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浅析宗教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及其功能问题,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从宗教的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看,它仍要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端《政治常识》系高三年级政治教材,填补了多年来高三政治教材的空白。它围绕着国家、民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等当代青年所关心、感兴趣的又是现实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基础知识,是我们正确观察和分析当代社会重要政治现象、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必须具备的  相似文献   

3.
我校历史系副教授严耀宗所著《中国宗教与生存哲学》一书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独特的社会形态、政治结构和价值观念对宗教的产生与发展所具有的影响。在论及诸如为什么成熟的宗教在中国很晚才发展起来;道教为何没有一条明显的生死河将彼岸及现实世界分  相似文献   

4.
周族灭商实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人们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反映在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思想观念,都表现出不同于商代的许多特点,形成了西周时代所特有的社会思  相似文献   

5.
宗教教育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宗教具有宗教教育日常生活化的特征。美国宗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功用:它是开启美国历史的钥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是美德孵化器、是美国民族精神的源泉、学校教育是美国公民宗教的讲坛。美国宗教的渗透与传播、美国宗教关于其民族精神宣扬和传播的作用、美国宗教对于信仰的培养与形成的作用以及消极作用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李 《陕西教育》2007,(12):123-123
王在斯巴达城邦的宗教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的身份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他们负责主持城邦的公共祭祀,也是斯巴达城邦与希腊宗教圣地德尔菲的联系人,并且他们还能利用其所掌握的宗教权力服务其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7.
三代中商代的文明是重酒的,酒在商代的政治、宗教、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和酒息息相关的酒器也是制作精美,丰富多样。《说文解字》是一部保存着大量古代文化资料的书,对这些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酒器也有详尽的记载。本文对《说文》中记载的各类酒器,从字形出发,对其形制、用途、并结合实物加以说明,力图对商及西周早期的酒器有一个粗浅的勾勒。  相似文献   

8.
民间宗教与中国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宗教以巫术及民间信仰为依托,往往借助于社会关系发生变迁的历史机缘形成一定规模的宗教结社,由于它们的结社理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所宣传的思想也因此常与官方意识形态相抵触,尤其是对“末劫”的信仰,所表达的是变革现实社会状况的潜在要求。民间宗教是中国民间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其存在和发展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政治,探索中国的政治改革,不仅要从现实的层面去思考,而且必须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个层面去思考。后者是当代中国政治现实的文化背景与深层结构,制约和影响着现实中人们的政治行为与政治思维方式。本文提供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完整概念,研究了它的结构、性质,揭示了它对于当代中国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国政治,探索中国的政治改革,不仅要从现实的层面去思考,而且必须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个层面去思考。后者是当代中国政治现实的文化背景与深层结构,制约和影响着现实中人们的政治行为与政治思维方式。本文提供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完整概念,研究了它的结构、性质,揭示了它对于当代中国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代宗教祭祀极其盛行,甲骨上辞很大部分都与此有关.商人崇拜与祭祀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一)上帝;(二)自然神;(三)祖先神.祭祀祖先神主要采用单祭、合祭、特祭和周祭四种形式.商代祭祀包括宗族千室祭祀与方国祭祀两个层次.祭祀祭品分为三类:(一)物牲;(二)人牲;(三)物品.  相似文献   

12.
西周初年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夏"名,夏名的来历至今不详,可能非夏王国本名,是夏以后的人以汉字拟音。周初称周邦为夏,是以夏为所有王国的荣誉性共名。此种共名用法,以周初形成的三代类同关系意识为基础。周初的宗教观,以公共性的神"天"取代殷人特殊主义的神"帝",也以三代王国类同意识为基础。周初产生公共性天神信仰的主因,是周人继承商代礼仪从而形成特别的商周关系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三代王国类同意识,也即王族文化圈意识。周初的宗教信仰以王族文化圈意识为基础,这一事实可以支持夏为荣誉性共名的判断,也使我们把周初宗教观念变革放到华夏族群漫长演进过程之中考察,重新理解这一观念变革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商人的帝地位尊贵,虽非至上神,但在人神关系中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西周时期的上帝更上升为至上神,但人神关系与商代并不完全一致,并为以后的演变定下了基调;西周末期是周人的神权理论渐趋崩溃阶段;至春秋时,中国古代人与神的地位终于翻转,并对中国古史传说发生重大影响,当然这种翻转有诸多不彻底之处。  相似文献   

14.
太阳崇拜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先秦时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先秦时期的太阳崇拜,经历了史前传说时期、殷商时期、西周及其以后时期三个阶段。远古的太阳崇拜,经过殷商、西周时期的发展,尤其到春秋时期,人们对太阳本身的崇拜已经淡化,与此同时。却又把对太阳的崇拜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合了起来,不仅把它消释在对上天的崇拜之中,而且还把对它的崇拜和现实生活中的等级制度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彝族土主崇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土主崇拜是宗族制发展的产物,其前身是山神崇拜,南诏时期发展到土主偶像崇拜阶段,加之受释道文化的影响,彝族土主崇拜更加多元化。彝族土主崇拜具有庇佑人畜平安、注册人畜灵魂、主管风雨五谷、毕摩护法神、神判等职能。囊括了彝族生殖崇拜、图腾与祖先相迭的复合文化以及释道文化影响下的人为宗教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尊崇女性盐神的区域目前只有云南省德宏州(阿昌族)和甘肃省礼县(古称西陲)。早期秦文化是西陲"盐婆婆"神崇拜习俗最原始的文化基因,当地民众在崇拜"盐婆婆"神的同时,基于生存层面的现实性需要对其又进行规束和监管,表现为尊崇与羁绊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记载了众多的祭祀方式,酒祭是其中之一.酒祭体现了先民的酒崇拜,同时,频繁的酒祭也反映了商代发展比较好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古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伏羲至少皞为“民神不杂”时期,少雌世衰为“神民杂糅”时期,颛顼“绝地天通”(禁绝蚩尤下凡)后又恢复“民神不杂”时代。商代晚期武乙前后,天帝开始远离人王,到商周之际中国上古神话时代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发展以及成熟于西周。确立于宗法制度基础之上的礼乐文化,几乎渗透到了西周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对古代中国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的地神(斡脱坚)崇拜观念,是与天神(腾格里)崇拜相呼应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萨满教自然崇拜中仅次于天神崇拜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草原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创造万物的父亲,地神是滋养万物的母亲。他们不但崇拜地神,还要对地神进行祭祀,把食物的精华(德吉)献给大地。对今人而言,崇拜地神有崇尚自然、爱护地球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