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曾国藩孝悌立家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孝为核心,他把孝悌作为立家之本,认为"孝友为家庭之祥瑞";身可在外,孝思常存;兄弟之际,惟爱以德,在扬弃传统孝道的同时终身实践之,形成了既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孝思。针对现代家庭伦理重心下移、"倒孝"现象严重的实际现状,曾国藩的孝悌伦理无疑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的渊源。其一,曾国藩自幼受教于儒家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训的影响,这可以说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其二,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性格的"任性刚直"、"好勇崇俭"、"气太强"等特征及湖湘理学的经世传统,使得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湖湘特色。其三,曾国藩出生在重视耕读的家庭,他们的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和学风,这一点可以说是他家庭教育思想的实践来源。  相似文献   

3.
耕读文化思想是曾国藩家族经营的基本文化理念。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家族文化传统是曾国藩耕读文化的思想渊源。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对曾氏家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当今中国家庭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家庭血亲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孝悌道德,是保证家庭实现其社会职能的最重要的力量;现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借鉴传统孝悌教育,认为以“孝悌”,“爱人”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文化,这种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基石和依托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德性和道德教育的历史始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导致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结构嬗变、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出现偏差,从而使人的德性生长和道德教育的基石发生了动摇,失去了人的德性的生发始点,这是造成我国道德教育低效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新的思想和新思潮不断进入,冲击了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方式和方法.随着西方的教育方法的引入和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庭教育呈现出新的面貌.但是,由于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的思想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根深蒂固有着的影响,当代家庭教育中仍然有很多传统道德教育的因子.本文结合自身家庭教育实际经历和对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通过对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归纳出当代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传统因子,并且简单分析其对被教育者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值得我们重视与深思,面对着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为先,我们是否也该审视一下现代家庭道德教育。本文分析了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它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从家长着手,使家庭道德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大到做官治国、修身治学,小到持家交友,是一部智慧之书。更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和谐的思想内涵。家庭则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家庭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一大基础。《曾国藩家书》中所蕴涵的家庭和谐的内容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当前我国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文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力度、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体系建设、在社会实践中强化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方面探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宋代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变革,使家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家庭道德教育的发展;宋代思想家大量的家训著作使家庭道德教育引起大众的重视;印刷刻版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俗易懂的家训著作的广泛传播,也使家庭道德教育更加大众化。宋代家训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家庭道德教育的社会化和普及化开启了先河。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通过<曾国藩家书>典章词句可以体悟到曾国藩读书明理,提升道德认知;树立恒心,历练道德意志;以情育人,升华道德情感;谨言慎行,约束道德行为等教育思想,对现代的道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和考量价值,对高校树立"大德育观",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德育体系;高校教师自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高校德育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工作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契合度不高的现实下,青少年道德教育产生了"双面人"的问题."双面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观念上差异与错位,道德教育内容上的割裂与无序,道德教育形式的单一与放任.提高家庭与学校道德教育契合度,形成教育合力,变"双面人"为人格统一、健康向上少年需强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架起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之间的桥梁;关注教育内容的连接性与契合程度,使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朝着良性发展;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与人性化,使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充满生机与动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编写《成都市0-3岁婴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对300个0-3岁婴幼儿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婴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现状,为下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婴幼儿家庭道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0-3婴幼儿家庭对婴幼儿道德教育已经开始重视,但重视度不够;婴幼儿家庭开展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较为单一;家长与带养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家长学习资源较少,精力投入不够。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更新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观念。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孩子的道德培育的过程中,家庭道德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力图对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方法来加强家庭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宋代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变革,使家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家庭道德教育的发展;宋代思想家大量的家训著作使家庭道德教育引起大众的重视;印刷刻版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俗易懂的家训著作的广泛传播,也使家庭道德教育更加大众化.宋代家训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家庭道德教育的社会化和普及化开启了先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来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但学校道德教育低效化的现象仍比较突出。造成道德教育低效化的原因比较复杂,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原因,包括传统道德教育历史传承的断裂及传统道德教育内容存在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一面;二是外部原因,包括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消极因素及学校、家庭的小环境在道德教育上存在问题;三是内部原因,即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校道德教育是实现道德控制的根本途径之一。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尊崇理性主义传统;道德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明确而具体;道德教育的方式符合本国国情等。借鉴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道德教育的理念应适应时代要求;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层次要求;道德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基础;道德教育的方式应尊重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伦理道德文化,这种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基石和依托是家庭,家庭是人的德性和道德教育的历史始点。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中国家庭的嬗变,使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家庭道德教育出现许多偏差,使人的德性生长和道德教育失去了基石和依托,失去了人的德性的生发始点,这是造成我国德育低效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认为家兴则国旺,家败则国衰。因此他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将调和家庭关系、整饬家庭生活等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家书形式将其家训思想予以呈现。曾国藩家训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先辈传世家训的影响,达到了中国传统仕宦家训的巅峰,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被后世文人贤士奉为教子圭臬。曾国藩以训诫族中子弟为己任,要求子弟要遵行以"孝悌"为本的传家之道、以"勤俭"为基的兴家之本和以"谦敬"为要的待人之道,以达到家族长存、国家兴盛的目的。将曾国藩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合理运用于当代家庭教育中,不仅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伦理观和道德观,而且能促使孩子构建起合理的劳动观和消费观。  相似文献   

20.
邓旭阳 《江苏高教》2012,(5):134-135
文章认为,为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应注重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与实施路径的融合。注重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路径融合;学校课堂道德教育与道德生活教育融合;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社会道德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