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子谈比喻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经过大分化、大改组之后,最终走向封建制的时代。各诸侯国互相争战,弱肉强食。各国国君,或为建立自己的一统天下,或为求得自身的生存,都在延揽人才,以求富国强兵之策。这种政治形势促进了士阶层的发展,加速了一些思想流派的形成。为了推行各自的政治纲领,各流派都涌现出了一些能言善辩之士,奔走于各国,向国君进行游说。  相似文献   

2.
惠子谈比喻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经过大分化、大改组之后,最终走向封建制的时代。各诸侯国互相争战,弱肉强食。各国国君,或为建立自己的一统天下,或为求得自身的生存,都在延揽人才,以求富国强兵之策。这种政治形势促进了士阶层的发展,加速了一些思想流派的形成。为了推行各自的政治纲领,各流派都涌现出了一些能言善辩之士,奔走于各国,向国君进行游说。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根据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环境下各阶段特征,可将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分为5个阶段。从历史的角度探寻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之源,理清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价值观念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人权,多元的文化置于文化多元的境地,不禁有了交往并渐呈契合之态。这种契合表达了作为人权之体育的历史必然,也预示了体育法治未来的基本走向。从起源论的视域来看,无论与习俗、宗教、战争如何交织难解,人的需求始终是体育与人权的同一本原;从本体论的视域来看,体育与人权的主体都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体育与人权的主体共同呈现出普遍性和特殊性、个体性和集体性的双重属性,内容则共同具备空间维度的广性和时间维度的代际性,规则之治成为体育与人权最凸显的外在表征,共同的人性则成为两者最异曲同工的内在超验之维。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体育立法概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总结和探讨体育法制的历史经验 ,论文对中国社会体育立法做了初创基础、逐步展开和完善提高三个阶段的划分 ,对各阶段社会体育立法的基本状况以及决定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印度吠陀时代体育既与荷马时代体育相似,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是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一,受军事民主制阶段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历史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私有制出现、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战争以及原始的入世人生观等因素,使吠陀时代体育形成了与处于同一历史阶段上其他民族的体育相似的特点;其二,受印度次大陆独特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种姓制、婆罗门教、民族传统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因素,使吠陀时代体育呈现出独特的印度特征。因此,历史存在的普遍性和独特性促使吠陀时代体育产生了与同时代西方体育相似的共性和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体育的任何一种类型的产生,都是一定社会条件作用的结果.中国红色体色是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完成其历史使命的一种体育类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反帝反封建为其主要任务,这便决定了红色体育有其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种体育类型的重要特征.红色体育与国际工人体育运动有过联系,并成为国际工人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红色体育是在马列主义理论原则指导下,将国外有益的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并逐步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作品,是我国近代体育理论发展过程中以科学的观点认真地系统地论述体育的一篇不朽的体育理论著作,也是我国近代史体育史上的一份珍贵文献。本文就《体育之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述评,并对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历史价值以及它对现实体育的指导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有一个讲文明道德、讲团结友谊的历史传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法国的顾拜旦,为奥林匹克运动制定的宗旨是团结、友谊、进步、和平。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目的就在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着重强调了体育教育必须注意文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是其传统文化的代表,渗透着民族历史发展的痕迹,它的发展也反映了各民族在自身的民族发展与壮大。本文就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内涵及所表达的美学价值,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综合东西方课程的演化过程,从历史角度探讨了体育课程演进历程,揭示出在体育课程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其向前的每迈进一步,受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但同时也无不受到社会的制约,进而指出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中“健康教育”内容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剖析中日两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现代发展轨迹,发现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同点:1).两国根据各自社会需要确定学校体育目的,发展学校体育;2).在两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即日本20世纪80年代进入世界先进发达国家,我国90年代后期进入小康发展阶段,两国分别提出了“生涯体育”和基于终身体育思想下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知,我国的体育电影经历了建国前期、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和深化改革时期四个历史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各阶段的历史背景,探究其中所蕴藏的中国体育文化,试图从体育电影中寻找中国体育文化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和印度都有过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且在同一时期.是历史之偶然巧合?抑或世界古代历史之某种内在联系?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试图解释其史实依据与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欧洲体育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欧洲体育模式的研究为我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欧盟委员会于1999年提出"欧洲体育模式"概括了欧洲体育的结构和特征,但是包括欧盟和其它研究者都认为"欧洲体育模式"对于欧洲现行体育模式的概括存在着不足。欧洲体育模式多元化将欧盟各国的体育模式突破性地划分为官僚型、传教型、企业型和社会型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体育模式各有其侧重和优劣,同时也都在相应地发生着改变。欧洲体育模式研究的启示在于,体育模式的多元化事实、动态化存在对于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促进和推动,以及体育模式比较的复杂性需要注意借鉴的审慎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对废除奴隶制所持的态度至今还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但从各种史料来看 ,林肯是一贯主张废奴的 ,在废奴过程中 ,因为客观形势的变化 ,废奴的具体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 ,大体分为4个阶段和 4种形式。整个废除奴隶制的过程说明 ,林肯是一位注重策略的现实主义的资产阶级杰出政治家。  相似文献   

17.
比较,是人类思维中广泛使用着的手段。任何一门科学,任何一项工作,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比较的方法。世界上一切客观事物、现象都不是孤立的,体育也不例外。人们一开始接触体育,就会将体育与其他事物、现象相互比较,通过比较,辨明体育与其他事物、现象之间的同异关系,认识体育的本质。体育是一个包含各种事物的复杂的社会现象,要区分其中的各种事物,也离不开比较。不区分事物间的相同与相异之  相似文献   

18.
竞技游泳泳式的技评是评价体育院、系学生游泳技术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是,在目前各体育院、系的游泳教学中怎样进行竞技游泳泳式技评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人们对竞技游泳泳式进行技评时所应考虑的因素也不完全相同,人们对同一泳式所考虑的重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技评这一指标的有效性,给学生的评分其可靠性也大大地降低了。多年来,人们对竞技游泳泳式技评中是否应该考虑游速这一因素或若考虑这  相似文献   

19.
试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民族体育与世界体育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初步的历史考察。作者认为在近代以前,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从原生形态到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并存这样两个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它们与各自所依存的传统文化的同质性和鲜明的地域性、传承性。建立在古希腊传统和欧洲各民族体育基础上的世界体育形成之后,欧洲之外各民族传统体育与世界体育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冲突到并存这样两个阶段,并日益明显地朝着互补的方向发展,由此而形成未来世界体育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体育思想的创新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被动的引进阶段、单一的照搬阶段和思想解放主动创新阶段.学校体育思想被动引进阶段的历史是国弱民穷、倍受欺辱,民族自尊自强思变思想促进了创新的思维.单一照搬是国家在巩固政权的过渡阶段,在"尚无"的情况下,借用外力创新的思维.主动创新阶段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历史造就了本土化的研究者,国家教育要求建立自己学校体育思想理论的创新思维.学校体育思想创新都是以民族富强、人民安康作为创新求变的动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