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苏轼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而且在思想文化史、艺术史、学术文化研究等多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治学思想及治学态度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将从苏轼治学的特点、方法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其治学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日记始记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内容涵盖治学内省、为人处事、军事谋略、家庭教育、生活经历等多个方面,是曾国藩人生阅历的主要载体。在治学方面,除记录每天具体的学习内容之外,日记还保存了曾国藩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治学经验,从日记出发研究曾国藩的治学态度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曾国藩的治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胡德海教授在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造诣精深,成就卓著。在长期的教育研究实践中,他形成并提出了"先立乎其大者"的治学原则论,"功夫在诗外"的治学基础论,"先沉思而后言说"的治学路径论,"辩证统一"的治学思维论,"被社会、教育事业所需要"的治学目的论等一系列治学思想。梳理和挖掘其治学思想,对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授治学是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教授治校超越了教授本质规定的结论建立在思维逻辑与事实逻辑统一的基础之上。民主管理是大学师生员工共同的民主管理,教授治校不能与民主管理划等号。现阶段教授治学不能落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将其一概归纳为教授治校不落实确属归纳不当。教育家治校、教授委员会治学、行政管理者精于治事是落实教授治学的重要条件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罗香林的学术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罗香林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总结了罗香林的治学思想,以期学界更为全面了解罗香林。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历史之中,曾国藩在政治、经济、学术、外交、军事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该文通过论述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形成、实践和成就,剖析其治学思想的本质,及其对近代的学术发展的贡献,对其治学思想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王鉴 《教育研究》2012,(6):66-71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在自己的学术活动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智慧而艺术地展示了他丰富的治学思想,主要包括"冷板凳"坐成"热板凳"、见识与知识同等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个体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治学思想。总结李秉德先生的治学思想,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其教育思想,而且在于将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8.
由博返约的治学门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偏重人文的治学内容,叩其两端的治学方法.述而不作的著述方式,由学而思而行的治学过程.好学乐学、不耻下问的治学精神表明孔子的治学思想同其政治、伦理思想一样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同时,孔子的为学思想还具有中庸性。在孔子那里为人重于为政重于为学,发展到后世儒家,便是道统重于政统重于学统。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以来,大学教授治学思想长流于后世。研究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教授治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探析大学教授治学思想、态度与治学方法,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丰富现代大学制度内涵,通过大学教授治学,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教育小言十则》中通过分析当时思想环境下的治学现状,论证了当时的国人并不悦学,治学只是获得功名利禄的手段,只以经世致用为要。他认为出现这种治学问题的原因在于客观层面的"日之暮"与"人之老",以及主观层面的"意志之薄弱"。为了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王国维呼吁要重视治学,从治学之要、治学之法、治学之用三个维度为我国现阶段的治学环境优化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11.
熊铁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他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50多年,成果卓著。其成就主要集中在秦汉史,上溯先秦,下迄唐宋,内容涉及秦汉制度史、秦汉思想文化史、汉唐文化史、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等。2007年11月23日,笔者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赵国华教授的陪同下,就熊先生的治学经历、治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专访,同时,还邀请赵国华教授和刘同盛教授撰写了研究熊先生学术思想的专题论文与本文一同发表,以飨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张先生,您好!您长期从事宋史研究,对两宋历史作了多角度的探讨,成就引人注目,受到学界赞誉。今天想就您的治学经历、研究心得体会以及治学经验等方面作一访谈。首先请您谈一谈您的治学经历。  相似文献   

13.
教授治学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教授治学的现状,本文在全国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教授治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有利于使教授治学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系统的读书治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读书治学的态度上,他强调读书要先有志,贵有识,重有恒,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体现在读书治学的方法上,他强调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读书要“专学一艺、专精一业”,“勿求强记、宜求明白”和分类做读书笔记;体现在诗文创作的主张及做法上,他主张文道分离、文尚雄奇、以气行文和谋篇布局之法、字句锻炼之法等。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所主张的博约关系是一种以约驭博的治学思想。其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和学术背景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治学思想对其后学术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荀子治学精神对燕赵文化的影响,主要指对精英文化的影响,也就是对知识分子所代表的燕赵文化的影响。荀子的治学精神包括以我为主、综合百家的思想立场,经世致用、注重功利的价值取向以及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荀子治学精神的本质在于创新,在批判和吸收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对于当代学者治学理论创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读了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后,深深体会他的治学思想。这些治学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尚古斥洋的治史思想;具有辩证思想的治史方法;以人为中心的治史思想。  相似文献   

18.
数学史的数学教育价值,主要是在于学习和开发古代数学家的优秀数学成果,尤其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立意造术,令后人赞叹不已。刘徽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刘徽的治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值得研究、探讨、效仿和发挥,从而,在继承古代数学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徽州朴学的学风是:通人情,致实用,断制谨严,条理密察,求真求是,学风质朴。其治学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具有经世致用的治学目的,“实学”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治学实践中;二是具有求真求是的治学精神,不株守前人之说,重客观,重证据,强调破“人蔽”,除“己蔽”,以求得“十分之见”。三是具有严谨科学的治学方法,从文字、训诂入手,讲究治学的伦理,用归纳、推理的科学方法,作出精邃的识断。  相似文献   

20.
金末元初教育思想家刘祁在其一生的治学生涯中,凭借其勤奋的探索、虚心的请教、理性的概括、创新的思维,不仅获得了广博的知识,积淀了丰厚的学识,而且积累和总结了颇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形成了彰显儒家特色的学习思想体系。他的生平与治学活动是其学习思想的形成过程,纷繁复杂的人生阅历,涉猎广泛的治学内容,积极能动的学习心态,为刘祁的学习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寻绎其生平与治学活动,有助于掌握其学习思想的精华与实质,也有助于激励莘莘学子发奋读书、报效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