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到培养环保意识,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如何去关注江河湖泊的污染、城市浑浊的空气、土地的沙漠化、食物中毒以及如何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等等。然而,要在孩子心中根植环保意识,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其周围事物。只有引导他们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喜爱我们的大自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基于对孩子刚刚萌芽的自然观的一种良性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将有助于孩子及早建立一种和谐、美好、向上的自然观。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原本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和老师应因势利导、及时耐心地培养孩子们的这种本性,用自己对大自然的热情去感染、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认识事物、热爱自然的原动力。孩子们对周围事物原本是毫无  相似文献   

2.
观察美术教学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在大自然中,孩子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并找到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了对这个大千世界的理解。美术课,正是将孩子们对世界的了解反映到画纸上、手工等作品中来的。如果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理解,那么美术作品就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相似文献   

3.
列宁父母认为:大自然是一座富丽堂皇的艺术宝库,在那里有赏玩不尽的湖光山色和花卉草木。如果让孩子们尽早地、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那无疑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活泼、愉快、健康地成长。因此,列宁的父母经常带着年幼的孩子到伏尔加河沿岸去观看河里的浮冰,到林中去散步,到山顶去观赏日出和日落的景色。列宁的父母认为:利用家庭花园、花圃,不仅可以对孩子们进行美育,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爱劳动、守纪律等优良品质,让小孩从小获得一些有关植物学的知识。为此,列宁的父母非常关心住宅旁的花园和花圃,经常领着孩子们一起养花,所有的孩子也都以惊喜的心情帮助父母养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平时,除美术教学、音乐教学外,比较容易忽视在其它各种教学中对审美意识的培养。有鉴于此,我在常识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进而激发孩子去表现美、创造美。在认识春天的时候,我带孩子到公园去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我让孩子站在高处眺望各种树木的颜色是不是全是一种颜色。通过观察,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竟然有这么多的绿色:有初长嫩芽的嫩绿,有刚长新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们回归大自然,有三方面的教育效果和作用: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懂得保护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在完全脱离日常环境、心情放松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更能够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一、引导孩子亲近自然 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资源,要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引导孩子们看落日的余晖,看雨后的彩虹,看身边的花草……真正的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一定能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让真情在笔尖缓缓流淌。  相似文献   

7.
一、走进大自然,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本园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组织幼儿到户外认识大自然,培养绘画能力。教师随季节变化,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绚丽。比如,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地下冒出的小草、刚刚发绿的柳条、绿波荡漾的麦田,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让幼儿去公园数一数桃花有几个花瓣,摸一摸柔软的小草,看一看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竭力做到在孩子们打开书本读音节之前,先读几页最美妙的书——大自然。”我希望像他一样为孩子们办起“蓝天下的学校”,顺应孩子们的天性,留心周围世界,让他们去观看、去倾听、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美妙的大自然,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因为大自然是最奇妙的,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快乐之源。春天的小蜗牛 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按计划要认识月季花,我领着孩子们到小花园边散步边观察,从花观察到枝,从枝观察到叶,孩子们嗅着淡淡的香味,有说有笑,一节课上得轻松、愉快,真是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当我…  相似文献   

9.
城里的孩子是否已经远离了大自然?他们是否已经很难领会大自然的壮美神奇?固然,城市中有钢筋水泥的建筑,有霓虹灯,有柏油路;但城市也不公园,绿地,有绿意葱茏的郊野和四季变换的天空。只要带领孩子们去认识、去感受,他们一定会体验到自然的和谐和美丽。《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克奈尔是当今世界上最受人尊重的自然教育家之一,他认为此书为孩子提供令人兴奋的体验自然的方式,培养他们对周围民办的爱与尊重。 我们从中摘编了比较好操作的一部分,希望父母和孩子共同走入大自然,去领略自然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  相似文献   

11.
种子的生长     
一、感受生命从种子开始美妙的大自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总是充满着神奇魅力,每当孩子们在课文中学习植物的花、植物的叶、植物的茎的时候,孩子们总渴望到校园和野外去观察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渴望到大自然中感知认识生命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孩子们认识社会和大自然的最主要方式。有关资料表明: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早期阅读对于提高孩子的智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现如今的孩子见惯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他们有许多名贵的玩具、精致的图书,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不认识稻谷,分不清麦苗和小草,对于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更是知之甚少。如何把孩子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种植园地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基地。在种植园地中,有孩子们的发现、体验,也有孩子们的秘密、快乐,更多的则是孩子的收获与进步!如何高效地发挥种植园地的教育价值呢?  相似文献   

14.
<正>大自然是儿童的精神家园,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美妙的课堂。在大自然里,孩子们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尽情地奔跑、嬉戏,从而使他们的体格更强壮,性格更开朗,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交流中获得的潜移默化的陶冶与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课堂,带领幼儿走入自然,寻找到许多活生生的"教材",促进孩子们的心智发展,全面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为培养"完整儿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学者山内昭道说:“要使孩子们成为有丰富情操、身心健康的人,应当重视让孩子更多地直接接触到太阳、空气、水分和大地的恩惠。要记住,人类是在以地球上生物的生命为基础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生息的。”可见,在幼儿期对孩子们进行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教育,懂得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重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让孩子学会玩,从中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智慧与情感,萌发珍  相似文献   

16.
陈霞 《儿童音乐》2008,(4):74-75
一、教学活动框架和实施方案认识和发现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是孩子们最热衷做的事情。从小注重培养孩子们用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去热爱大自然,是我们这些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歌曲——《云》,就是要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的美,把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对年幼的孩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可以从中获得知识,懂得道理,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可以说,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为孩子提供了无穷的知识。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是人们可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就在孩子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你看,绚丽悦目的自然景色,鲜艳美丽、多姿多态的种种植物,爬行、游动、跳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与生俱来有一种倾向:向往自然,渴望与其他生物接触交流,科学家们把它叫作: "向自然性"。西方的研究也表明,亲近大自然的孩子,情绪比较稳定,遇到压力也容易缓解。现在的孩子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差,与他们远离大自然,远离绿色不无关系。专家提醒家长们.不应该让孩子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否则,孩子们可能失去幸福感和安全感。他们建议应该把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列入每周甚至每天的生活日程中。 当然,除了带孩子们走出家门,到郊外去看云的变化,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把大自然带回家也是满足孩子的"向自然性"的好方法。这个冬季就让我们跟着李好问小朋友一起尝试着把大自然带回家吧!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动地描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三味书屋是禁锢孩子的牢笼,而百草园是孩子的乐园,道出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向往及大自然给予孩子的快乐.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作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带孩子们走进那片洋溢着乡土气息的"百草园."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在常识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进而激发他们去表现美、创造美。在认识春天的时候,我带孩子们到“朱家花园”,让他们站在高处眺望各种树木的颜色,欣赏大自然的景色。通过观察,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竟然有这么多的绿色:有初长嫩芽的嫩绿,有刚长新叶的粉绿,有郁郁葱葱的翠绿,有浓重的墨绿……大自然的绿色如此丰富。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观看各种树木的树冠,他们发现树冠的形状十分有趣: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有的像收起来的雨伞,有的像顶大帽子,有的像绽开的礼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