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道德学习的机制及其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从依附型社会到自主型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到开放型社会.全球化浪潮、文化的商业化以及不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都深刻影响着年轻一代的成长.然而,我国道德教育实践的主流仍强调对学生施加外部的道德影响和既定规范的学习,忽视了学习者道德学习的自主建构性特点以致于德育实效性低迷,因此,我们应该转向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建构的道德学习.  相似文献   

2.
郑航 《教育探索》2001,(7):73-74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道德教育改革。本着着探讨知识经济对道德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道德教育要适应科技新的社会发展态势,必须改变德育价值的关系基础,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中珍视德育价值,在个性自存的自主发生中彰显个体的道德主体性,并将人陶冶、社会研究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的基本形态,“人应当如何生活?”是道德的基本提问。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建构有道德的生活。二、在课程观上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新课程认为,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们不断丰富、提升、反思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德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而是经验课程。三、在学习观上,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进行学习,课程中的互动表现为:师生问、生生问的交往,学习者与教材等的对话,学习者自我经验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普通存在着一种排斥道德善恶标准、主张走中间道路,奉行黑白色(即善恶)混合的道德价值观,即道德灰色崇拜现象,这一现象已影响到社会化进步和经济发展建设。重视道德灰色崇拜现实的存在,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改善社会道德教育,成为当前我国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5.
道德学习是指大学生基于自身道德需要,在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体验、认同、内化和践行道德规范,自主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活动。区别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大学生道德学习表现出主体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等本质特征。大学生道德学习模式应注意从"情感——体验"道德学习模式、"实践——建构"道德学习模式、反思性道德学习和探究性道德学习等方面进行科学建构。  相似文献   

6.
李海  张艳萍 《教育探索》2009,(1):99-100
道德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道德品质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学习者的学习观必须由传统向现代转向,即由"知道"向"体道"转向,由理解向认同转向,由"占有"向"获得"转向,由"再现"向"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7.
吴勇 《中国德育》2007,2(7):81-84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道德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事例研究、问题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式,对道德知识或道德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得道德发展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探究性道德学习作为一种道德的自主建构和品德和谐发展过程,和其他学习一样,也需要通过评价来获取反馈信息,并据此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探究性道德学习评价的实施,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新的空间和舞台,而且能切实促进学生道德的进步和德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构论认为,自我是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的。道德行动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制约,道德自我的建构和社会生活世界息息相关,道德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实践和话语中建构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谢林燕 《中国德育》2007,2(3):64-68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道德内化中的主体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要化解这种紧张关系,就必须使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并成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个体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内化,它不是被动吸纳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而是能动地选择、建构个体道德系统,充分体现了个体道德建构的主体性;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终生努力的事业;它不是既成不变,而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所以,道德内化的主体张扬过程就必然内含着道德创新机理,从社会方面看,即要给个体道德活动以充分的自由权利;从个体自身方面看,个体只有具备相应的道德建构能力,才能有力推进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2.
韩雪飞 《中国德育》2007,2(10):81-82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承认、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新年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3.
冯爱梅 《中国德育》2007,2(11):77-78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承认、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新年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韩雪飞 《中国德育》2007,2(2):66-67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道德体系总是一定社会既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便会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我国正在尝试性地构建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决定了在该体制基础上道德建构的基本取向。本文试从经济基础角度分析当前社会多元化的经济所有制形式所导致的道德建构的复合的、多元化特质。  相似文献   

16.
陈玉琳  刘明健 《中国德育》2007,2(4):89-90,94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拦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张崧 《中国德育》2007,2(5):61-63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董长茂 《中国德育》2006,1(9):65-66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吴安春  李新翠  田虹 《中国德育》2006,1(4):47-49,78
道德学习强调回到学习者自身,以学习者自觉、自发地进行道德学习为出发点,实现道德教育从“教”向“学”的转轨。通过对北京市三所学校高中生的问卷调查,旨在研究高中生道德学习的机制,为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其认知图式的过程,学习成功主要依赖学习者的自主性。语言学习策略在外语自主学习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研究语言学习策略在外语自主学习中的意义,对于外语习得研究者和外语教师具有一定的启示,即要加强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帮助学习者建构问题解决的相关图式,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