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时代网络新媒体给中原文化的传播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原文化要正确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对外传播、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就必须正确定位,整合中原文化品牌,更新文化传播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因此,地方政府创新传播理念、打造传播平台、提升传播层次、引领舆论导向,是促进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韩晓明 《天中学刊》2013,28(3):127-129
中原文化的品牌建设和对外传播,需要重视文化认同的培育。现有的多种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熔炼提升,突出引领,凝聚中原文化核心精神。在对外传播策略上,要注重求同思维,多强调共识性文化;要加强物质层面的文化空间建设,促进本体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符号经济时代,符号价值超越商品价值。以“源”文化、“根”文化、“中”文化及“农”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要发挥其在促进文化品牌发展及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就要紧扣符号经济时代的特征,深化中原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味与价值,关照消费者的个性体验,突出过程消费与意义消费,在“求同”、“兼容”前提下建构立体化对外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4.
河南经济转型发展为中原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利契机,中原文化底蕴深厚,对外文化交流重心由"引进来"转移到"走出去",如何培养国际化视野的翻译人才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沟通异质文化的翻译能够克服意识形态的障碍,进而积极促进中原文化在国际上的进一步传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及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条件下,高校应该主动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有力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通过详细介绍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提出新媒体视野下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即发挥新媒体“交互式”优势,进行多品牌文化整合;发挥新媒体“全息化”优势,拓宽中原文化传播渠道;发挥新媒体“个性化”优势,加强政府积极引导利用,以期为做好新媒体视野下的中原文化传播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移民是中原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主动移民对于中原文化中物质、制度层面的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动移民对中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更为显著。和平年代非移民性的人员流动、出身中原的官员在各地仕宦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扩散。中央政府的文教政策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7.
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入分析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望河南文化资源在对外传播中成为中国的眼睛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从而扩大国际影响,获得经济效益,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河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化是多种民族文化交汇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是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蕴涵十分独特的语言生态系统。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良好的语言生态可以促进敦煌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升敦煌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效度。然而,敦煌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内在生态环境仍需要提升,其当代阐释的语言表达、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精准和转换策略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同时研究优化其语言内在生态环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敦煌文化是多种民族文化交汇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是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蕴涵十分独特的语言生态系统。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良好的语言生态可以促进敦煌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升敦煌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效度。然而,敦煌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内在生态环境仍需要提升,其当代阐释的语言表达、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精准和转换策略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同时研究优化其语言内在生态环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积极有效的对外传播不仅可以展示中原经济区的独特优势、战略意义、交通优势、特色文化等,还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对外经贸、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业发展,提高中原经济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面对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如何有效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涉及的内容众多,诸如中国文化输出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输出的主体、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途径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等。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英语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河南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对外传播的规模和速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对此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加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对外传播及其吸引力:转变观念、培养人才和改善环境。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现状,不断进取,实现河南文化旅游又快又好地发展,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河南省应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为此,应加强中原文化传播力度,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中原文化资源的影视开发与传播,有力促进河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中原文化的影像传播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加强中原文化研究,打造中原文化影像作品,并有效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软权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权力化的实现有赖于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在我国传媒业发展相对落后,对外传播能力有限的形势下,新媒体以其低成本、无国界化等诸多优点为中国文化软权力化带来了新的生机。目前我国新媒体整体发展健康,掌握正确的对外传播方法,调动广大新媒体用户的对外传播积极性,对于促进中国文化软权力化,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余殊 《文教资料》2014,(3):39-40
千年瓷都景德镇,其陶瓷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最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然而,在历史上,因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其在对外交流方面,毫无优势可言。本文从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入手,主要分析了如今制约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主要因素,说明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及作为表述陶瓷术语专门用途的陶瓷英语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成为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中华文化之源,在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进一步扩大中原文化对外交流,展示文化强省魅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外交地位凸显。中国文化外交在政治文化、语言和信息、国民教育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要实现和平崛起,在利用丰富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应促进文化对外传播,革新其体制.整合现有力量。增强文化外交的适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论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苦心孤诣经营下,中原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历数千年而不衰,必然有其存活和发展的合理因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独有的传播机制是中原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保障。在数千年的传播过程中,中原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元独尊”、高度统一、深沉智慧等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云南遗民陈佐才以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传统的陶渊明、杜甫、王维等诗人为模范进行创作。他从人格品性、创作主题、艺术风格三个维度紧紧靠拢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生活情趣、文化理念和文学审美好尚,体现出边疆文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其诗歌推动云南地方文学与中原主流文学的交融,促进中原文化在云南地区的传播,可谓明代云南汉文学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衡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传播中极具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从文化折扣的视角,分析衡岳文化对外传播现状中内容触达质量差、话语认知损耗大、受众认同感低等问题,提出在传播内容、传播话语、传播途径等方面予以改进,以降低文化折扣对衡岳文化传播的影响,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衡岳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