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作感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教学的灵感,也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动于生活,那不经意的细微变化都可能触动我们内心的灵魂。写作,不仅反映生活,其实它本身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抒写人生,也让我们渐渐走向人生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顾连梅 《新作文》2004,(11):8-9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话一点儿也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之所以苦恼写作是因为我们缺少生活。因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背景下,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在生活,都拥有着生活。而且是拥有着独具个人色彩的生活。所以,无论我们是否写作。我们都不匮乏生活。但是,拥有着生活毕竟不等同以字传递生活。前人人皆有,后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3.
一有人请著名作家刘绍棠谈创作体会,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要在熟悉的土壤上种自己的庄稼。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些著名作家的创作:老舍的小说写的是古都北京,张爱玲最好的作品离不开十里洋场上海,沈从文钟情的是风光旖旎的湘西,而鲁迅笔下的人物大多生活在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我们学生写作虽然不是搞创作,但其间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即我们的写作也应该选择熟悉的土壤,种自己的庄稼。那么我们“熟悉的土壤”在哪里?“自己的庄稼”又是什么?答案既简单又复杂,那就是——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环境以及独特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诸位同志是研究写作的。写作跟文学创作之间不能划等号。写作的范围很宽广,写调查报告,写工作计划,写经验总结,写信写通知等等,都包括在内,当然也包括文学创作。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需要写作,所以写作是每个人非学不可的,而且是非学好不可的。文学创作就不是这样,有积蓄有兴致的人不妨去创作,没{j'什么积蓄和兴致的尽可以不创作,并非大家都得创作。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写作源于生活,源于体验,但是又超然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在感知的生活基础上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加快乐的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写作活动。在阅读中可以品读书本的选材视角,自主选择素材;可以梳理情节发展,思考如何创新结构;可以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思考,分析如何立意;可以挖掘作品中的生活俚语,升格写作语言。这些写作教学策略都能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万事万物皆文章,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眼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其创作之源。作为一个高中生,若能拥有一对敏锐的触角,可以随时随地攫取生活中的养分使其成为自己平时写作的素材或者对象,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这触角如何才能变得机敏,需要我们为此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8.
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自然万物、学习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对象,生活中我们不断与外界接触,内心情感不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内容,但如何捕捉这些第一手材料,如何将它们转化成写作的源泉,这也是广大学生比较困扰的问题。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认为同学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自己的情感,找到影响自己情感的核心事件等要素,去粗取精,可以马上动笔写作,也可以采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这些内容用于以后的写作,这样才能上升到一个理性层面。  相似文献   

9.
写给老蔡     
正【创作感言】写作不是一件神秘和高深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实录和人生观点诉之于笔下。在写作中,心很重要,用心写的东西,往往能够打动人心。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越是爱动笔,越能找到话说。爱写作的人,一般爱观察,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爱写作的人,一般也善感悟,对事事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写作可以促进人们更好地抵达真实,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让写作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为什么写作?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人人都可以说出一两个道道来,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三言两语。可是,最简单的问题常常也是最复杂的问题,没有谁能够把这个问题阐释清楚。其实,是我们自己把问题弄复杂了,回到写作的本原上来:写作不就是一种表达吗?也即写作就是用文字记载与刻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与期待!所以,有生活就会有写作,生活的独特性决定了作文的个性,人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人人都有自己的作文个性,因此,人人都应该是作文的高手!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度量。然而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处于一个附庸的地位,如何解决写作教学这个百年难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不妨回溯上世纪写作大师汪曾祺的创作思想,汪曾祺认为写作是可以教的,关键是如何教。文章基于汪曾祺在创作上的真知灼见,结合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写作教学现状去做一些尝试,以期探寻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学创作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好的文学创作,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以现实为根基,反映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如何书写生活,我们还需探究相应的指导策略。一、写作素材生活化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际关系等都可以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如苏教  相似文献   

13.
作文与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中学生的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那么,我们怎样从生活中提取有用的写作素材,来写出生活中珍藏的记忆呢?  相似文献   

14.
作文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将生活热点引入到初中作文教学当中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对于写作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文创作实际上存在于周围生活当中,更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当中的热点问题,将生活作为拓展学生写作源泉的突破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出有血有肉和灵魂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5.
1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兴趣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走到生活深处,广泛地摄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内在的奥秘,体味其精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6.
我一直以为,写作就是写思想。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视生活为写作的唯一源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生活却不可以直接地转化为写作。道理很简单,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生活着,却只有很少的人在写作,或者说能够将生活转化成文章。比如,有人买一棵菜,熬一锅粥,就能写出一篇上好的文章;有人遍游名山大川,历经大喜大悲。却是一字不置。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基本的切入点:观照写作背量任何文章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都是作者彼时彼地彼境彼情的"唯一"。如果了解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境遇、脾气秉性、创作风格乃至创作心态,那么我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两大主体,互相依托,互相支撑。读写结合,我们要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阅读中练就写作能力。一、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功底,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不仅可以培养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还能提高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写作包含两种类型: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小说、话剧、电影剧本,都是虚构写作。虚构写作的本质是创造型写作,不仅反映现实,还可以创造现实。从虚构的本能来说,创造新的现实,在虚构世界里实现个人愿望,是作家创作的最强烈冲动。写作不是距离很遥远的事物,而是跟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本能。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冲动,要在自己悄悄进行的虚构写作中满足自己"吐槽"或  相似文献   

20.
鼓励和引导初中学生创作诗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国学精髓的最佳途径。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从创设创作氛围、挖掘育人资源、整合学习目标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诗歌创作写作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