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师板书课题后,同学生谈话。)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我先了解一下预习的情况。你们说这篇课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还是写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要搞好长课文的教学,必须抓住文章思路这个牛鼻子。抓住了牛鼻子,就能使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双基训练全面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火烧赤壁》这篇长课文该怎样抓牛鼻子呢? 一、抓预习摸索课文思路。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用一个  相似文献   

3.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首先看看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怎么划分,说说你的理由。生1:念∕无与为乐者,因为念是动词,是思考的意思,后面是它带的宾语。  相似文献   

4.
听了成都一位李老师(因不知其名.这里称李老师)的一节研究课《夏感》,感触颇深。这节研究课,李老师首先围绕“一疑”、“二好”、“三关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建森林”.然后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探究其好在何处——“栽树木”.最后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公布话题时,就担心讨论会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果不其然,绝大多数来稿都是支持课前预习的。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老师指出,不是要不要预习的问题,而是怎么预习的问题。所以,本期刊发的五篇文章都是侧重于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的,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虽然反对课前预习的文章仅选用了一篇,但颇具代表性,作者的观点引人深思——预习固然重要,但能不  相似文献   

6.
一、检查预习,理解词语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课文预习了吗?生:预习了!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在预习前全都认识的同学请举手。(多数学生举起了手)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有一个字不认识,是通过预习才认识的?(有一生举手)师: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  相似文献   

7.
一堂生动、充实、高效的语文课,离不开预习这一重要环节,如果把一堂语文课比作一篇乐章的话,那预习就是奏响这篇乐章的前奏,现在就如下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的预习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对预习的指导,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和已有的知识,理解一篇新文章,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诱发学生参加阅读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都是极为有利的。教师指导预习,应当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独立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中选入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这是一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的思念故乡的优美散文。在初始备课时,我为解读文本所设计的思路是:想北平——为何想北平——想了北平的什么——怎样想北平,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思路的分析而达到全面解读文本、准确理解情感的目的。但在布置学生预习时,不少学生却对文中的一处比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伸出手跟老师写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生书空,齐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文章.大家会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比如这几个词语——  相似文献   

11.
上完公开课《心声》后,我感触颇深。 这是一篇自滨课文,体裁是小说,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是: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情节——找出主要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诠释“心声”含义。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可学生预习不到位,对课文不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自读课文时,根本达不到速读的要求,大概花了八九分钟,  相似文献   

12.
<正>前段时间,从新闻上看到我国将立法推动全民阅读,我国目前人均阅读率偏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引领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现行的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构成的,编者旨在通过这些文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学时,我就借助预习带领学生们踏上了美妙的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13.
高惠勇 《辅导员》2013,(14):17-18
同学们在预习语文课文时,大多数都是把一篇课文从头读到尾就算完成任务,其实这种读法受益不大。读一篇文章,要弄懂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篇,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下面谈谈怎样预习一篇新课文。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从新闻上看到我国将立法推动全民阅读,我国目前人均阅读率偏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引领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现行的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构成的,编者旨在通过这些文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学时,我就借助预习带领学生们踏上了美妙的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15.
检查预习情况 ,理清文章结构师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18课《一夜的工作》。通过预习 ,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生 :作者先写送稿子给总理审阅 ,再写自己亲眼看见的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 ,最后写回来的感想。生 :课文共8个自然段 ,可分为三大段 :送稿、审稿、感想。师 :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既熟悉了文章内容 ,又理清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师 :学习这篇课文 ,大家要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下面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思考两个问题 :(灯片显示 )1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 课文从哪…  相似文献   

16.
一、原生态预习的内涵 一篇课文的学习起点在哪里?现实中我发现常常是老师的讲解。从理论上讲,老师都会安排学生预习,可事实上有好多学生根本没有。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局面呢?这是因为有些老师怕预习浪费时间,要求学生预习却不检查;有的老师虽然布置预习了,但由于时间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预习的几种常用方法 1.查工具书 预习一篇从未接触过的文章,里面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从字词句到文章的理解等等.大部分同学预习时遇到不会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工具书,这里的工具书主要有字典、词典、课课通.通过它们能比较好的解决文中字词的读音及意思.使用课课通可以解决分段及部分语句的理解,而且使用方便,学生们比较喜欢,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预习现状作为载体的课文,既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又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方面面。教师要想在短短的二三节课中将一篇课文讲完,实在是较为困难。于是,预习就分解了教师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如字、词、句以及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教师再教起来就顺心了,并且教学重点也能把握,当然乐此不疲。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只要是公开课、示范课,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多长的文章均要一节课展示完毕,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故而预习之风大盛。名师大家到某处上课,学校要求学生预习;公开课比武抽题后,教师进班指导预习一节课;平…  相似文献   

19.
推测引读,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去推导尚未接触的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以做好课文的预习。现在,不少学生预习无目的,敷衍了事,甚至流于形式。推测引读,便于学生克服盲目性,使预习有目的,阅读有路子,读书有兴趣。贺敬之的《回延安》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以往的预习一般是:扫除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概。这样做,学生只有知识上的某些积累,并没有能力上的提高。运用推测引读进行预习则迥然不同。这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首先,通过剖析标题,推测课文内容。我在简介作者后,即引导学生从“延安”二字上展开联想。学  相似文献   

20.
张思中教学法提出课文教学采用“三环五步”的教学步骤。三环是指:先从整体上感知,然后局部探究,再到整体深化理解和综合运用。即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综合运用的三环运行步骤完成接收——理解——输出的信息传递过程。而五个具体步骤是:复习,预习准备——语篇整体输入——课文局部探究——整体综合应用——归纳,评比,作业。下面笔者谈谈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一、复习,预习准备复习,预习准备是课文整体教学的前提,是基础。学生能否主动地进行预习工作,能否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对于教师能否按照大纲要求圆满上好本节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了自学能力,课堂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