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扬  李辉 《考试周刊》2009,(13):239-240
“5·12”地震发生后,地震救援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心理学学者的广泛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灾难事件所导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是灾后心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灾难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及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区儿童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用Ache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汶川地震灾区400名10-13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测评;比较了灾区儿童与普通群体及震前同地区儿童的差异;并探讨了家庭状况和父母心理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发现,地震灾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8.2%,显著高于全国及其他地区;除了违纪,灾区儿童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同地区儿童的震前水平;灾区儿童......  相似文献   

3.
地震的突发性、灾难性给灾区中学生造成了致命的心理创伤,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自我认同危机的加剧,人生方向的朦胧,道德框架的缺失。因而,加强对地震灾区中学心理教育的力度,不断创新地震灾区中学心理教育的实践模式,对灾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尽管经历了地震的灾难,但四川人乐观、幽默的天性并没有被灾难压倒。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之后,四川灾区人民开始自幽自默。  相似文献   

5.
震后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舞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中,灾区儿童受到了程度不同的身心创伤。现在灾后家园的重建已全面地展开,目前最主要的心理危机是灾后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障碍问题,这是迫切需要重点心理干预的。  相似文献   

6.
首先要向那些在地震灾区对乡亲和孩子进行心理援助的专家和志愿者致敬。印象中,没有任何一次灾难发生后,我们如此注重灾后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心理援助)。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干预专家奔赴四川灾区,  相似文献   

7.
5·12大地震后对于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灾难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呈现出否认阶段、愤怒阶段、抑郁阶段、逐渐平复或产生障碍等四个阶段,同时伴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不良心理反应.灾难后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完善灾区小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灾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体干预;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中小学生进行专业治疗和长期的追踪研究.以期能够帮助灾区中小学生正确应对心理危机,重新振作起来,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8.
《四川教育》2013,(6):F0002-F0002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4·20芦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带领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心理援助工作团队,开始分批奔赴地震重灾区芦山、宝兴、天全以及眉山洪雅、阿坝州小金等地,广泛深入开展心理援助活动。记者在现场得知,这个队伍全称为“灾区教育系统心理援助党员工作队”,他们中有的来自省内,有的来自省外;骨干成员均由各大高校心理学教授、中小学心理教师及心理机构研究人员组成,工作作风顽强,专业知识过硬,更有着超乎寻常的人际亲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为时间界,有关羌民族宗教、文化的学术研究在此前后因地震灾害的毁灭性,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样态。20世纪初,国内外学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整理出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的原始资料,并为后人提供一定的研究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时止,各学科交叉运用,使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逐步成为显学,为古老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保留了文化遗脉;地震之后,学者则更多地关注地震灾区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保护和重建。系统回顾近百年来对羌民族宗教、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对汶川大地震的学术纪念,更多的是期望可以对地震灾区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及灾区重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2011年春季发生的日本地震和云南地震为背景,对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的中学生对地震受灾民众的态度进行比较,发现:1)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的中学生帮助云南受灾民众的意愿都显著高于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意愿;2)汶川地震灾区的中学生状态共情的程度和帮助云南受灾民众的意愿都显著高于非灾区的中学生,但二者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意愿差异不显著;3)对日本文化的接触程度调节共情与助人意愿的关系,对日本文化接触越多,帮助日本受灾民众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While there is wide consensus that child victims of maltreatment are at risk for futur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conspicuously few controlled empirical studies which examine this problem exist. The relative in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sequelae of child maltreatment is unfortunate sinc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exposure to physical abuse and/or neglect has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child's present and long-term adjustment.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most curre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maltreate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西省七个市的市教育局和部分县区的教育局、县级教育支持系统进行调查发现,县级教育支持系统在组织管理、人财物、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测试与建档系统存在使用广度不够、教育功能不强、互动功能较差、学生信息的动态管理缺乏等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设想把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在系统中,并从建构模式方面进行积极思考,以增强大学生心理测试与建档系统的教育功能、互动功能和实现学生信息的动态管理等为目的,且可与Internet网络进行链接,扩大教育受益面.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教育思想落后、教育方法欠缺、教育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其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缺乏层次性、持久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等诸多问题。在树立分层次分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在总目标引领下的分层次分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有助于改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三个旗县的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寄宿生的超负荷学习和过度管制、生活条件和心理状况不良、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大,学校管理面临困境等。其原因是:未能处理好农村学校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大多数寄宿制学校尚不具备实行寄宿制的"软硬件"条件;寄宿制学校的普遍建立影响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寄宿生的经济补助数量少、覆盖面不足等。对此,应实行农村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的均衡、协调发展,寄宿制学校要超前建设,保证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金需要,加大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扩大覆盖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新路径的视角,教育政策创新分为教育政策调整、教育政策终结和教育政策移植三种模式。当前,我国教育政策创新模式存在部分教育政策前瞻性不够、教育政策终结不及时以及教育政策移植重移轻植等问题。推进我国教育政策创新,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政策,及时终结该废止的教育政策,重视教育政策移植环境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由于缺乏促使人们显示其主观估价的市场,而犯罪行为人又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受信息不对称的制约,被害人得到完美赔偿具有不可实现性。并且,我国目前关于被害人权利救济的法律在立法、司法、执法层面的供给均有所不足,因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以救济被害人是客观必然的。同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收益大于成本,符合立法效率,因此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Critique of the Schema Concep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basic concept in most theorie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s well as in many versions of constructivism, is that of the schema. The questions behind this paper concern the nature of schemata and what role the concept plays i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t starts with a brief look a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from Kant to its use in some modern textbooks of psychology. One argument is that during its history the originally hypothetical character of the concept has been forgotten. It is now more or less taken for granted that schemata exist. But there are logical inconsistencies in applications of the concept and its usefulness within educational theories can be questioned. The concept also lends itself to manipulatory psychological practices, i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a US advertising company. The paper ends with a suggestion that we return to Aristotle and a mor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questions of learning and knowledg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
探讨民族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特点.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了900名汉、羌、彝族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汉、羌、彝族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偏上水平.在整体生活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上,彝族青少年均显著高于汉、羌族青少年(P〈0.01);在学业满意度上,羌族和彝族青少年显著高于汉族青少年(P〈0.01);在自由满意度上,羌族青少年明显低于彝族青少年(P〈0.05);在负性情感上,彝族青少年的消极体验显著高于汉、羌族青少年(P〈0.001).友谊、学校、学业和自由满意度在年级之间和学习成绩优、良、中、差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环境满意度在青少年母亲职业上有主效应,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在性别、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从交互作用看,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维度在性别与年级、性别与学习成绩、年级与学习成绩之间和青少年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亲职业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在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之间均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