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论竞技武术套路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和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认为:竞技武术套路正由目前追求难度的竞争性走向追求演练技巧的高难技艺的竞艺性,在追求整体艺术观的前提下,竞技武术套路整体意义上的审美特征为和谐、气韵和意境。  相似文献   

2.
论竞技武术套路审美范式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同为  花家涛 《体育科学》2004,24(11):68-7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尝试将科学的“范式”结构分层方法引入竞技武术套路审美领域,对竞技武术套路审美的结构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竞技武术套路审美的信念层次是战斗的意境理念,概括层次是审美主体对运动员创设的运动形象的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统一,解释层次为审美直觉、审美领悟和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查阅了大量关于武术套路审美问题的学术论文,以及关于审美学的学术专著,以竞技武术套路作为研究对象,在审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武术专家、学者的建议,最终选择从审美属性、审美功能、审美表现和审美追求四个方面对竞技武术套路进行关于审美视角的研究,旨在实现对竞技武术套路日益凸显的审美属性的认知,促进竞技武术套路在现代社会中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竞技武术套路长拳演练与音乐融合,是套路结构的一种升华,通过音乐的音韵演绎武术的神韵,充分表达武术内在的含义。音乐在套路长拳演练结构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使长拳在演练过程中显得丰满、更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长拳在选配音乐方面提出了选择音乐的基本条件与建议。文章从关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竞技武术套路长拳中的形式美、意境美和技击关,并从服饰和音乐等方面对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美学创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中和品格进行了分析,对中西和谐思想进行了比较,得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同样是中西和谐观的中和产物,同样需要和谐理念来指导的结论,认为和谐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必将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引进、移植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与多种表演艺术内容进行分类比较、分析,梳理、整合关于竞技武术套路演练艺术的理论知识体系,得出结论:竞技武术套路的演练艺术,是运动员依靠演练作为手段塑造形象并引起观赏者审美反应的活动。运动员通过程式的习得、情感的把握、程式与情感的融合三个阶段来掌握武术套路的动作,创造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形象,是运动员演练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美学视角出发,对武术套路意境的美学特征进行了论述,认为武术套路与我们民族的其它文化形式,如文学、书法、绘画及舞蹈等,在文化思想、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呈现出互相融摄借鉴之景象,共同构成了追求审美意境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竞技武术的发展趋势证明难度与审美的矛盾统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竞技武术的难度动作发展入手,以审美本质为标准对武术套路难度动作与审美关系进行探视,以引导竞技武术套路向更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长拳的难与美的关系以及长拳关学特征的研究,准确把握竞技武术套路长拳的审美特征,使其保持独有的魅力走向国际体坛。  相似文献   

10.
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特点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武术套路脱胎于传统武术,又区别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基本特点是:技术发展以规则为导向、规则强调技术动作的高度技艺性、技术体系的开放性,竞技武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了探讨,并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建议。研究表明:新时期武术和谐观蕴含了四个方面,武术的和谐之美是"和谐真"、"和谐善""、和谐美"的统一体,这种美是在人的体悟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比苏绣和日本和服刺绣的异同,探讨了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方法,那就是民间艺术要保持生命力,就必须放到民间去吸取养分,而不仅限于收集、研究和展示,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具备现代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认为,在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武术的发展需要充分契合时代需求。一方面要明确其形象定位,强调回归自然的生态人文关怀,凸显生存智慧的人类追求,彰显艺术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武术"天人合一"的理念化解"人高于自然"的矛盾,以智慧武术的"人生追求"消解人们"精神生存困境",用艺术武术的"审美体验"平和"功利精神心态",让后现代社会人们的"贵身"追求与武术"武以成人"价值理念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剑  邱丕相 《体育科学》2007,27(5):92-96
目前,武术发展已进入“瓶颈”,如何理解“瓶颈”中文化异化现象并使武术走出低谷,从哲学、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评析、反思武术的实存,透视武术的发展则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研究认为,武术定位已经游离,武术价值的实现进入“瓶颈”,武术衰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退让西方文化的现象。人们应该警醒,武术之内在文化涵养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体育所不及,保持这种艺术修养和泛和谐的“天人合一”价值观是武术真正的不朽文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当代武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高校武术教育面临的困境,教学内容陈旧,练习方式单一,武术技击性的弱化等影响了武术的教育效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立段位制与分级制相结合教学体系、武术课堂引入音乐元素、课堂增加表演展示环节更新组织形式、以赛促学弘扬武术精神、充分发挥武术协会的职能和价值等对策,希望可以促进武术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武术套路演练的形和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山  王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393-395
武术套路的演练,作为一种表现其独特技击美和艺术美的运动形式,形神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形与神的高度和谐统一,体现了武术套路运动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卓然特色。该文主要阐述了在武术套路演练的过程中,演练者怎样通过形与神使武术套路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培养这种“武术意识”必须要全方位地理解套路演练的内涵和精神,而且须要方法得当,具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武术套路从其本质来讲,可以说是艺术的另类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化艺术的视角,沿着武术历史发展的脉络探讨了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认为,武术套路的技术特征可归纳为技击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包含:武术套路运动的美是表现战斗的“生活”;是一种“距离”的美;是经过创造,所表现出的一种感染力、震撼力的美三个方面。武术套路通过形式美、意蕴美表现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