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07,(3):178-179
朱浩云文章遭质疑 《收藏》2006年第7期刊登了上海朱浩云先生的文章《二十世纪书画领域的划时代人物》,作者认为,在中国山水画领域,20世纪划时代的人物当数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石鲁、李可染、陆俨少。在介绍黄宾虹的艺术成就时,作者配发了一幅名为黄宾虹《拟包安吴》的作品图片。这期杂志发行不久,这幅画作遭到黄山市书画收藏爱好者毕永和先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2.
王永林 《收藏》2008,(7):176-177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长安画派”创始人,书画大家石鲁先生的作品《芙蓉荷花行书四言联》以616万元的高价成交,在当前这初显回暖势头,并不十分火爆的书画市场上,确是可喜的成绩。但与这一件高价成交怍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鲁书画作品这些年来的市场行情一直不景气(主要指没有广泛稳定的行情)。据雅昌艺术网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4月底,  相似文献   

3.
陈蓓露 《收藏》2012,(18):82-87
2012年是石鲁先生逝世30周年。8月8日,"风神兼彩——石鲁的创作与写生(1959~1964)"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的举办无疑是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最好的纪念。石鲁出生于四川仁寿一个大地主家庭,原名冯亚珩,因敬慕清代画家石涛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这位从延安走来的革命艺术家,建国后留在西安,继续保留着与黄土高原血脉相连的情愫,他和一批西北画家一起创立了"长安画派",为中国绘画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次展览共展出石鲁先生在1959~1964年个人艺术创作高峰期的主题创作及相关写生画稿等近两百幅作品,其中涉及《转战陕北》《延河饮马》《东方欲晓》等重要作品。北京画院美术馆吴洪亮馆长,也就本次展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2,(7):136-139
平民之交一九七三年,洛阳一位叫李冷文的同志带了一个书法代表团去西安学习,李抽空一个人找到了石鲁的家,敲响了他的房门。石鲁开开门劈头就问:"你是什么人?"李冷文笑着说:"我是一个平民。"石鲁高兴了:"好,进来,我最愿意接待平民。"当时那些"新贵"们扬威耀武,不可一世,但在石鲁眼里他们就如同粪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6,(9):178-179
马海舟 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新郑人。一级美术师,三味书画院院士。他于1980年加入石鲁亲自命名的“长安土风书画杜”,并任副社长;兼任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石鲁生前在住院时看了马海舟的字画后,对在场的人说:“国画就应当这样画!”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4,(21):155
2014年,北京盈时秋拍定于12月4~6日预展,12月7日举槌,选址在北京千禧大酒店。此次北京盈时在往年固定专场的基础上增设了美术文献专场,另外在已有的优势专场——传统书画、瓷器杂项上则继续以“珍”“精”“稀”的甄选标准为广大藏家奉上诸多铭心佳作。此次聚臻专场近现代书画部分,呈现弘一法师首次面世之作《诸佛菩萨祖师》桌屏共计20扇,蒋兆和于1980年所作杜甫像及题句《新诗改罢自长吟》、吴青霞《钟馗醉酒》成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另外还征得黄永玉老先生作品近20幅。书画专场将上拍董其昌、张风、改琦、石鲁等人的佳构。古书画  相似文献   

7.
赵翔 《收藏》2001,(12):35-35
“长安土风书画社”是石鲁关心支持下,坚持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书画团体,现有成员十余位。他们都是石鲁艺术的崇敬者,大多数在五六十年代就聆听过石鲁的教诲,受到他的悉心指点和奖掖,所以“土风”的画家在绘画题材、形式和心志上都深受石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86年的一天,我去拜访一位朋友。朋友知我痴迷字画收藏,于是翻出他珍藏的一幅石鲁的斗方。因印章是手画的画印,我当时怀疑画是赝品,但盛情难却,我只好把画带回。有画印的石鲁画作是石鲁的真迹吗?为了解开疑团,搞清问题,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翻阅了有关石鲁的大量资  相似文献   

9.
王川 《收藏》2008,(7):24-33
市场走向 石鲁是当代画坛怪杰,也是中国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他生前就因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招致许多非议,后来又获得了“野、怪、乱、黑”的称号。石鲁一生大约留下了1000多幅画作。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石鲁的作品屡在海外拍出高价。1987年,他的一幅六尺整张山水《峨眉积雪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165万港元的天价。此外,他的《芙蓉鸭戏》《惜华长春册》《玉龙白雪一天清》《华岳松风》《华山一枝峰》和《华岳天高》等书画作品在拍卖会上也都有不俗的表现,价位都在数十万元,最少的价格也达数万元。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9)
正李烈初(1928~2012年),浙江东阳古渊头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以"火刀""铁匠"等笔名发表文学作品多篇。雅好书画收藏,精鉴赏与画理阐述,著述散见《收藏》《学林漫录》《美术报》等报刊杂志,为多家刊物特约撰稿人。亦为《收藏》杂志专栏作者,发表文章70余篇。《李烈初文集》以其历年在报刊、杂志发表的著述文章为基础,增补了部分未全部公开发表的手稿。文集分上下两册:上册《我手写我心》,辑录文学作品;下册《书画一家言》,所辑录文章以书画收藏鉴赏内容为主,分鉴赏、收藏、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6,(7):174-175
马海舟 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新郑人。一级美术师,三味书画院院士,他于1980年加入石鲁亲自命名的“长安土风书画社”,并任副社长;兼任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石鲁生前在住院时看了马海舟的字画后,对在场的人说:“国画就应当这样画!”  相似文献   

12.
揭裱 第5期     
高占交 《收藏界》2013,(6):112-113
"揭裱",顾名思义,即将一张书画从中揭开,重新装裱,这是书画的造假手段之一。在众多的艺术品中,书画造假可谓千姿百态,源远流长,其历史逾千年之久。最常见的书画造假是高仿,即高手仿名家,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书画作伪高手非张大千莫属。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有张大千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张大千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有《巨然茂林叠嶂图》等。当然,高手  相似文献   

13.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2,(9):137-141
他的人生大幕拉起之前一九八一年十月前后,我去北京画院,张仁芝告诉我,他和王培东几个人刚从西安看望石鲁回来。我隐隐感到,仁芝的表情是那样不安和急躁。他拿出一张照片:石鲁在床上靠着,两只手僵硬地放在胸前,其他人围坐在他床头的两边。仁芝忧心忡忡地说:"石老的身体特别不好,已经卧床好多日子。我们去了他很高兴,强挣扎让人扶起来照了一张相,两只手就是这个样子,医生说是药物作用,恐  相似文献   

14.
王永林 《收藏》2009,(6):38-41
我曾写过一篇《谈书画鉴定谁说了算?》的文章,在《收藏》杂志2006年第4期上发表。今天我想再谈一下,在当下的书画鉴定实践中,具体都有些什么人在说?在说些什么?至于他们到底谁说了算,可能只有让历史来评定。  相似文献   

15.
一、误作文徵明《消夏图》1949年4月,南京风雨飘摇,有权势、富钱财者,纷纷南逃。我在监察院文书科当录事,同宿舍有个办事员告诉我:"旁的可丢,这轴老佛爷(慈禧太后)赐给我祖父的牡丹中堂,是一定要带走的。"这使我得知,书画的可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6,(15)
正2016年6月18日至8月18日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自6月18日开始,浙江省博物馆推出了其精心策划的系列展《金石书画》。该展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掘、梳理金石书画馆藏。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这一展览打开了一扇通往金石书画历史深处的大门。余绍宋先生主编的《金石书画》,创刊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当时杭州《东南日报》的特种副刊,在近代金石书画类报刊中,颇具影响。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金石书画》系列展览,采取与刊物同步推出的模式,初步拟定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7)
正翻开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藏在民间——湖州首届民间收藏大展展品精选》一书,浏览书中收录的一件件蕴藏着历史文化信息的文物艺术品,审美的愉悦油然而生。在书画部分,一副钮福保的洒金楷书扇面和并页的曾国藩行书七言对联"鱼龙绝枝来千里,竹石风流各一时"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因为我正参加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书画已有数千年历史。由于正统观念视书画为文人余事末技,不予重视,以致书画史料颇为稀少。像传世的画中至宝《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其作者顾闳中、张择端在史料均只一二百字记述,连生卒年也搞不清楚。我看书成癖,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以一日不看。看着看着,一些有关书画的未经辑录的故事会从书里跳出来。开头也不经意,后来跳得多了,心想:何不把这些  相似文献   

19.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1,(1):142-143
《石鲁传奇》一书,为阎正先生30年前所写,初稿始于1979年,完成于1982年。部分文字曾经石鲁先生本人审阅并修改,由于某种原因,仅限于上世纪80年代几家报刊部分章节选登,始终未能成书。现征得作者同意,从2011年元月开始在《收藏界》杂志连载。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书中有些文字似不适合今天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发稿前夕,作者进行了小部分修正与删节,但仍尽量保持初稿的原貌,为当年的人和当年的事件留下一些历史的痕迹。作为卓越的四川籍陕西艺术家石鲁的故事传奇,通过作者慷慨细腻的文笔展现出来,相信会打动读者们的一点心扉。  相似文献   

20.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1,(2):143-144
《石鲁传奇》一书,为阎正先生30年前所写,初稿始于1979年,完成于1982年。部分文字曾经过石鲁先生本人审阅并修改。因于某种原因,仅限于上世纪80年代几家报刊部分章节选登,始终未能成书。现征得作者同意,从201 1年元月开始在《收藏界》杂志连载。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书中有些文字似不适合今天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发稿前夕,作者进行了小部分修正与删节,但仍尽量保持初稿的原貌,为当年的人和当年的事件留下一些历史的痕迹。作为卓越的四川籍陕西艺术家石鲁的故事传奇,通过作者慷慨细腻的文笔展现出来,相信会打动读者们的一点心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