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其主流而言,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尚书》说:“民为所欲,天必从之”,说的是上天也要顺从人的意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的孔子,更是重视人的因素。他提出“仁”的概念,建立了“仁学”。据统计,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有104处之多(也有人认为109次),而“礼”字出现15次,“天”字出现20次,“天命”只出现3次。可见,讲得最多、解释得最多的是“仁”。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丢失《奈端数理》译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扬宗在《晚清科学译著杂考》一文中引丁福保言:《奈端数理》“后为大同书局借去,今已不可究诘。”王扬宗又因之断言:“《奈端数理》可能还在天壤之间”。近读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其文“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初稿于1902年)中有一小号字夹注,言及《奈端数理》译稿之命运。兹录之以下: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零 《今日科苑》2007,(3):96-99
这几年,传统大热,《论语》很火。这背后的因果耐人寻味。什么才是孔子留给我们的真正遗产?我相信,李零先生的这篇文章会给大家很多启发。此文选自李先生马上要出版的《我读论语》(在北大的《论语》讲义)之总结部分。  相似文献   

4.
卢禾 《知识窗》2007,(2):4-24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喜爱“半山”(王安石)华丽飘逸、字惊句骇、意蕴隽永之诗,如痴如迷竟到了当做早餐吃的程度。不信请看他的一首七绝《读书》:“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此不正是“吃”诗吗?  相似文献   

5.
大学     
想起‘大学’,这个词,是缘于这个秋天全国又有675万男生女生将成为大学生。“大学”是可以给你专科、本科或者研究生等文凭,方便你以后藉此找工作的地方。还有一种较人文的溯源说——《大学》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这里的“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小学即“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大学问。读大学完全不同于读小学和中学。因为,从上大学那一刻开始,你已经真正成为大人了;还因为,大学是这样一个地方——供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聚集的特定场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张爵《九章正明算法》四郑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刊本之残本。该残本可以补充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正明算法”条之所略,并可据以辑得刘仕隆《九间通明算法》(1424年)“难题”的大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05,(2):37-37
日本名古屋大学福井康雄教授近日确定了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的超新星爆发残骸。这一残骸位于天蝎座方向的“G347·3—0·5”。经考证,在中国历史文献《宋史》中,有7处记载了这一超新星爆发。据报道,这颗超新星是质量约为太阳10倍以上的恒星,在其“行将就木”时发生大爆炸,发出异常明亮的强光。中国的《宋史》记载了这一天文奇观,大致内容是在公元393年前后曾发生过超新星爆发现象,这也是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超新星爆发记录。福井教授通过名古屋大学设在智利的电波望远镜“南天”发现了这一超新星残骸,残骸距地球约3000光年,爆发发生时间距今约1…  相似文献   

8.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论语》的版本及其注释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从《论语》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来看,《论语》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汉朝时期,《论语》的版本及注释逐渐形成;宋朝时期,《论语》杂糅各学,内涵逐渐丰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论语》得到了新的诠释,并直接影响当前对《论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论语》的版本及其注释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从《论语》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来看,《论语》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汉朝时期,《论语》的版本及注释逐渐形成;宋朝时期,《论语》杂糅各学,内涵逐渐丰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论语》得到了新的诠释,并直接影响当前对《论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鲤鱼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养殖鱼类,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它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质细嫩鲜美,乃食之上品,素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吉祥鱼”的美称。3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说。孔子得了儿子,国王鲁昭公送去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引以为荣,给儿子取名曰鲤,字伯鱼。早在2400年前,范蠡的《养鱼经》中就介绍了鲤鱼及其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曹萍 《科教文汇》2009,(33):231-23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书中对儒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全书围绕“仁”的思想展开,涉及到政治、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该书中关于“孝”的思考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这部语录体散文对于我国以德治国和建设和谐社会仍然有很深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论语》中的“孝”进行一番简要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郧彦辉 《百科知识》2007,(5X):51-52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默默无闻的副教授,就因为200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了7天《论语》,很快地被社会大众接受。她随后出版了以讲座为底本的《于丹〈论语〉心得》,到今年3月底己售出300多万册,如果考虑盗版的话,发行量大概在400万册以上。其书在图书大厦一天竟售出14000本,报道说于丹9个小时签售12600本,平均每2.5秒签一本!尽管签售数量有些夸大其词了,但该书火爆的现场销售却真是创造了中国出版史单日签售最高纪录,也创造了近年中国内地畅销书的最高纪录。而今年2月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也获得了很好的销售量。于丹如此受到众人的喜爱和追捧,而且是如此之火爆,以至于有些人称这种社会情景为“于丹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于秀  张艳 《科教文汇》2008,(36):250-25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交际媒介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把人们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人们使用的语言也有所变化,“偶”字的使用就体现了语言风格的变化。本文通过“偶”字读音、字源等的分析,揭示了网络词语“偶”字的文化根源,证明《读曲歌》中的“藕”字是网络上第一人称“偶”字之源。  相似文献   

14.
吴霏 《科教文汇》2010,(22):182-184
一千个人赏析《论语》,便有一千种理解,每一个人悟出来的都不尽相同。因为感悟本身就是对圣贤之道的再创作。《论语》蕴涵的和谐思想精深厚重,其对教育的启示意蕴深刻。  相似文献   

15.
《毛传》传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所以本文从《论语》中两则孔子和弟子的说《诗》开始分析“兴”的基本特征。其后概述了《毛传》独标兴体的基本情况和标兴的特征,指出兴大体上有发端和譬喻两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革新》2014,(12):54-54
一本《论语》,甚至是厚厚的《红楼梦》,为什么有人能不到几分钟就可讲出书中的内容,连具体的数字也能复述出来?这种“瞬间记忆”与人类的智商到底有何关系?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澄宇课题组采用光遗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以“仁”为核心的儒学思想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人也”。(《礼记·中雍》)“仁者,爱人”。(《论语·颜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这是一种具有“博爱”精神的人道思想。儒学注重诚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论语·子路》)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这实际是介乎于利己与利他之间的一种道德原则。在“义”“利”问题上,孔子并不要求人们只讲奉献而不讲索取,而是教导人们要以义为准绳,见利思义,在利益面  相似文献   

18.
酒茶之美 酒在汉语中一现身.就被置放到了强大气场之中。 《释名》、《汉书》、《周礼》、《诗经》等等诸多的典籍定制着酒的属性.它是美的代名词.是人与鬼神沟通的媒介,还是国家内外的礼仪之道,拥有着“美禄”、“天水”、“琼瑶”之类的非凡称呼。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读了联名檄文《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发明与创新》今年第5期)和雷元星先生的《关于“科学非共体”》(今年第3期),深感鼓舞。长期以来,科坛上崇洋媚外、盲目迷信之风盛行,一些“权威”压制、封杀创新理论,鄙视、耻笑“小人物”,这是学术界腐败的表现。你们开始主动出击了,我表示最赤诚的支持!我预感到,一场科坛大辩论的帷幕正在拉开,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象《发明与创新》这样大胆发表挑战与争鸣文章的科普期刊,在国内恐怕仅此一家,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中值得讨论的重大问题何其多!《挑战与争鸣》专栏充满了智 …  相似文献   

20.
王晓燕 《科教文汇》2008,(8):168-169
“了”字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们运用较为多的一个字。本文针对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出现的“了”字以及英译做一些分析与对比。文中通过对“了”字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具体分析,总结出现代汉语中“了”字的一些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