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三角板)这是什么?生:三角板.师:它为什么叫三角板呢?生:因为它有三个角.师:那三角板的角在哪里?请你用手摸一摸.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二年级第三册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中,很多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出示红领巾、三角板等物品。师:“小朋友,这些物品中有角吗?”生:“有”。师:“谁来指指看?”生:“我来,我来。”学生充满激情。可同学们通常是这样指的,如图1。  相似文献   

3.
角的认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会画角,会度量角的大小。二、学具准备: 两根厚纸条(把一端钌在一起,如图1),三角板、量角器。三.操作过程及教学建议: (一)建立角的概念。 1.感知“角”。 (1)教师出示纸扇、三角板、五角星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角。 (2)学生拿出学具,指出学具上的角。  相似文献   

4.
【案例】师: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多媒体投影教材情境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五角星、三角板、闹钟、剪刀)在这些物体上面你能找到角吗?  相似文献   

5.
第四单元角和直角一、知识结构图:二、小节学习目标及达标过程: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图形,主要渗透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用直尺或三角板画角,用三角板画角和检验直角,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检...  相似文献   

6.
教学思考(一)教学思路的安排:如何从关注数学知识的复习转移到关注数学思考?《玩玩三角板》一课是我们自主开发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意在引领学生参与赏玩三角板的一些活动,了解一副三角板中边、角的一些奥秘,演绎"图形与几何"世界中的边、面、体的相关知识,同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三角板是我们学习数学常用的工具,一副三角板通常由两块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板组成,其中一块的两条直角边相等,这相等的两边所对的角都为45°;另一块的两条直角边不相等,较短的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较长的直角边所对的角为60°.你是否知道,由一副三角板,可以拼成各种不一样的图形,其中有很多可以构成求角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标上各个顶点或某些交点的字母,灵活利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第43页。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角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首先在第43页例1中,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钟面、剪刀、折扇、三角板等实物图形,让他们进行观察,使他们对角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例2“做一傲”中,安排了用一张纸折角,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二三角板的形状是常见的直角三角形.以三角板为背景的求角问题首先要了解三角板的构造:一个是等腰直角三角板,它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90°、45°、45°;另一个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90°、30°、60°.其次,还要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以及互余角、对顶角等概念.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教学参考施甸县 李瑛 杨在荣 陈广云教学内容:“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6页、67页的内容和练习二十。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知道有大小不同的角。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4培养学生认真作图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认识角的顶点和用直尺画角。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画在纸上的图形、剪好的图形、透明胶布、剪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角”1.依次出示:三角板、红领巾、钟、折扇(钟面显示在“3点整”,折扇要打开)。2用一张纸折成大…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简介 1.复习上节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角,并讲出两块三角板中各内角的度数。接着,要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学生画完后,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2.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教师说:“如果要画一个65°的角,应该怎样画呢?这就要利用量角器了。”随即,教师宣布:用量角器画角,是本节课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陈云全 《教师》2012,(26):86-86
片段一:寻找身边的角师:小朋友,你们每天上学都要在胸前戴上什么?生:红领巾。师: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师拿出一条红领巾)你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生:三角形。师:三角形上都有三个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个新的图形朋友。(板书"认识角")师:大家说说看,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角?  相似文献   

1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芜湖市师范附小胡鑫林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0—41页,练习二十三。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具、学具准备:红领巾、三角板、钟、折扇、活动角、学生准备纸一张、直尺一把。...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及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和三角板画角和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建议一、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角和直角在本册是第一次出现,角虽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几何概念,但它却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角和直角,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时可先出示教材中的一幅校园生活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在做操、有的在踢足球,还有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拿剪刀修花木的老爷爷等,这些情境都与角和直角有关.出示情境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呈现在各种图...  相似文献   

15.
曹祖恩 《湖北教育》2000,(11):38-3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认识》单元中,涉及角的大小与角画出的边长无关的内容,先作为习题安排在练习二十的第2题:“下面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相似文献   

16.
三角板表功     
蒋健 《数学小灵通》2014,(10):30-31
开学了,教室里来了一对新朋友,他们分别是长三角板聪聪和短三角板明明。有一天,聪聪忽然对明明说:"你看我,高挑个儿,最长边是最短边的2倍,真是美妙无穷!三个角依次是30°、60°、90°,角的度数之比是1:2:3,犹如上楼梯似的,多有层次感呀!哪像你,长得又矮又胖,难看死了!"明明撇了撇嘴说:"哼,这你就不懂了吧。我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在各种特殊的三角形中,大多能够找到我的影子,所以呀,在三角形王国里,我也算八面玲珑、风光无限了。你看,我的两个锐角相等,两条直角边相等,这种对称美,恐怕你只能羡慕嫉妒恨吧!"  相似文献   

17.
1.最大边长 例1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1,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  相似文献   

18.
一、在比较角的大小的基础上,产生"度"的概念师:同学们,哪一个角最大?为什么?(如图1)生:角3最大,因为角3的两条边叉开得大,所以它最大。师:现在哪个角最大?为什么?(如图2)生:周角最大,因为周角的两条边叉开得非常大,角的两条边已经重合在一起,所以周角最大。师:周角具体有多大呢?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用什么单位来描述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角的度量"。师:周角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 )第三册第 5 6~ 5 8页。[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 :老师一进来 ,就看到许多小朋友都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 ,谁知道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 ?(红领巾 )师 :小朋友一定还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板书“角”)师 :(出示红领巾 )在这块红领巾上有几个角 ?指一指。(生答 )。师 :那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怎样画一个角呢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多媒体分层出示 :1 .角 ?  2 .组成  3 .画法。二、新授1 .认识实物中的角。分别出示实物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列举六则试题,供学习赏析: 例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