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稿一投好     
《新疆新闻界》去年第四期‘问题讨论’栏提出‘一稿一投’好还是‘一稿多投’好的向题,我个人觉得还是‘一稿一投’好。首先,从读者角度看,读者希望的是多看几条新闻,绝不会喜欢重复看两报登载相同的一条新闻。‘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会倒读者胃口。设若在《农家乐》广播了的节目,听过的人物通讯,为时不久又出现在报端,读者哪有  相似文献   

2.
“深化‘走转改’”已经成为一股动力,促使编辑记者不断深化行动方案,深化对其规律的认识。目前,谈认识的文章已经不少,主要是在理论探索的层面,高屋建瓴地回答“‘走转改’是什么”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河北日报》头版署名“杨柳青”的言论专栏,长期坚持,办得成绩斐然,在全国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今年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杨柳青——言论专栏1988——1997十年总汇》。这个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光春作序的精装本大部头,向读者展示了报纸言论改革的有益尝试和丰硕成果。作为一名报纸的评论编辑,我读这本书觉得心情很不平静,感慨良多,其中最具积极意义、现实意义的感想是,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思考报纸言论改革拓宽了思路;我们不妨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促使我们的报纸言论通过改革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徐光春在本书的序言中对“杨柳青”赞赏有加,并对其经验作了首肯。他说:“《河北日报》头版上有个‘杨柳青’言论专栏,办起来快10个年头了,我早几年就注意到这个专栏.觉得挺有看头。今年8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了一次‘百佳’事迹报告会,会上有4位‘百佳’新闻工作者发言,其中之一的储瑞耕,就是‘杨柳青’专栏的主笔(他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3位评论员之一);他的发言,相当一部分说的是‘杨柳青’专栏在文风上进行的改革探索,我和与会同志听了,都受到了有益的启示。”徐光春副部长认为,  相似文献   

4.
陈勇  刘祥平 《中国出版》2012,(12):39-40
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教育家和报人谢六逸在报刊编辑领域建树颇丰,他的编辑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俗而不媚俗;二是"小中见大,短中见长";三是内容和形式"宜求其‘杂’"。  相似文献   

5.
关于防止一稿多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出版中的一稿多投现象后果严重,影响极坏,结合编辑工作实际,对工作中防止一稿多投的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文字编辑?面对这一问题,不同的新闻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及从业经历的迥异,可能会给出不尽相同的答案。尽管有不同,但共性却显而易见:在工作中,须深刻理解“编”与‘‘辑’’的内涵,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记者,假如我是读者……唯有如此,编辑的版面才会活泼生动,才能接地气,获得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杨萍 《青年记者》2006,(24):46-46
当报纸编辑,一要会编新闻,二要会写言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会写言论的编辑,不能视为合格的编辑。这是许多新闻前辈和同行的共识。如果说新闻是瓜的话,那么,言论就是瓜儿连着的那根藤;如果新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言论则是沟通绿洲的地下河;如果说新闻的力量在于事实,而言论的力量就是道理。因此当新闻向人们报告了“是什么”的时候,言论则是不时地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移动传播的“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很快,甚至有人预言“新旧媒体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境地,传统媒体必将在这场博弈中惨淡收场”,这种说法虽然有危言耸听的成分,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强大攻势,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要在竞争中生存而且要更好地生存,我们便不得不重新反思作为整个报纸工作的轴心、报纸的把关人的编辑在报纸出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新观照编辑如何在工作中树立角色意识,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的问题。一、编辑的角色定位——报纸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当报纸编辑,一要会编新闻,二要会写言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愿、不会写言论的编辑,不能视为合格的编辑。这是许多新闻同行的共识。  在军报历届社领导的倡导下,编辑动手写言论的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一批写作高手和快手。张志荣同志便是其中之一。他担任总编室副主任以来,在完成繁重的组版任务的同时,以“钟山”的笔名撰写了大量“编辑点评”。现由长征出版社出版的《风头与尾巴》,便是这些成果的集中展示。我很愿意为这本书的出版,同时也为繁荣军事新闻评论说几句话。  “每期的‘小言论’虽仅仅数百字,却是…  相似文献   

11.
言论,是新闻传播中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提出看法、发表议论的一种政论文章。对于一个报纸编辑来说,配言论是自己的基本功。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报纸编辑工作的经验,要配好言论,使版面生辉,就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一家报纸上见到这样一则言论标题:《莫把新闻当商品》。读罢,继而细看文章内容,方知作者批评的是那新闻稿一稿多投的现象。笔者是搞编辑工作的,可以说略知其中“行情”。现在,新闻稿一稿多投的现象恐怕并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评刊会上,一位编辑对版面设计提出意见:"美术编辑随便瞎排,版面很难看。"作为主管视觉工作的美术总监,笔者为美术编辑澄清:"没有‘瞎排’这  相似文献   

14.
关于编辑情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进 《编辑之友》1999,(5):52-53
编辑情感是编辑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形成的编辑活动的关系上是认知和情感的关系。认知伴随着情感,情感升华着认知。所以,列宁曾精辟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lO月版,第255页)。审视编辑和编辑活动,首先应深刻认识编辑情感问题。进而秉要执本、  相似文献   

15.
都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的文章难上。然而,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小人物撰写的一篇名曰《轿车攀比不可取》的言论,却登上了大雅之堂。通观“人民论坛”栏目这些年来刊登的成百上千篇言论,看得出,这些文稿来自“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正是因为“人民论坛”广辟稿源,择优精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它为栏目文章的思想性、针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文章也就有了牢靠的“可读性”。因此,这个名副其实的栏目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普遍赞誉:“‘人民论坛’众人论谈,‘人民论坛’大家爱看”。有比较,才有鉴…  相似文献   

16.
《编辑之友》2008年第2期转载了申徒文婕发表在《每日商报》(2008-02-14)上的"‘的’、‘地’、‘得’到底要不要分?"(以下简称申徒文),引起了业内的很多关注。前几天社内在业务学习时,还有人提到申徒文中的观点,这可能是由于《编辑之友》在业内的权  相似文献   

17.
问:“编辑同志,我给你们寄去的稿子,不见音讯。听说通讯员的来稿没看,就装进大麻袋里了。”答:“编辑部确实有大麻袋,专装没有被采用的稿件。但是,对通讯员的来稿,编辑同志还是认真过目,精心挑选的。如发现新闻性强的好稿,就及时向版面推荐。”问:“请你说说不被采用的稿件的毛病在哪里?”答:“没有被采用的来稿,应该结合具体稿件来分析。离开稿评稿,不好说清楚。但就我接触到的通讯员来稿,一般有‘四种病’,即‘单字号’,‘全字号’,‘通字号’,‘老字号’。“所说‘单字号’,就是品种单一。大多是消息、通讯,很少看到速写、特写、来信、小言论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来稿。老吃过油肉,还能不腻味吗?饭桌上需要花样,版面上也需要多品种的稿件。“所说‘全字号’,就是大而全的一般化稿件。一  相似文献   

18.
“在点击率、访问量的指挥棒下,网络编辑背负着这两座大山每天拖着鼠标游弋在网络世界里寻找能够吸引网民眼球的信息,而不会去想文章来源的合法性。国内新闻网站‘千网一面’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转载、重复转载、非法转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免费午餐’、‘拿来主义’成为网站‘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由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出版社、金盾出版社承办的新形势下‘三农’读物编辑出版工作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出席会议并讲话。桂晓风说,编辑工作在为农业服务中具有特殊责任和使命。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编辑要有更  相似文献   

20.
一本人有一篇古典文学论文在某学术刊物发表,寄来该期刊物后,始知拙文被改动了数处.这本是编辑一片好心,但却改错了.例如拙文谈到唐代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可能因铭文一般作《墓志铭》的缘故吧,编辑将稿中的‘墓系铭’全改作‘墓志铭’.如果编辑能尊重作者原文或为慎重起见,稍一查阅有关资料,便不会出此错了. 又如,拙文论及唐代一诗人一首诗时说,‘诗中言“河北”平仄亦合律’.编辑加了‘河东’一词,成了‘诗中言“河北”“河东”平仄亦合律’.按‘北’字为仄声,而‘东’字为平声,依格律,原诗是不能作‘河东’的,怎么能说‘河东’也合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