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议题设计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首要环节。议题设计是否得当,关乎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能否顺利展开。高中生“信息茧房”是由于算法推荐及自我选择,导致学生被包裹进偏向性信息环境的现象。“信息茧房”造成学生信息接收窄化、认知弱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信息茧房”影响下,高中思政课教学议题设计存在议题针对性不强、议题价值导向不够鲜明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必须明确议题设计原则,围绕高中生“信息茧房”设计议题,提升议题适配性,丰富议题呈现形式,提高议题设计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智媒作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介,因其自身传播特点给青年价值理念的形成带来巨大影响。智媒时代青年价值观存在3种表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兼具理想性与时代性;“内卷”与“躺平”二元并存,极端心态凸显;权威意识逐渐淡化,“泛娱乐化”倾向明显。智媒时代信息过载导致主流价值传播式微,削弱了对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影响;算法个性推荐形成“信息茧房”,固化青年价值认知与偏好;网络场域自由性解构信息权威性,造成青年价值取向迷茫与盲从;圈层文化隔阂“圈内”“圈外”,加速青年价值认同的群体激化,这些都给青年价值观引导带来巨大挑战。要想突破智媒时代信息过载与算法偏好对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束缚,可以从4个维度着手:政府主导,规范媒介传播的功利化倾向;内容为主,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供给;平台“慎为”,探索数据收集与应用伦理的张力;主体自律,青年要不断提升自身智能媒体素养。  相似文献   

3.
智媒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新媒介肆意弥散,沉渣泛起,呈现出“数据驱动传播”渗透主体更精准、“算法黑箱现象”渗透手段更隐蔽、“信息茧房困境”渗透效力更强劲等新表征.透视智媒时代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表征,发现其“软”的只是多样化的载体形式,而其硬核和实质仍然是历史唯心主义.因此,新时代要实现对...  相似文献   

4.
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近年来备受西方国家关注。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对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意蕴及核心研究议题进行解析发现,西方国家主要从环境取向和“三大支柱”两种视角理解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幼儿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教师对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理路、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是当前国际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未来应强化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研究、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的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媒时代帷幕的拉开,智能媒体与大众需求高度耦合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冲击。高校思政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折射出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张力松弛,从而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隐退的反思。“装置范式”的宰制、“信息茧房”的隔离和“工具理性”的诱导,加深了教育主体游离于教育话语之外的风险,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阵地失守、话语失声、进退失据的尴尬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把握时代优势,通过阵地的坚守与开拓、模式的扬弃与转换、导向的反思与革新进行实践转型,才能真正探索出教育主体与教育内涵“真实性在场”的复归之路。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往往容易导致信息获取同质化,从而使大学生陷入个人与技术构建的“信息茧房”中,加剧认知体系的固化。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信息茧房”的研究现状;随后,文章从信息过载、选择性的接触心理和技术负效应的角度剖析了“信息茧房”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信息茧房”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破解“信息茧房”的路径,即加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内化能力、计算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并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来探讨智能时代的“信息茧房”问题,有助于引导并帮助大学生“破茧而出”,并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中叶起,教育人类学在德国业已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教育人类学具有开放性与“大陆性”特征,并以人类自我形象为核心议题。在全球化进程背景下,教育人类学面临新的问题,通过反思德国先后经历的哲学、现象学以及整合取向的三种教育人类学的传统范式,历史文化取向的出现为教育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展望未来,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将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注重交叉学科与跨学科、交叉文化与跨文化,以及把人文艺术教育作为研究重点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关系转向是近年来教育研究领域兴起的重要学术现象。国际学界对关系范式的对话、辩论与理解,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带来了全新的视野。教育研究中的关系转向是以西方实体主义教育理念作为对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批判理论,它拒绝教育哲学中充当默认范式的“实体观念”,转而强调“关系”的中心性,使“关系范式”成为理解教育本性的替代性方案。这场思潮的兴起主要关注四个核心议题:依赖性、对话、关系能力和关系正义。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当前基于关系范式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立足于人的依赖性与脆弱性事实,重新理解教育的关系性本质;探索基于共在关系的课堂实践,重建教学中的对话关系;聚焦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能力;关注隐性关系结构中非正义现象,促进教育中的关系正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博士生教育政策研究的核心是对“改革与变迁”的关注,即博士生教育结构化与多样化的政策议题。文章根据政策研究的三种研究取向,对博士生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梳理政策背景与动因、政策特点与指向、政策实施以及政策评估,最后探讨未来研究的生长点,为中国的博士生教育政策研究提供启示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开展议题式教学,要让学生“议得起”,老师“动得来”、素养“落得地”,真正落实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德育育人工作目标,彰显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欧亚地区一些学者开始重新思考新时代中国向世界所展现的大国责任、风范与担当。他们关注共建“一带一路”下的经贸合作、数字丝绸之路、地区安全保障和多边外交等议题,其研究话语呈现出力图克服西方话语的影响、关注共建“一带一路”的带动效应、对中国与欧亚地区关系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等特点,产生这些认知新变化的动因主要在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持续变化、欧亚地区特殊地缘政治的现实考虑以及古丝绸之路的当代价值日益凸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形式,常态化开展需要依托具体的实践范式。为此,课题组立足教学实践探索“五步”议题式教学实践范式,即核心素养分析、议学目标分析、议学问题分析、议学任务设计和核心素养评价,为议题式教学常态化实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白明峰 《考试周刊》2013,(83):19-20
一种文化,特别是一种颇具历史的文化,在其长期赓续绵延之间,必然形成一些很有个性的特点与特色.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合”的民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这种源远流长的和合文化传统反映了多元共生、综合创新基础上的文化合作与交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精髓和核心.研究、弘扬和推广中华和合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构成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价值观在融合、统一和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和合精神始终发挥着内聚力的驱动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而和合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取向最终必将在"融突和合"、"求同存异"、"和合而生"的嬗变中走向和合的境界,从而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呈现出隐蔽性不断增加、复杂性显著提升、对抗性持续增强的基本特征。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与全效媒体的迅猛发展加剧意识形态茧房效应,助推网络谣言扩散,网络圈群加速形成,激化管理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生产风险、内容风险、传播风险与管理风险,这些风险极易衍生并转化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要风险变量。对此,应以增强价值引领效度为遵循,以提升智能技术治网水平为主线,以构建立体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抓手,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为保障,主动冲破“信息茧房”、精准狙击“网络谣言”、全面赋能主流意识形态“破壁出圈”、推动全媒体传播效能“稳步提升”,筑牢全媒体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16.
西方教育研究取向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 2 0世纪 60年代特别是 80年代中期以来 ,西方教育研究取向出现了新特点。 2 0世纪上半叶居于西方教育研究主流地位的“实证—科学”的研究范式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以新的方法论为基础的教育研究不断生成 ,原居于教育研究从属位置的“边缘”研究范式也由弱转强 ,形成西方教育研究取向上的多元化格局。本文试图对这一多元格局作一梳理和分析 ,概括出近几十年来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在 2 0世纪的前 60年里 ,西方整个社会科学研究都深深打上了“实证主义”烙印 ,科学化、实证化成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高等教育”是国际教育学界的一大研究领域,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可以将其归纳为“现代化范式”“批判范式”和“制度范式”。三种范式包含各自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基本理论假设、研究主题和基本政策纲领,分别代表了“自由化的全球化”“不平等的全球化”和“制度化的全球化”三种研究取向。在中国高等教育语境中三种范式之间存在“否定之否定”的内在逻辑,制度范式是前两种范式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和剖析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度范式为思考如何化解“跟跑”焦虑和摆脱“亦步亦趋”的发展惯性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形成了以"和合"为范式的研究建制,忽略了"和合"的创新意蕴,需要一次范式的转换,即从和合范式转换到和谐创新范式。和合文化的本质是和谐创新文化。和谐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底蕴和精髓。为此,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一次价值再建。  相似文献   

19.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从战争观、战略理论和战争价值取向三个层面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战争价值理念,即贵和慎战的战争观、全胜不斗的思想战略境界和大一统的价值取向。其和平主义的价值取向与西方崇尚暴力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日益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信息茧房”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运算的必然产物。它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范围变得窄化和极化,使大学生的思维面临同质化和退化的风险,容易被西方意识形态所诱导。这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权和主导权带来很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必须解决“信息茧房”衍生的时间博弈、流量吸引、泛娱乐化等问题。因此,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需要守正创新:树立全员合力新理念,培养有责任担当意识的网络精神领袖;严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话语能力;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教育手段;力争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权和引导权。以此破除“信息茧房”对大学生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