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八年来,巴金写下了一百五十篇散文、杂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一共五集。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①有人把它香作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回忆录’、‘自白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控诉录’。”②“是继鲁迅之后,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③《怀念萧珊》是这部巨著的代表作,也是巴金散文艺术高峰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原载1979年2月2—4日的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后收录在《随想录》第一集。1984年,他又写了《再忆萧珊》(收于《随想录》之  相似文献   

2.
《随想录》简介《随想录》是巴金以“随想”的形式写成的一系列杂文,共150篇。写作《随想录》的目的是为了“讲真话”,用真话建立起一座“揭露‘文革’的博物馆”。《随想录》起初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上连载,后合订成册,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鉴于巴金的健康状况,一般认为它将是巴金最后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世瞩目,有口皆碑。近年来,他提倡“讲真话”的呼声,又在思想界和社会各个阶层中引起了广泛…  相似文献   

3.
接到张蕾老师的约稿电话,我开玩笑说:“我一定写!我要写出这么多年来,我和《中学语文教学》‘恋爱’‘结婚’‘生子’的全过程,哈哈!”虽是玩笑,但我通过这个比喻想表达的内容还是真实的——这里的所谓“恋爱”,就是我迷恋并“追求”《中学语文教学》杂志;所谓“结婚”,就是我和杂志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所谓“生子”,就是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诞生的一篇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上海复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在《还我琅琅书声》一文中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负责地批评‘死记硬背’,其实,人们所批评的‘死记硬背’,就是‘吟诵法’就是‘熟读成诵’。如果理解就能记住、背出,那当然最好不过,可惜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理解’并不等于记忆,理解的东西仍要经过‘死记硬背’才能真正记牢。”审视我们当前  相似文献   

5.
去年第3期《中学语文》19页《释“水石相搏”的“相”字》一文的作者释译了苏轼《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中的“相”字。原文中释道:“‘相’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解释,这里的‘相’字,只是起到了调合音节,使甸子和谐的作用。如果把‘相’译成‘互相’,那就是‘水和石互相搏击’了。水搏石可以,‘石搏水’却讲不过去”。这么讲是不符合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的。在学习苏轼《石钟山记》之时,也曾怀疑“相”讲成“互相”是错误的。但通过老师的解答和自已的思考,始觉我的疑惑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6.
学生爱“挑刺”,因着他们的灵光闪现,我也乐在其中。学习巴金的《繁星》(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有学生质疑文章第一节第二句好像是病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应该属用词重复。是否可以改为“……我最爱看天上闪烁的繁星”?我赞叹并鼓励。学习鲁迅的名篇《社戏》时,不少学生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一句中的‘或者’‘也许’是否也是用词重复?”我微笑着说:“有理由吗?”孩子们来劲了:“《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或许’,而‘或许’就是‘也…  相似文献   

7.
宰予昼寝     
胡图肚里没有什么学问,却偏偏好为人师。他当教书先生那阵,白天总好在课堂上打瞌睡,学生们书声琅琅,他却坐在一边呼呼睡大觉。有一天,有个顽皮的学生读《论语》,读到“宰予昼寝”,他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去摇醒睡意正浓的胡图,请胡图解释。胡图被摇醒,他揉着眼皮,把《论语》拿过来,翻了一翻,随口答道:“我不讲解,你怎么能晓得这句话的意思。‘宰’,就是‘杀’的意思;‘予’就是‘我’;  相似文献   

8.
选“家长”     
校有校长,班有班长,连一个小组也有组长,可我家的家长是谁呢?晚上刚吃过饭,我就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那还用说?当然是我了!不信,可以查户口簿,那上面的‘户主’填的就是我的名字。”爸爸呷了一口酒,振振有词地说道。“那‘户主’和‘家长’可不一样啊!”想不到,妈妈理直气壮地辩驳。“昨天,孩子拿回来的《素质报告册》上的家长签名栏不  相似文献   

9.
香港有几个大学生对巴金近作《随想录》发表意见,说它“忽略了文学技巧”、“文法上不通顺”等等。巴金在《探索集·学记》中回答说:“从我闯进‘文坛’的时候起,我就反复声明自己不是文学家……我从来不曾想过巧妙地打扮自己取悦于人,更不会想到用花言巧语编造故事供人消遣。我说过,是大多数人的痛苦和我自己的痛苦使我拿起笔不停地写下  相似文献   

10.
或许你对上期艰深、枯燥的《生物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仍心有余悸。不过,不必担心,本期轻松、幽默的《同桌是个“贫嘴王”》定会让你快快乐乐、实实在在地过把校园生活开心瘾。”——主持人“主持人,我求求您了,别让我等了,要是等得的我‘更年期’到了,您就是给我服用十箱‘太太口服液’,我还是会心烦、气闷、腿抽筋的。”——杨大头“好啦,那就闲话少说,开场——”  相似文献   

11.
我们班有个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是用冒号、引号的。”我说:“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你是否发现课文里有在‘想’后面用逗号的,有在‘想’字后面用句号的,也有在‘想’字后面用冒号的?”他不解地问我:“那‘想’字后面到底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我对他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12.
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为无为》的“超短文”。写这一篇时,在我的心目中就有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问题。现在我想何不就把这篇超短文拿出来与读者见面,并对这篇超短文的思想略作一些发挥呢?这篇超短文不长,我把全文引在这里:“《老子》有一个‘为无为’的提法。对《老子》有一个误解,把他说的‘无为’与‘消极’联系在一起,认为《老子》主张‘消极无为’。其实整本《老子》的精神是积极的。它宣传积极地‘无为’。而积极地宣传‘无为’,本身就是‘为’之一种。‘为无为’用一句现在的话说,就是‘积极地不干预’,或‘积极的无为’。实行‘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女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问过我:“爸爸,什么叫‘女大不中留’?”我听了一吓,心想,鬼丫头,这么小就想嫁人了?忙说:“你问这干嘛?”“我从书上看来的。”“什么书?”“你桌上的那本,嗯……《西游记》。”“胡说,《西游记》里没这句话。”“哦,不,嗯……是《西厢记》。”“《西厢记》?你现在就看这种书了,嗯?”“爸爸!”女儿不耐烦了,“你说嘛,我是看不懂嘛,我也快长大了嘛,我就是要问问什么叫‘女大不中留’嘛!”“你说呢?”我反问道。女儿想了一想,就像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那样认真地说:“我认为‘女大不中留’的意思就是……嗯,就是………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鲁迅杂文“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却还有别的,就是那传统的称为‘理趣’。”传统的“理趣”原来说的是诗的范畴。沈德潜在《说诗醉语》中指出:“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鲁迅杂文的“理趣”,渗进入现代的“幽默”;而鲁迅式的“幽默”之中,也饱蕴着“理  相似文献   

15.
彭泽陶同志在《就<归去来兮辞>两个“归去来兮”的解释答复叶晨晖同志》(见《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第三十七页)一文中认为我是受了《古文观止》注的影响,“擅自把‘归去’改为‘归隐’。”我希望彭泽陶同志再看一下我那篇小文,我是将“归”解释为“归隐”的意思,并无妄改古人之著作。“归”能否解为“归隐”,完全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我亦将虚心听取。  相似文献   

16.
快乐大本营     
QQ语言小平刚从电脑室回到教室, 就问我:“‘MM’(妹妹)是什么意思?”“就是‘妈妈’”。“那什么是‘PP(漂漂,即漂亮)MM’?”我说:“PPMM就是‘婆婆妈妈’。”小平恍然大悟道:“今天有人问我是婆婆妈妈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是妈妈吗?我说不是。然后他说了声爸爸(88)就走了……”  相似文献   

17.
难锁心灵     
妻子见我写完《“丈夫”三析》小文之后,笑着对我说了如是的话:“一个神经正常的妻子,是不会过问‘丈夫’是否是‘一丈之夫’的。当今世界虽然发展到了电子时代,密码锁、保险柜以及电子遥控装置,能锁住一切东西;但只有一件东西,是任何尖端科学锁不住的,那就是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校园逸趣     
注音有错同学甲对同学乙说“:我昨夜琢磨了半夜《古代汉语词典》,发现有两个字古人恐怕搞错了注音。“”哪两个字?“”矮和射。”“何以见得?“”你想‘委’字古代有推投之意,矢就是箭,把箭推投出去不就是射吗?“”哦,有点道理。那‘射’呢?“”射更简单了,身体才一寸高,那还不矮吗?”提前止痛放学前,老师把兰苗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粒止痛片说“:你把它吃下去吧。”兰苗不解地说“:我身上哪也不痛呀!”“过会儿就会痛了。我已经把你考试不及格的消息告诉你爸爸了。”纸条考试时,小刚向王海扔来个纸条“‘:恍惚’是什么意思?”王海迅速在纸条上…  相似文献   

19.
妈妈的错     
“妈妈,你要是‘老外’就好啦!”六岁的小苗托着下巴说。 “为什么?”妈妈很惊讶。 “那我就是‘小外’啦。那样的话,我再也  相似文献   

20.
我尊敬卢梭,称他为“老师”,一,我学习他写《忏悔》讲真话,二,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巴金《随想录》七十一·《序跋集》跋一一部《随想录》,洋洋洒洒四十二万字。这是文学老人巴金六十年创作生涯的最后总结,也是历史老人巴金八十年人生经验的深刻结晶,更是思想老人巴金一生探求真理的最强烈心声。读《随想录》,谁能不为作者那颗燃烧的赤诚的心所震撼。巴金,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从他二十年代走上文学道路开始,那颗心就燃起来了,而今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可那颗心依然在燃烧,而且光焰四射。有的人在劫难余生之后变得萎萎缩缩,举步唯艰,而巴金在噩梦醒来之后却变得更勇敢、更无畏了。他的五本《随想录》看似拉拉杂杂,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