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流浪儿童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反思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探索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在救助流浪儿童中的运用,形成以“积极的人性观”作为救助流浪儿童实现其“助人自助”的出发点;以“流浪儿童为中心”的助人关系为主轴;以“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为救助活动的最高价值,提高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2.
流浪儿童问题关系重大,目前我国仍有数百万的儿童处在流浪境地,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流浪儿童福利和救助政策现状的探究,力图找到当前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预防新疆籍流浪儿童违法犯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籍流浪儿童在内地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的流浪儿童主要来自贫困的南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导致新疆流浪儿童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工作是一项兼具救助性、福利性和管理性的工作,做好新疆籍流浪儿童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是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救助管理办法》不仅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缺乏对流浪儿童救助管理的特殊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科学分析流浪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开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做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科学化、人性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智力发展水平,进而探讨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流浪儿童的再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和“团体儿童智力测验(GITC)”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0名流浪儿童和71名普通在校生共131人进行了测评,同时运用访谈法对流浪儿童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智力水平都明显低于普通在校生。结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三个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是救助工作的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加强道德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235名男生(其中流浪儿童75名,流动儿童88名,处境正常儿童72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通过流浪儿童与流动儿童及处境正常儿童在性格和行为各重要指标上的比较来分析流浪儿童的性格和行为特点。结果表明:(1)与流动儿童及处境正常儿童相比,流浪儿童的自控能力、自我概念水平较低,享乐取向和潜在犯罪倾向较高,更倾向于外部归因;(2)流浪儿童的依赖、焦虑、退缩、冲动、夸大等行为更多,更具攻击倾向。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时,应根据流浪儿童的特点灵活地设计并实施活动;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不能仅是救助管理机构的责任;体制内救助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必须依靠政策推动;护送返家不应是对流浪儿童救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流浪儿童属于特殊儿童种类的一种,他们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维护流浪儿童的合法权益。然而流浪儿童正当权益的维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仍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本文从维护流浪儿童正当权益的角度,分析了流浪在城市中的那些无家可归的未成年人的特点,并通过对他们权益现状满足现状的阐述,发现在权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便于更好的维护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即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对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协调、动态、持续保障.其实践基础是社会主动关照和流浪儿童被动回应的互动交织,理论依据在于社会发展结构理论.城市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的形成机制包括:发展性保障理念培植机制,流浪儿童主体重塑机制,国家、社会、民间合作机制.而政策推进预期主要有: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规划设置、流浪儿童教育权益"代言人"建设以及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多方合作与灵活"处遇"保障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0.
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应该突破以往单一通过物质救助、外在救助的模式,加强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促成流浪儿童重返家庭不是对家庭的简单的、短暂的行为回归,而是健康人格的回归、心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应该突破以往单一通过物质救助、外在救助的模式,加强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促成流浪儿童重返家庭不是对家庭的简单的、短暂的行为回归,而是健康人格的回归、心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流浪儿童是俄罗斯处境不利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生活、教育、安全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全面关注流浪儿童的成长,本文从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流浪儿童成长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等几个角度对此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流浪儿童的研究经历了问题取向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初步对与流浪儿童自身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探讨,心理干预研究初见成效。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实证研究方面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加强有针对性的干预研究,为使流浪儿童尽快回归主流社会做出心理学专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霍科 《华章》2012,(23)
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事关未成年弱势群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救助方式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看流浪儿童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在逆境中的适应情况因其内部、外部保护资源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心理弹性高的儿童能获得更好的适应,其中社会支持是最重要的保护因子之一,来自家庭、同伴、社会的支持将有利于流浪儿童的适应与恢复。本文探讨了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对流浪儿童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总结了流浪儿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对策与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学视域可以发现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本体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各自的“断裂”。针对此问题提出的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理念,即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对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协调、动态、持续保障。其基本价值在于还原流浪儿童发展性主体地位,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其主要原则包括:主体动态完整性原则、灵活“处遇”原则、可持续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违法流浪少年儿童的矫治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违法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成社会化过程或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出现问题所致。它既有一般青少年违法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点。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少年群体内部的相互影响都会导致儿童外出流浪、违法。违法流浪儿童的矫治与回归是一个再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的过程,这一工作应由矫治社会工作人员在社区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协同教育是实现流浪儿童保护——矫治——回归救助目标的重要手段。流浪儿童的形成恰恰是家庭、学校与社区三大教育子系统相继剥离的过程,需要从模式、内容、力量、手段等方面入手对流浪儿童协同教育系统进行重构,并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机制的建立为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流浪儿童犯罪控制和权益保护已成为一个现实和理论的新问题,而问题的系统性破解,需要多学科、多范式研究的协同.在发展学和法学视域,由于流浪儿童问题特有的未来性和负面性,流浪儿童保护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点,流浪儿童犯罪控制和权益保护具有内在关联.流浪儿童犯罪基本上属于"穷犯罪",其主要成因包括经济失衡、教育失当、家庭失和、控制失利.应当统筹流浪儿童犯罪控制和福利救济两大思路,统筹生存性救助和发展性救助,统筹犯罪惩治和预防,统筹犯罪控制和权益保护的社会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近公布的报告称,世界范围内的街头流浪儿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大约有1亿名儿童成年累月或者经常性地流浪街头,但人们根本无法获得这些流浪儿童的具体数据。报告指出,这些街头流浪儿往往成为暴力迫害及剥削的对象,有些地方的流浪儿童甚至正面临着被恐怖分子或反政府武装利用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