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诗歌文本为基础,分析食指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归宿,展示食指对理想、现实生活等的深刻体悟;并再认食指的诗歌形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被理性与非理性痛苦地纠缠着,是食指诗歌精神的实质性内核;而表现在诗歌主题上就是“从凄凉中看到悲壮”。这种精神和主题的文学史价值就是为新诗创造了新传统。而且,对于食指来说,诗歌写作的意义是一种释放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俄克拉荷马大学英语文学系的助理教授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的研究专长是20世纪当代美国诗歌、比较文学和东西比较诗学。他参加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刘倩同学就诗歌与翻译等问题对石江山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石江山谈到了自己的学术与翻译理论及实践,介绍了他的新作《吟歌丽诗》的灵感来源,分享了翻译中国著名诗人食指的诗歌的心得体会,并阐述了自己关于如何在诗歌翻译中传递音韵之美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4.
食指一直都被人们所遗忘,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在熟悉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食指诗歌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以及对新时期以来诗歌的间接影响。食指前期诗歌的意象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连贯的态势,尤其是其“海洋”意象。他的“海洋”意象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更是食指守望心灵和灵魂漂泊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通过食指著名诗歌《相信未来》的版本问题,依据史料,结合食指的诗歌创作,重新探讨食指诗歌的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廓清食指是不是"新诗歌第一人"这个争论已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要评述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驱人物食指诗歌的文学史价与文学价值,论述了食指的精神特质和诗作的主要思想内涵与诗艺特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文革主流诗歌,食指的“地下诗歌”捕捉普通人日常生活点滴,关注个人情感体验,使诗歌的抒情主体与抒情客体向个人化、日常化回归;他突破主流诗坛乐观昂扬纯粹单一的抒情模式,正视精神痛苦,情感抒写丰富复杂,承续了中国诗歌含蓄、暗示、暧昧的美学传统;食指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形式与意象营造冲破时代精神与语言牢笼,抒写人性的美好,在诗歌中恢复了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第五届京津沪川中学化实验研讨会在津召开1994年8月ZI日至26日,在天津市教育学院召开了第五届京、津、沪、川中学化学实验研讨会。这届中学化学实验研讨会的主题是:课堂实验与仪器的改进、课外活动实验与仪器优选,化学与生活及化学与社会的实验开发等。本届化...  相似文献   

9.
陆美燕 《语文知识》2004,(10):24-26
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使学生了解了朦胧诗派、后朦胧,《语读本》又补充介绍了梁小斌、食指等人的诗歌,使朦胧诗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下面就对朦胧诗的产生、名称由来、影响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黄永茂 《文教资料》2011,(14):23-25
关于食指的诗歌意象研究,大部分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于诗歌深层主旨的探究,以及"季节""大海"等常见的意象上,对诗歌中女性意象探究的文章屈指可数。在这些女性的身上,蕴含着温情、善良,她们语言不多却处处留情,她们激情奔放而富有女性魅力。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食指对精神和未来执着追求的同时,也在另一个世界即情感世界同样也染上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充分反映他对亲情的渴望,对女性力量的感叹。  相似文献   

11.
食指的《海洋三部曲》和《鱼儿三部曲》借用了很多红卫兵诗歌的常用意象,它们一方面保持了在红卫兵诗歌中的基本含义,同时又被诗人重新组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化情感,从而成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象。  相似文献   

12.
期待新诗的盛唐——’96华文诗歌国际研讨会简述金中’96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3月底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以及大陆的学者9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收论文60余篇。这次研讨会论题是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华文诗歌...  相似文献   

13.
食指是朦胧诗的先驱者,由他开创并启示后来者的不仅是他诗歌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个体意识觉醒与现代艺术手法),还有与之水乳交融的古典情怀。食指自幼深受古典诗词浸染,兼以时代政治抒情体式的调和,造就他诗歌中弥足珍贵的诗美品质:古典情怀。抒情传统、意境阐发、古典体式(听觉艺术)是食指诗歌具有古典情怀的三个层面,其对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值得重视,给当下众声喧哗却秩序混乱的诗界以警醒。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新时期文学极其重要的刊物,食指、多多是新时期文学非常有代表性的诗人,但是食指、多多与《今天》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梳理清楚。本文通过对食指、多多与《今天》关系的再探讨,指出以往的研究无论是对两位重要诗人的遗忘,还是对他们的误读,都忽略了两位诗人与《今天》的复杂关系,同时指出《今天》放大了食指诗歌创作中“异质性”的一面,而多多虽然与《今天》有很深的渊源,但没有直接参与《今天》的策划与出版,两人与《今天》的关系,提示了我们对这段诗歌历史的研究还需要依据更多的历史材料,才能重构出较为完整的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15.
晓雪是我省著名白族诗人、诗歌评论家,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去年底在北京,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舒乙同志主持,召开了晓雪作品研讨会。冰心、艾青、藏克家、张光年、王蒙等为研讨会写信或题词表示祝贺。袁鹰、邹燕祥等近70位同志参加研讨会,对晓雪同志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研进行深入研讨,给予高度评价。现将袁鹰、艾克拜尔·米吉提、关纪新、范平四位同志在会上的发言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食指的诗歌创作在"文革"时期是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他的诗歌在内容上从"大我"回归"小我";在诗歌形式上创造了"窗户美",在语言上形成了"色彩美"。  相似文献   

17.
2023年10月21-22日,“第九届中美诗歌诗学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围绕“诗歌的多维文本批评”“跨艺术诗歌研究”“诗歌的跨文化译介与传播”“诗歌的民族、国家与共同体想象”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展示了诗歌理论探索和跨界批评的方法与范式新突破,促进了中外诗歌研究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8.
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洪迪先生从事诗歌创作活动55周年之际,由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浙江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台州学院、台州市文联联合主办的洪迪诗歌作品暨诗歌理论研讨会,于2012年12月22日至23日在浙江省临海市隆重举行。著名诗人、诗评家邵燕祥、唐晓渡、陈仲义、张德强、南野等50多人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食指的诗歌创作在"文革"时期是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他的诗歌在内容上从"大我"回归"小我";在诗歌形式上创造了"窗户美",在语言上形成了"色彩美".  相似文献   

20.
刘吴建 《语文天地》2012,(19):52-53
诗人食指被誉为中国的"惠特曼",其所创作的著名诗作《相信未来》,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矢志不渝的热爱和坚定信念,诗歌以"蜘蛛网","余烟","失望的灰烬"等意象开篇,仿佛叫读者回到那个贫穷而艰难的年代,而"相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