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柴樱芝  殷俊 《青年记者》2017,(29):30-31
现代社会,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成员交流互动的重要介质之一,重构了社会信息传播路径与方式.所谓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某一载体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①移动媒体时代,互联网深度嵌入民众生活,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搜集、研判与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成为管理部门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教育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子系统之一,民众的网络表达也很活跃,既具有网络舆情的同构性,也呈现出独特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梁雪云 《今传媒》2016,(5):51-53
在互联网普及并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当下,网络为公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及价值观的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空间也成为一个日益扩大的公共领域.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是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与研判可以有效掌握社会舆情的阴晴变化,进而对可能爆发的危机事件形成预警并及时有效应对与引导,最终实现化解危机与风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的力量不可忽视,要“高看一眼”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论虚拟网络社会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虚拟网络社会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开拓了政治发展的新渠道和新空间,推进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也给我国的政治稳定、政府治理、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以及国家安全等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在特定范围内给我们的政治秩序带来冲击和挑战.本文研究和探讨虚拟网络社会对于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正面推动作用及其伴随而来的负面影响,并针对“虚拟网络社会”所产生的负面政治影响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舆情是公众对社会环境变化的反映,是社会心理、社会态度的外部表达。今天,大数据技术与新冠疫情叠加,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世界的舆情环境,也造成了当前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变化。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均出现极大的“不确定性”,舆情研判、舆情治理成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工作。面对网络舆情对治国理政产生的重大影响,中国社会需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争取在舆情引导和国家发展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已经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 (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机构撰写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网络舆情指数体系 (IRI)"<2009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出炉,这是国内首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报告对去年国内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网络热点事件日益增多,呈波浪式起伏状态,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报告除了对当下网络舆情特点以及出现的可喜变化进行分析外,还梳理了2009年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包括恶炒、低俗、失控、情绪化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百度贴吧舆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指网民基于网络主题的情绪、意见、态度等的集体反映.  相似文献   

8.
赵前卫 《青年记者》2012,(17):11-12
网络舆情作为一个概念,目前研究者还没有达成共识.刘毅在其撰写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提到,“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曾润喜的定义是:“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①本文认为曾润喜的定义较能概括现实中发生的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9.
杨雅  张佰明 《青年记者》2017,(12):22-24
在互联网成为社会操作系统且超过半数人口使用网络的中国社会,基于网络渠道传达的公众舆情已然成为社会总体舆情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社会舆情的整体走向,而对于网络伦理舆情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对当下中国社会总体伦理状况的把握和判断. 对于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而言,伦理价值在弥合人际关系上具有独特的作用.所谓伦理价值,是指社会成员明确界定相互间的行为规范,通过人伦之理维持文化共同体秩序的和谐与稳定.网络伦理舆情,一方面是现实社会伦理价值标准模糊与缺失的问题在网络场域中的移植,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虚拟空间的新问题.当前,传统伦理价值面临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交叠等诸多挑战,①如何对当下网络伦理舆情现状做出较为清晰的梳理,为伦理舆情秩序重建提供现实基础,这是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项君雅  洪悦 《大观周刊》2012,(45):93-94
舆情是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原初表露,可以是一种零散的、非体系化的东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数人认同,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当舆情产生聚集时就可以向舆论转化。而网络舆情是在网络这一新兴媒介迅速普及并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变革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兴事物,对于司法公正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11.
宋微 《青年记者》2017,(30):55-56
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日益显现.近年来,由热点事件“叠加升级”后所催生出的网络次生舆情屡见不鲜,这类新发生的舆情同样具有强大的“倒逼”压力,屡屡令当事主体措手不及,也给公众舆论的引导带来了不少挑战. 网络次生舆情的概念界定 次生,是指在原生的基础上生成,有间接造成、派生的意思.关于次生舆情,目前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广义的次生舆情即由原生舆情所诱导出来的舆情,因舆情有正负面,所以从舆情相互关联的角度来说,广义的次生舆情也有正负面之分;而狭义的次生舆情则特指当原生舆情是负面网络事件或者可能导致负面次生舆情时产生的关联舆论现象.南京师范大学靖鸣教授等认为,网络次生舆情是指舆情事件在互联网中因为某一因素触发的再生或演化的新舆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信息载体,也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大学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意见和建议,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网络舆情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胡静  龚哲 《今传媒》2024,(2):27-30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南京城墙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在南京城市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关注度很高。本文以南京城墙为例,通过梳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间全网涉及“南京城墙”的信息,分析网络舆情的内容类型及产生原因,提出应建立网络舆情长效治理机制,旨在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完善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淑芳 《编辑之友》2015,(10):69-71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中国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与放大器.网民借助网络这一发声平台,间接或直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实现自身利益诉求,这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管理者缺乏互联网思维特征,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研判体系及调控机制,导致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出现放大和失控的迹象,成为社会舆论安全的潜在威胁.文章阐述了政府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针对我国政府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完善路径与对策,希望对于构建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刘昕 《新闻世界》2013,(7):151-152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影响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以及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培育,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拓展网络舆情工作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网络舆情具有文化多元特征,加之境外“分裂势力”通过建立网站对涉疆敏感问题造谣生事、煽风点火,使得涉疆网络舆情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态势.深入分析涉疆网络舆情的文化性成因并找到应对策略,是涉疆网络舆情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涉疆网络舆情的文化性成因分析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准.就地缘政治而言,新疆地处中亚,西方曾有“谁控制了中亚,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的说法.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又使文化安全渗透到了政治、经济、宗教等传播活动之中.这就使涉疆网络舆情出现了国际背景、国内形势、新疆区情的“三维动力”机制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齐建 《传媒》2014,(6):68-70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科学分析高校网络舆情要素,深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发生发展规律,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高校网络舆情及其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网络舆情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环境、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民对政府话题和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互联网成为新时期思想文化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社会舆论舆情信息的传播渠道.伴随网络信息的不断扩大,网络舆情形势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值得重视.当前我国也建立了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体系,并不断完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诉求也日益多元化.如果对网络舆情引导不利,其负面内容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因此,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选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