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教育体制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并不断完善的今天,高等教育已经从人才培齐的"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由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已经打破,高校已经进入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积极参与,各方联合办学的新思路.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加强校友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校友工作体制机制,加大校友资源开发力度,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各高效的共识.建立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需要,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校友工作目标要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校友工作机制,对于开展校友工作,开发校友资源,增强高校校友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校校友工作机制构建的重要性、必要性、重点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做出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校友资源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已成为高校校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浙江林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出发,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学校毕业校友对社会的贡献及社会对我校培养的人才的认可程度。这为利用校友资源进行"校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校友资源是高校最稳固、最可依赖的办学资源,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校友工作对高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友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服务同学聚会的组织,它有完善的功能、鲜明的特质和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和谐体现。如何树立正确工作理念,发挥高校校友会功能,确保高校校友会在为校友服务、为母校服务和为社会服务中良性运转,是目前高校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校友资源是高校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分析了校友资源与高校发展的关系,并针对高校校友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发展高校的路径:重视高校校友工作,努力培育"三个意识";积极响应校友诉求,深度开发校友资源;大力宣传校友事迹,发挥校友榜样作用;以校友带动校企合作,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源是校友所拥有的人才、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是高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友既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对象,也是积极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校友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校友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成果,而且校友是高校就业工作可持续性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资源.如何开发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特别是依托校友资源,搭建就业平台,已成为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院应充分发掘并利用好校友资源,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服务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6.
校友资源是独立学院发展外部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在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挖掘和开发利用独立学院校友资源意义重大,构建独立学院校友资源的信息平台,有利于形成独立学院的校友团队、促进多领域交流合作、提升办学水平以及促进就业工作,对进一步推动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校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最宝贵的的育人资源、物质资源,特别是将校友视为一种促进母校发展的宝贵资源,校友的多种重要价值得到认可。高校校友工作强调母校为校友服务,本文探讨了培育高校校友文化的若干途径,指出"校友与母校共荣辱"的价值观是校友文化的核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加强母校与校友的联系,使校友文化的隐形价值得到具体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校友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好校友工作不仅能得到校友在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还能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外部办学环境,获得丰富的校本德育资源。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校友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建立校友工作长效机制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开发利用好校友资源,使其在高教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国内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校友是高校的发展性资源,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资源,是高校的公共关系资源,是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变校友对学校的“单向反哺”为学校与校友的双向服务,全方位地开展校友工作。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高校校友捐赠数额快速增长,已逐渐成为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文章从改善高校财务状况、促进高校学术自由和增强校友凝聚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校友捐赠对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从校友、学校、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政策与法律制度等四个角度,分析了影响高校校友捐赠的因素.作为校友捐赠的受益主体,高校应加强校友会组织与管理工作,健全和创新校友会的组织体系,加大校友捐赠的宣传力度,营造校友捐赠文化氛围,以吸引更多的校友捐赠.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作为高校要充分考虑并利用各种资源来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而校友资源就是高校资源中的一笔重要无形财富。本文试图对校友资源在高校毕业生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利用校友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地方高校转型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文章基于六所地方转型高校的深度调查,发现和总结了一系列凝聚中国特色的地方高校转型经验:以“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决议”等形式将学校转型发展战略及“应用型办学定位”予以明确;以建设产业学院、调整专业(群)建设、加强应用性研究等方式实现高校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设置模块化课程、强化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改革学校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来加强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及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以“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与突破”“引进来”“送出去”“双聘双挂”等多路径,来提升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这些如“火”的现场背后也存在如“冰”的困境:关于“地方高校转型”的理念与认识仍缺乏“共识”,仍存在“标签化”疑虑;地方高校各“关键要素”的转型仍存在能力、路径及机制等多方面障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是短板,亟待完善制度、理顺机制。基于此,未来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并达成共识,将应用型高校作为一种“类型”的高校来看待;要进一步发挥省级政府在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施高等教育分类设置与分类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地方转型高校“关键要素”的突破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专业与课程设置要适应国家扩大职业教育、培养学生通用技能的职教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科目要占一定比例;教材建设要满足“宽口径、厚基础、高技能、多方向”的教学要求,突出先进性、前沿性、实用性;教学应以现场教学为主,采用“以现场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组织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应突出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实现教师队伍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一切工作以育人为根本,心理育人作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十大育人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还充分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命和育人优势,也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一体化"的心理育人体系以及相关制度安排使然。进一步探求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的框架体系,能够整合高校的一切积极育人元素,挖掘校内外资源,创新育人方式,搭建育人平台,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心理育人体系,对提升高校心理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推进“双创”教育是高校综合改革任务之一。针对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配备、实践指导、资金配套等资源缺乏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缓解这一问题的思路,并从体制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五个方面,给出了校友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为高职院校利用校友资源推进“双创”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笔者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发现,无论是在岗的中小学教师,还是即将毕业的师范大学本科生,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主要凭借于常识判断、经验摸索和榜样模仿,明显缺乏理论素养、科学依据和专业判断。因而,笔者建议地方师范大学应当将办一流教师教育作为自己的时代使命,紧紧围绕"愿不愿教"、"教什么"、"如何教"等三个核心问题的解决,研发具有全国共性和区域特性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修改完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方案、优化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革新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努力培养具有良好专业水准的师范毕业生,从而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校地合作"模式,有利于厘清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要求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系统、制度设计不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保障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将人才培养和地方人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开设与地方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的课程,设置高校与地方融合的创业性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兴趣和特长;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度,打造特色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受到愈来愈多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但是囿于我国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陷入进退维谷的实践困境之中,如“专业本位”的实践逻辑削弱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多学科的折衷平衡消解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实践”遮蔽了文化育人的体系化建构等等。对此,我国高校亟需摆脱旧有观念和体制的禁锢,确立“文化育人”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促进通识教育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全员参与、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进而推动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