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摘     
“中国留学生之父” “留学生”一词归根溯源还是日本人的发明创造。汉唐灿烂繁盛的中华文化不但吸引了来自日本的“遣唐使”,而且还有许多“留学生”、“还学生”到中国留后学习,但中国自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自觉的留学运动却是近代以后的事了。令人感叹的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开端,竟是得益于当时马礼逊学堂的美国老师赛缪尔·勃朗先生的因病归国。 “1846年冬,勃朗先生回国。去之前四月,先生……谓对于本校,感情甚深。此次归国,极愿携三五旧徒同赴新大陆,俾受完全之教育。诸先中如有愿意同行者,可即起立……予首先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留学溯源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巍 《神州学人》2001,(7):41-42
“留学”一词的来历汉语中的“留学”,据考证,应是从“留学生”一词演变而来。“留学生”一词源于唐代,为日本人所创造,沿用至今。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日本政府多次派“遣唐使”研究和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但“遣唐使”是外交使节,停留时间有限,影响了对中国文化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时起,同时派来了“留学生”或“还学生”。“留学生”在“遣唐使”返国时继续留在中国学习,“还学生”则和“遣唐使”同来同归,但以学习为主。由此可见,“留学生”的原义其实专指来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  相似文献   

3.
王绍军 《现代语文》2002,(11):44-44
中日关系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历史上,日本在吸收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已的文化,推动了日本列岛社会进步。二十世纪初,由于国情的需要,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纷纷东渡日本留学,形成了近代史上历时达半个世纪、总数达近十万人的声势浩大的赴日留学运动。人数众多的留学生在日本广泛涉猎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并把它引进到了国内,其中部分日本语也随之流入汉语中。一、“古代汉语”和日本的“熟语”在中国,古代汉语不论文字记录、交流语言,均使用的是表意的单音文字,之、乎、者、也、焉,概含其中。到近代外国列强的铁…  相似文献   

4.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传统教育的空疏无用愈益暴露,改革科举制度,加试实用学科,“以夷治夷”逐渐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普遍要求。派遣留学生的设想与实施,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进而拉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序幕。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以回顾,以正确认识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第二阶段是向欧洲英法等国派遣留学生;第三阶段是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这三个阶段只有性质上的区别,并没有截然的时间分期。留美教育侧重于…  相似文献   

5.
陈小牧 《海外求学》2004,(23):40-42
1872年曾国藩提出“留学西洋”开辟了中国近代留学之先河。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向国外大量派留学生”的思想,拉开了中国当代留学波澜壮阔的序幕。经历了百余年沧桑,留学对于普通百姓,从当初的盲目崇洋到现在的理性选择。“留学”一词时下早成为一个极其普通的词。对留学的评判亦可谓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6.
应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邀请,本校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周棉教授于10月中旬参加了该校举办的“中国学术周”活动,作了题为《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留学运动及其影响》的学术报告,并配以大量的图片展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活动和业绩,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近代初期的日本留学生首先在风俗习惯、物价水平、文明程度等方面受到优势的异质文化——西洋文化的冲击。在与西洋文化的碰撞过程中,留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一些留学生放弃了原来的狂热的攘夷思想;一些留学生对留学所在国产生了反感、鄙视、排斥的心理;一些留学生在特定时期发出了"留学无用论"的声音。本文将对日本近代留学史上的这些现象进行文化阐释,以揭示其所以发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16~19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及东京旅日华人史学会联合举办了“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继2003年“留学生与近代社会”的徐州会议之后有关留学研究的又一次盛会。此次会议云集了来自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欧美同学会、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以及美、日、法、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留学研究专家,提交论文88篇。会议主要围绕百余年来留学生走向及其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沈杰 《教育》2006,(10)
19世纪70年代初,清政府出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选拔了一批幼童作为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从此揭开了中国人赴西方国家留学运动的序幕。此后,民间也掀起了留学的高潮。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可谓波澜壮阔,人数众多。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全面的影响,他们有  相似文献   

10.
杏坛大家     
《教师》2010,(32):F0002-F0002
(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11.
浅谈日本的“国费外国留学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日本的“国费外国留学生”制度包宝泉当今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按其留学费用的来源大体可分为三层:一是享受日本文部省高额奖学金的“国费外国留学生”;二是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泰国和新加坡等国,享受自己国家政府奖学金的“外国政府派遣留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日两国间的留学生交流都是单向的《从日本到中国,从中国到日本)。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把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事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部分积极推进。中日留学生交流空前发展,从过去单向派遣发展为相互派遣、双向交流的新阶段。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要向国外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开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打开了新的到国外留学的大门。日本作为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国之  相似文献   

13.
三言两语     
《神州学人》2003,(9):34-34
关于“留学”,关于“留学生”,关于“中国留学”,关于“中国留学生”,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依然是人们热衷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刘红云 《文教资料》2009,(10):86-88
清末民初的留日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然而却出现了留学史上的一种奇特现象--留日学生集体归国事件时有发生,达13次之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反对日本社会对留学生的限制和歧视,中国近代留日运动在战败中开端,留学生感受最深的自然是战败国的屈辱;然而日本朝野对留学生的歧视和限制却无处不在,强烈地刺激了留日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二是革命反清,追求民主共和.革命排满成为东渡日本的主要目的.留日学生成为当时中国革命活动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三是抗议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中国成为日本首要的侵略目标,促使了留日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激起了他们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去.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近代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10周年。在纪念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发展中日留学生交流工作、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健康发展,现就中日两国留学生交流,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留学生交流情况稍做回顾和展望。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中日间的留学生交流开始于距今约1300多年以前,也就是中国的隋唐时代、日本的天平年间。那时主要是日本人到中国留学。阿倍仲麻吕、弘法大师空海和尚、吉备真备、井真成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们,通过在唐朝学习经文、建筑技术、绘画、书法、雕…  相似文献   

16.
容宏是“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的第一人,他积极倡导“教育救国”,主张教育西化,最早组织幼童赴美留学,筹办新式教育,被誉为近代“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职业》2005,(7):79-79
日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留学培训中心与日本大阪滋庆学园集团合办的“大阪滋庆高等职教预科班”开始招生。近年来,由于日本初、中级医疗人才严重匮乏,所以想去日本就业的人应首选医疗护理专业。据悉,今年春季大阪滋庆学园集团中的4所学校将首次接受中国留学生就读,为此日方降低了中国留学生入学的经济门槛,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关系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6年。其具体研究方向为中国留学史、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是徐州师范大学的特色研究课题,在省内外学术界也有广泛的影响。该课题酝酿于1980年代初。当时,青年教师周棉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有感于近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壮举和长期蒙受的不公正待遇,萌生了研究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关系的念头。在长期、艰苦乃…  相似文献   

19.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留学教育的大学。优异的留学人才受益于北洋大学“严以治校”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其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泰斗名宿,他们为北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拉开留学运动的帷幕,随后留学生的队伍不断地壮大。到了民国末年,留学生群体基本完成了近代化转型,这是留学生自我构建的结果。除了通过“留学”这一基本途径外,留学生群体还通过参与社会建设、搭建发展平台来实现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