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金代古体诗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18部,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韵母系统基本一致,从总体来看反映了当时通语的语音系统。这个韵母系统与《蒙古字韵》的系统非常接近,最大的特点就是入声仍然作为独立的韵部存在。古体诗用韵研究对于汉语语音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代山西词韵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18部,与同时期的中原一带的韵母系统基本一致,从总体来看反映了当时通用的语音系统。这个韵母系统具有3个特点:-m韵尾、-n韵尾、-η韵尾通用的现象较多;入声字的韵尾已经弱化甚至消失;语音的演变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3.
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地研究辽代诗文韵母系统和用韵特点。辽代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20部,和宋词用韵有一定的差距。这一时期的诗文用韵具有三个特点:阳入相配很严整;入声韵尾开始消失;-m尾开始消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韵》二0六韵、平水韵一0六韵、中原音韵十九韵部、十三辙中十三韵部和中华新韵十八韵部进行梳理,旨在弄清语音发展流变的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语音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广韵》二0六韵、平水韵一0六韵、中原音韵十九韵部、十三辙中十三韵部和中华新韵十八韵部进行梳理,旨在弄清语音发展流变的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语音史.  相似文献   

6.
结合韵书内的各种语音标记提示及现代宁德各县市方言,将《安腔八音》老本和抄本的语音系统进行分离比较后发现,与老本的音系相比,抄本的音系具有如下特点:声母系统方面,“边、波”与“曾、出”声母有少数韵字相混,“无”母部分失去摩擦性质变为合口呼声母;韵母系统方面,“辉”韵部分与“须”韵合并,部分与“杯”韵合并;中古三套辅音韵尾出现大规模混并;撮口呼韵目数减少.  相似文献   

7.
陈泽平 《中国语文》2012,(1):58-67,96
本文分析闽语福安话的历史音变,福安话韵母的现有面貌大体经过两类音变而形成,首先是以特殊调值推动的以调类为条件的变韵,使得整个语音系统呈现出不合理的结构;然后发生了韵母系统自我调整的自然音变,语音系统又基本恢复平衡。在处理福安话的韵母系统时,不能过度强调它的历史背景,而应在共时平面上进行分析,才能最经济、简洁地说明其音系。  相似文献   

8.
中古音是汉语语音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叙述了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即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发展变化的概况,从而使我们了解现代语音或普通话声、韵、调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除了n韵尾的韵母在儿化韵条件下韵腹发鼻化音外,其他韵母所有的音素都是口鼻分开发音。而在辽宁朝阳话语音系统中却存在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鼻化音现象,它们主要分布在ao、iao韵母和以n、n做韵尾的鼻韵母中。这些鼻化音具有较强的顽固性,成为朝阳人学说普通话的一大障碍。朝阳人要有效克服它们,须掌握正确的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刊刻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玉谷新簧》一书中的全部中层时调为研究材料,总结归纳出其韵部系统,通过与《中原音韵》对比分析,概括该时期江浙一带的韵部特点,为近代汉语语音研究提供一份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拟以几首古诗为客体,从主语(人称和数)、时态、措辞、音韵格律、主题和意境等多方面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及其英译方法,从而论证了从模糊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必要性以及文中所提英译方法的可行性。诗歌英译不单要考虑其自身的模糊性,同时也要考虑尽可能用模糊性的手段来翻译,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传译给外国读者。  相似文献   

12.
戎昱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昱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的用韵可分为22个韵部,很规则。古体诗的用韵可分为30个韵部,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用韵较宽,且有出韵现象。  相似文献   

13.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诗篇,其英译本以杨宪益、霍克斯、许渊冲三位译家的比较有代表性。从意象的传达看,杨氏从中国文化视角出发,多用直译,取得了与原作相似的效果;霍氏从西方文化视角出发,对原文的某些意象做了变通处理,措辞更显生动,有助于西方读者的解读;许氏直译和意译并用,在某些意象的再现上比较成功。从音韵的再现看,杨氏采用了中国古诗的押韵模式(abcb),以与原诗保持一致;霍氏和许氏则采用了英语诗歌中较常用的联韵模式(aabb),且三位译者在传译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头韵。所以,三种译文读起来都富有音乐美,难分伯仲;从形美的再现看,三位译者都以诗体形式再现原作形式,诗行和每行的音节数基本上相似,传译出了原诗的形体美。总之,三种译文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为汉诗英译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值得研究和欣赏。  相似文献   

14.
杜曼 《海外英语》2011,(11):171-172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has a long history.More and more foreign friends give strong interest into reading and learning it.However,not all the foreign people are proficient at classical Chinese,the metre and rhyme of Chinese poems,thus,translators have to translate these words into English or other languages,which brought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the Chinese ancient poems can be translated or not.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is very point,to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s translation,taking Chinese ancient poems as examples,to discuss this topic,and to give opinion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5.
苏轼《和陶诗》作于扬州、惠州、儋州三个时期,共一百多首。以清人王文诰“和韵”与“和意”说为视角,《和陶诗》可分为用陶韵复和陶意的诗歌、只用陶韵而抒己怀的诗歌及改陶韵的诗歌三类。苏轼的《和陶诗》不仅丰富了其个人的诗歌创作,而且经由苏轼和陶,其门人及时人多有仿效,和陶在宋代蔚然成风,绵延至元明清而不绝,和陶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运用穷尽式系联方法,归纳出刘长卿诗歌用韵系统:近体诗阴声韵、阳声韵共22部;古体诗阴阳声韵共18部,入声韵7部。并将刘诗用韵与相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相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诗人用韵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刘诗用韵的特异之处及其与通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然而,外国人对中国诗歌的认识却不一定准确,很大程度上缘于诗歌翻译的困难性。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月下独酌》的三种英译文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如何运用"三美"理论指导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温庭筠诗词声韵的考察比较,发现其诗与词韵律具有相通的美学特征。温词的用韵明显受到其七言古体诗(其中大多是古题乐府)的影响,就是说乐府成为温词的声韵来源与产生基础;另一方面,两又有着各自的审美趋向,温诗尤其是近体诗格律工整严谨,古体亦是以人律为常,而词则更趋灵活多致,开后起词韵运用之先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本功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本质特征。身韵展现了当今社会的风格,使我们的动作的风格和舞蹈的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了新的舞蹈模式。身韵不单单是体现了古典舞的特征,它主要是凝结着古典舞深刻的本质,那就是精、气、神,也包含着现代人的理解,它融入了当代社会的灵魂。希望它能进一步发扬光大,为舞蹈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今韵说略     
章认为押韵是我国诗歌在形式上第一个特征和最重要的条件。时代在前进,语音也在变化,今日作诗填词必须改革诗韵,废除平水韵,另编新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为法律依据,主张按《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分为15个韵部。分部后的各韵之间不宜通押,特别是前后鼻音不能通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