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11):17-18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学名邮票,加上1983年和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合称为“四二曲”邮票。这些邮票,设计堪称一流,市场反映极好。不但在集邮界,而且在海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热门题材不嫌多,澳门、台湾省和某些国家,近年争相发行“四”邮票,对于补充我国“四二曲”邮票的不足与组编中国古典学专题,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梅海涛 《中国集邮》2001,20(10):4-4
伴随20世纪光阴的终止,中国集邮总公司自1979年11月发行第一套《中国邮票香港展览》纪念封以来,历时20年发行的“WZ”系列外展纪念封,以编号WZ88《中国参加悉尼奥林匹克集邮展览》纪念封的发行而宣告结束,并从2001年开始使用全新的编年序号发行外展纪念封。不可否认,“WZ”外展系列百套(加上未编号)纪念封,真实详尽地记载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邮事业健康发展的足迹,充分展示了蕴藏于其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殷敏 《集邮博览》2000,(3):39-39
1999年新邮随着本世纪的最后一套邮票《20世纪回顾》的发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样,1999年国家邮政局总共发行邮票20套。在这20套新邮中,要挑选出其中最好的和最差的一套邮票,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笔者之所以说难是因为99年所发行的新邮中即没有诸如《岭南庭院》那样粗制滥造的邮票,也没有如《中国人民警察》那样错误百出的邮票,因此,要从99年所发行的新邮中挑选出一套最差的邮票确实有些难度。  相似文献   

4.
崔刚 《中国集邮》2001,(11):27-27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之一,作根据历史记载和当时流行的三国故事版本,结合民间传说创作了这部小说。我国从1989年起发行《三国演义》邮票,历时10年,共发行了5组20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邮票是选取书中重要章节绘制而成的。每枚邮票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的发生地也都能在现代中国的版图上找到,有的甚至连地名都没变。据说由于两个地区“争夺”诸葛亮的出生地,还取消了小型张《隆中对》的发行。极限爱好们煞费苦心,一一寻找邮票中故事的所谓原地,争相盖戳;邮票中故事发生地的邮政部门也不失时机地发行了多套“极限片”。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国演义》第五组邮票的面世,我国邮票发行史上历时整整20年的“四大名著”邮票的发行宣告结束,集邮界将它们和我国80年代发行的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一起,合称“四著二曲”邮票。与此同时,《咕咚来了!》、《小鲤鱼跳龙门》组成了文学题材中的童话系列,《古代神话》、《昭君出塞》、《木兰从军》、《白蛇  相似文献   

6.
倪双来 《上海集邮》2001,(4):23-23,26
1952至1996年,我国共发行《敦煌壁画》邮票32种、小型张3种,另有1994年发行的YPl3《甘肃风光》邮资片第5图“敦煌莫高窟”和2000年发行的JP89《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邮资片。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诗词邮票中,除了一套未予发行的《毛主席诗词》邮票以外(参见100713、100813),还有一种撤消发行的“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邮票。据(《中国邮票史》第8卷介绍:“1967年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0周年,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不仅有十分丰富的动物资源,而且有着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西南的云南省就有“植物王国”的美誉。云南境内的山茶花、杜鹃花非常有名。1979年我国邮电部专门发行T37《云南山茶花》特种邮票一套十枚,同时还发行小型张邮票一枚,展示了十种原产我国云南地区婀娜多姿的山茶花品种。1991年我国发行T162《杜鹃花》特种邮票一套八枚,同时发行小型张邮票一枚,其中邮票上展示的大树杜鹃是仅产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区的杜鹃花品种。  相似文献   

9.
李潮 《上海集邮》2003,(10):4-4
本刊讯从8月起,我国发行的邮票登录万国邮联邮票编码宣传WNS网站,首次登录该网站的邮票共4套--2002年发行的《珍稀花卉》、《步辇图》、《长臂猿》和2003年发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 WNS是世界集邮发展联合会(WADP)和万国  相似文献   

10.
戴其晓 《集邮博览》2001,(10):30-30
京剧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发展历史长,票友众多,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剧种之一。为了反映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京剧脸谱艺术,1964年原邮电部计划发行一套《京剧脸谱》特种邮票,志号为“特62”。全套邮票共8枚,单枚编号自352至359,排在1964年8月5日发行的特61《牡丹》邮票之后,由刘硕仁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丙戌年》邮票首次在同一轮生肖邮票的发行中途调整全张邮票的版式,由《甲申年》和《乙酉年》的全张24枚改为全张20枚(4×5)。[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大雁塔     
楚道安 《上海集邮》2000,(12):14-14
2000年9月、20日发行的《大雁塔》普通邮资片是继1994-21《中国古塔》邮票第1图“西安慈恩寺”之后,又一次将大雁塔搬上了邮资票品。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4公里处的慈恩寺(唐高宗李治为其母追荐冥福而建)西院内,唐永徽三年(652  相似文献   

13.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0):52-52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曾经先后4次登上中国邮票,1987年12月10日发行的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展现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的乐器精品—曾侯乙编钟;1993年10月2019发行1993—14《中国古代漆器》邮票,其中4—2“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器精品;2000年3月7日发行2000—4《龙(文物)》邮票.其中6—2“战国·龙形玉饰”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饰;2003年12月13日发行2003—26《东周青铜器》邮票,其中8—4“曾侯乙匝”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是从教育领域开始的,“教育革命”始终是十年文革中喋喋不休的话题,教育领域也一直是文革的“重灾区”。文革末期,即1976年的9月6日毛泽东逝世的前夕,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编号为T.18的《工农兵上大学》邮票,作为对文化大革命“教育革命”成果的赞颂。在1998年发行“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之前,这套T.18居然一直是新中国邮票中惟一的一套反映高等教育的邮票。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月14日奥地利发行了邮票《杜兰朵》(又译《图兰多》,图1),这是一套中国题材的邮票。《杜兰朵》最初是18世纪意大利作家卡洛·葛奇创作的童话,内容讲述中国古代北京一个叫杜兰朵的公主招亲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6.
张欢雪 《中国集邮》2001,20(10):22-22
1988年金秋,我国突然发行了一套引人注目的普通邮票——《普24中国石窟艺术》,精选了云岗、龙门、麦积山和大足的石刻各一尊。第一印象当然是面值了,很高很高的面值,特别是第四枚“养鸡女”,面值20元。已经有20多年没有发行20元面值的邮票了!再说以往普票中高面值的几乎只有《天安门》和《北京风光》,现在来了一个“农家姑娘”,也算是普票选题的突破。当然还有一些奇思怪想,4枚的安排特别注重性别的平衡,云岗的大佛与麦积山的菩萨,可谓“郎才女貌”,而龙门的力士与大足的养鸡女更是一刚一柔。  相似文献   

17.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0,(10):39-39
金秋10月是国庆节的月份,共和国“五十大庆”时发行的《民族大团结》邮票令人兴犹未尽,本刊连载刘国俊为它编写的《邮票上的民族服饰及其他》,至今年第8期才告完成,但这套邮票丰富的  相似文献   

18.
特44《菊花(第一组)》是中国第一套大型彩色花卉邮票,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邮票繁荣期发行的精品邮票之一。40多年来,这套《菊花》邮票备受中外邮人赞誉,唯是票名中“第一组”三个字,引起集邮者的疑问:“为什么发行了‘第一组’,始终未见后续的第二组、第三组?”有人撰文推测,特44一套邮票分三次发行,应是每一次发行为一组;起首发行那几枚印了“第一组”,接着发行的却因“疏忽”而没有标注,“结果就三组变成一组”……并建议再版邮票目录时据此更正。这个推测是否符合邮史实际?我们应从《菊花》邮票发行的大背景细心加以考察。直接与《菊花》邮票有关的是两大因素:一是邮票选题年度计划列入长远规划;二是邮票印刷技术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曹骋 《集邮博览》2014,(2):76-77
在2014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上,笔者撰文介绍了英属根西岛即将于2014年1月8日发行中国生肖“马年”邮票的信息以及该套邮票设计者的情况,这是根西岛邮政首度发行中国生肖题材邮票。现在,这套作为根西岛生肖题材“龙头”的“马年”邮票已成功问世,它为世界生肖集邮爱好者又提供了新的收集素材。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10日发行2006-23T《房四宝》邮票,第3图“纸”上的蓝色封面书籍为南京十竹斋提供的《十竹斋笺谱》。[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