28届奥运会进攻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中国女篮在进攻体系上整体的现状,寻找和发现存在问题,进一步改进和整体提高进攻体系的综合水平,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运用观察统计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对中国女篮参加第28届奥运会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结论:中国女篮完整进攻次数由于失误的偏多而从次数上受到一定影响,进攻总体成功率的偏低,影响到了进攻的整体效果。内线攻击和外围远投攻击有相对优势;阵地进攻攻击区域的层次结构相对合理。但快攻攻击的次数严重不足,使得进攻的攻击区域和方式结构受到较大影响;突破后攻击比例和与赛队接近,但攻击成功率的过于偏低,严重影响到了进攻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女排队员后排进攻主要技术环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家队4名优秀女排队员后排进攻技术的研究,找出了后排进攻主要技术环节的技术特征以及她们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优秀女排队员的教学训练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排球运动的飞速发展,后排进攻已经由一种被动的调整进攻手段演化成为由主攻手牵制,快球手掩护、后排游动攻击手进攻的主动攻击形式,以前排进攻为核心,后排进攻为牵制的立体进攻体系已经进入比较成熟与稳定的接点或时期。  相似文献   

16.
在前排进攻发展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坐式排球进攻战术沿纵深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我国女子坐式排球国家队运动员的手臀高、对后排进攻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员的个体与整体情况以及后排进攻的传扣时间等四个角度的理论与实践论证得出:后排进攻战术完全可以作为我国女子坐式排球队主要进攻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及运用后排立体进攻技战术是当前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进攻环节应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近几年来世界排坛上女子后排进攻被广泛地采用也普及导致女排各项技战术男子化,就我国女排如何充分挖掘后排进攻技术并在实战中加以运用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后排进攻在世界女子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及与90年代后攻技术的差异,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世界女子排球比赛中后排进攻的使用频率与效果、后排进攻位置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以及后排进攻运动员掌握跳发球技术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排球技战术发展创新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世界排球技战术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发展创新规律的分析,指出技战术发展的趋势是: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全面化、实效化,进攻战术配合趋向于简单化,后排进攻趋向于快速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软式排球运动水平不高,究其原因,除我国开展此项运动起步晚外,对进攻战术的研究不够,以及进攻战术训练水平不高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对软式排球进攻战术特点的认知水平,加强进攻战术训练,以促进进攻战术水平的提高,是提高软式排球运动水平的关键。 1.软式排球进攻战术的特点 从目前举行的一些较高水平软式排球比赛统计结果看,运用前排多变的快攻战术的成功率远高于其它战术的成功率,而后排进攻战术的成功率则较低。前排的快速多变进攻战术频频凑效和后排进攻效果不明显是软式排球比赛进攻战术的特点。这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