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政治制度史”教学是新课标必修一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由于制度的千差万别,老师有时讲不清楚,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教学和学习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简单、高效、实在、科学地进行“制度史”教学,是很多历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试从六个方面与老师们交流这些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黄旭静 《教书育人》2000,(11):23-23
笔者不止一次地讲授过《现代汉语知识》,也不止一次地听过别的老师讲授《现代汉语知识》,“讲”和“听”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教学中存在以下之“过”。 1.过少的讲解 有些老师,最爱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帜,说要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变上课为“放羊”;每节课,只指出学习范围,而不作讲解、分析,学什么、怎么学,全是学生的事,对与错亦无人指点,学习的结果如何,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 2.过多的讲解,过多的板书 有些教师,生怕讲少了学生不理解,板书少了学生记不住。每节课,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人唱独角戏;即使电扇…  相似文献   

3.
苏春芨 《基础教育研究》2011,(12):45+47-45,47
教学需要艺术,历史教学更需要艺术,因为历史教学大都依据教材,学生要靠教师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学习。在师生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教学方法运用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因此,历史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教学艺术,由“读书”“思考”“提问”“回答”组成的“四环节教学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也不时地使用这种方法,它操作简单,教学效果好。下面我就对这种方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一、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学也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是老师导学生演,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当然,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我校的邓小平理论课在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下 ,努力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 ,我们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代之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试图使学生在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能够把听、读、看、说、写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 ,以切实达到“三进”的目的。一、“听”———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讲、学生听 ,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 ,教学的实际效果说明 ,现在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的被动局面,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我们采取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重点探索“单元教学法”的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学的目标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以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把学生“白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②,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历下区历史“分组学导”教学模式 ,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 ,“分组学导”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而且极大地调动了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 ,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施展 ,学生的品德、意志和学习行为也有很大地提高。“分组学导”模式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一、历史“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的产生以往的历史教学可贵之处是讲的系统完整 ,课时容量大 ,老师主要以讲为主 ,学生多是被动地参与 ,机械训练 ,死记硬背 ,课堂秩序好。但传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从业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具体的解释:“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在我看来,就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 ,学生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 ,也不再是老师导学生演 ,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所以 ,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适应新形势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学活动中要…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总讲启发式教学,可一到实际操作时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思的少,还是老师统一思想、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答案的流水线式的机械模式的教学。这其实是没有很好地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中来,真正做到喜学乐学会学。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就是说让学生不  相似文献   

12.
最近了解到小学生自习课的一些情况:“我们学校的老师对教学抓得非常紧,自习课也经常给学生去讲课…….”一些学校的领导说. “我们的老师今天又把自习课占用讲新课了,连复习的时间也没有,作业也没完成.”一些学生议论说. 自习,顾名思义,自己学习.一般说来,它可以用来“预习”、“复习”课程等.教师利用自习课给学生讲新课,这种不辞劳苦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学生学习知识应该有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就象人吃饭一样,如果总是一个劲儿地吃,而不能使食物得到消化,岂不是要得胃病吗?因此,就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自习课,提出几点意见,供老师们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老师哪天不传授知识了,学生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讲”要向“用不着讲”转化,  相似文献   

14.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15.
陈爱华 《成才之路》2009,(24):41-41
文学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写作的技巧,了解历史文化,还可以领悟人生哲理。因此,文学鉴赏教学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教师的讲授,所以,“讲”当然是每门课程教学中都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讲”是那么的必不可少,所以也就那么令人习以为常了。少有人去考虑:为什么要讲?要怎么讲?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讲授公式化,思维模式化,自然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据史立论、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正道,也是历史教学应循的准则。“立”和“结合”的过程就是历史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维的过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应该就事论理、就人论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通古今之变”的能力与水平。笔者结合自己《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以求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讲”可能成为“灌”,但并不等于“灌”,关键在于讲什么、怎样讲。老师的讲在学生阅读课文、接受语言信息形成思想和能力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研究“讲”的艺术,科学地分析“讲”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提高“讲”的质量和实效。这首先要明确“讲”的位置。“讲”仍然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讲得好,就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这就是说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兴趣是成才的先导,只有感兴趣后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地观察、研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历史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入手,一堂历史课只有生动有趣,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采用各种方法将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就会触动学生的想象力.本文主要围绕如何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培养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石砾 《新疆教育》2012,(23):169-169
1新课程真的不需要老师讲了吗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即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目前“两课”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两课”教学中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很多人对“两课”教学存有偏见,这其中包括学生,也包括一些讲授其他课程的教师。不少学生对“两课”教学不感兴趣,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两课”教学教条化,讲授的知识与现实有差距;第二,认为“两课”教学中讲授的知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两课”学得再好,也不会有一个什么证书,对自己将来就业也不会有多大帮助;第三,认为“两课”课程内容简单,而且在初、高中的学习中都接触过,不用老师讲自己也可以学明白。这样概括起来就是:“两课”教学中所讲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