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理自主权是经理的自主行为空间,它反映经理与董事会权力关系的制度安排.理论分析与上市公司实证数据表明:以职位权、薪酬权与经营权测度的经理自主权随着企业规模增大而降低,呈现凹函数形态.理论分析表明,企业规模是影响R&D投入强度的外生变量,其机理在于改变经理自主权的安排,从而对R&D投入强度产生正向影响,但实证数据表明,经理自主权作为中间变量,仅对企业规模与R&D经费投入强度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而对企业规模与R&D人员投入强度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股权、经理自主权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理自主权是反映经理与董事会关系的制度安排集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数据表明,以职位权和报酬权测量的经理自主权指数随公司股权集中度提高而下降,呈凹函数形态。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绩效的外生变量,其机理在于改变经理自主权安排,从而影响公司绩效,但数据显示经理自主权作为中间变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经理自主权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经理自主权总体上对企业R&D投入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以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兼任"为特征的经理职位权和以营运资金或自由现金流为特征的经理运作权均与R&D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但以高管薪酬差异为特征的经理薪酬权与R&D投入的关系不明显.另外,R&D强度还与总经理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是否为高科技行业以及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显著正相关,与企业规模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与股权集中度、经理变更、资产收益率、年份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张长征  吕悦凡 《软科学》2017,(9):110-114
突破已有研究仅孤立地关注经理自主权与股权集中度各自对R&D投入影响的现状,将二者纳入到同一框架中更全面地探讨公司R&D投入的决定机制.结果表明:以职位权、所有权和专家权度量的经理自主权对公司R&D投入强度呈现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赫芬戴尔指数或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度量的股权集中度对R&D投入强度虽无显著直接效应,但对经理自主权与R&D投入强度的正相关性呈现显著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企业规模与R&D投入强度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以西安市近八百家企业为研究对象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 ,对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强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 ,与企业R&D投入强度正相关 ;当企业规模较大时 ,与企业R&D投入强度负相关。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对R&D投入强度有正面的影响 ;企业经营者才能有助于增加企业进入高新技术行列的可能性 ,并进而促进R&D投入强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6.
使用世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深入分析经理自主权在中国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相关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中国企业,企业经理的自主权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经理自主权越低,企业创新投入越高.经理自主权受到限制,会使经理减少规避创新风险的行为、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经理自主权作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了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规模与R&D投入关系研究——基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使用Lowess修匀的非参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规模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较低,抑制了其R&D投入的频度,使企业R&D投入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就存在R&D投资的企业而言,小企业R&D投入强度并不低,R&D投入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倾斜的“V”型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8.
摘要:由于R&D投入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外部技术机会既可能替代企业的R&D投入,也有可能激励企业的R&D投入以提高吸收能力。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行业间R&D投入的关系,结论表明,整体来看,我国工业行业之间的R&D投入呈现出较弱的互补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造行业相互之间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替代关系,而制造行业与其它工业行业的R&D投入呈显著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9.
程华  赵祥 《科研管理》2008,29(2):37-43
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建立影响企业R&D投入的实证模型,采用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数据,测度了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进一步,分别从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等不同视角研究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探索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滞后一年的R&D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越大,政府科技资助激励效果越好;政府科技资助强度越大,激励效果越好;企业研发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激励企业R&D投入。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09年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3组,分别从R&D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R&D投入产出效应的滞后期及R&D投入的累计效应3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R&D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程度不同,成长期企业的R&D投入对当期绩效的影响显著,并存在长期的累计效应;成熟期企业R&D投入所产生的累积效应时期相对较短;而对于衰退期企业,实证结果均不显著.研究成果为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R&D投入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论分析表明,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并且广告和研发支出的作用会受到企业规模和控股股东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关系。就规模而言,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小企业中;在大企业里,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就控股股东而言,在非控股企业里,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在控股企业里,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12.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periods of relative stability interspersed with periods of extreme change, implying that high performing firms must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thrive. In this paper, we posit that R&D expenditure volatility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proactive R&D management, and is evidence of a firm moving from exploitation to exploration over time.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a 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 of R&D investment where shocks are induced by reactions to external turbulence. Using an unbalanced panel of almost 11,000 firm-years from 1997 to 2006, we show that greater fluctuations in the firm's R&D expenditure over time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firm growth. Developing a contextual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expenditure volatility and firm growth, we find that this relationship is weaker among firms with higher levels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negative among smaller firms and those in slow clockspeed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3.
王任飞 《科学学研究》2005,23(2):225-231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可能对企业R&D支出产生影响的10种内部因素,并提出相应假设。基于2000 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百强企业的统计数据,文章验证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出口导向三种因素对企业R&D支出的实际影响。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都与企业R&D支出正相关;而出口导向则与企业R&D投入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源泉,但是由于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中国企业常常借助政治关联而非技术创新来开拓市场。在制度基础观的分析框架下,本文以2009-2016期间在深圳、香港和美国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混合截面层次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境外上市、中央强力反腐败斗争和行业管理决断权的调节作用。本文结果显示:(1)高管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相比境外上市企业,境内上市企业的高管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投入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3)当企业所在的行业管理决断权较高时,高管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投入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4)对非国有企业而言,中央开展大力反腐败斗争后,高管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明显增强。研究结论拓展了高管政治关联和企业创新投入的实证研究,深化了制度基础观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具备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跨国R&D投资在中国的区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琼  王铮 《中国软科学》2006,(7):113-120
本文从省域尺度上考察跨国R&D投资的区位选择。采用2000年跨国R&D在我国各省市的支出数据.对影响跨国R&D地区选择的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市场规模、人力资本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影响跨国R&D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基础通讯设施和商贸环境也会对跨国R&D投资产生正相关的影响,而工资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为我国各地区吸引跨国R&D投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07-2017年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着重探究了分析师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分析师期望落差所引致的绩效压力将驱使管理者削减研发支出,即分析师期望落差对企业研发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随着CEO权力的提高,分析师期望落差对企业研发支出的负向影响将增强;第三,随着董事会监督与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CEO权力对分析师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负向关系的增强效应将被削弱. 本研究拓展了文献对资本市场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决策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规模、R&D与绩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斌 《科研管理》2006,27(1):121-126
本文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度我国软件开发企业统计资料和我们所收集的杭州软件企业数据基础上,对中国软件产业是否存在着可观测的规模效应、中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R&D)活动对绩效是否存在着一致性的正向影响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就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言,企业规模对于产出率存在着一致性的正向影响,但对于利润率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在研发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我们发现研发强度对利润率存在着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产出率也存在着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这些发现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高管认知与企业创新投入——管理自由度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管理者在创新方面的认知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本文依据2010年在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由文本分析法所测定的企业高管在创新相关方面的认知程度,以管理自由度为调节变量,实证研究了高管认知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层管理者在创新方面认知程度的提升会带来企业创新投入的显著增长,同时,我们将管理自由度的两个代理变量——公司年龄,是否国有的调节作用加以检验,结果表明,当高管享有较高的管理自由度时,其认知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效果将更为明显;本文也讨论了研究结论的理论和管理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triple helix’ of the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hip and habitat are accepted as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empirical explor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these variable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on regiona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re highly limited. To fill this gap,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triple helix system and habitat on birth and death rates of U.S. firms at the state level. As expected, we find that industrial R&D expendi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firm birth. However,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R&D also generate a synergistic effect that indirectly influences regional firm birth rates.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university and industrial R&D enhanc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firms, whil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1)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R&D and (2) government and industrial R&D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firm death. Other factors linked to mor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firm formation include high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a region, lower tax rate, and habitat factors affecting quality of life, such as lower housing prices and higher rates of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regions with high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we find positiv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1)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R&D and (2) university and industrial R&D on firm birth rate, suggesting that university R&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an ‘entrepreneurial mediator’ among the three spheres in the triple helix system. In low entrepreneurial regions, the only triple helix system factors significantly influencing firm birth rate were tax rat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independent and interdependent components of the triple helix system and habitat are less powerful in low entrepreneurial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