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超级电容器的均压方法及其优缺点,设计了基于TL431的超级电容器均压电路,实验研究了均压电路在单个超级电容器串联和多个超级电容器串并联情况下的均压效果.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均压电路能有效均衡超级电容器上的电压.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电容式均衡电路在串联电池组上均衡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分层开关电容电路实现单体电池间电压均衡的方案。该电路具有集中式和分散式飞渡电容均衡电路的特点,为电荷转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使均衡效率提高。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与传统电容式均衡电路进行了均衡仿真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均衡方案适合电池组电压不一致分布的各种情况,提高了均衡速度。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24):145-146
储能结构是实现车载空气净化装置能量自给管理的重要单元,在分析和对比大量储能数据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独特优势的超级电容作为储能结构。但是由于超级电容器单体之间在等效电阻和容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影响超级电容的使用寿命和储能效率。因此,需要对串联的超级电容组采取措施使得电压均衡。通过对比现有的几种超级电容的均压方法,选择了多飞渡电容均压方案,在研究和分析其工作原理之后,提出改进方案,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均压的效率和均压误差。最后通过PSIM仿真软件的仿真验证,通过仿真结果得知该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1.电容器充电结束后,电路中没有电流,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两端电压为零,可按导线处理.2.电容器和部分电路并联,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即为并联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3.电容器连接在“电桥”位置或接在两个独立的电路之间时,可在电路中选择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5.
为使学生更全面理解串联谐振电路的基本原理,在开发出串联谐振电路综合提高实验之一、之二基础上,又设计并构建了串联谐振电路综合提高实验之三,即"电路参数对串联谐振特性的影响"。该实验从简单RLC串联谐振原理电路的具体实现入手,让学生通过测量去发现并关注,在实际操作上,保持正弦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电阻器电阻及空心电感线圈电感等量值不变,仅改变电容器电容和正弦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的频率量值,致使该电路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的同时,其整体的等效电阻即空心电感线圈的电阻发生了改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正确认识原理电路与实际电路的差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更深刻地意识到在探究电工电气新知识过程中开展电工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直流电路中,当部分电路变化时,求电容器的带电量Q,两极板间电压U、电场强度E、两级板间的电荷的运动等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试题,本文将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含有电容器电路的思路:1.电容器所在支路可看作是断开的,在分析有关电容器相关量的讨论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与其并联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2.电容器与某一电阻串联后,电路两端的电压就等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3.选则电势零点,分析出电容器两端的电势,然后确定  相似文献   

7.
1.特点 (1)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两极间电压升高时,电容器充电.反之则对外放电.此时,电路中有充电或放电电流. (2)电容器对稳恒直流电路起断路作用,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相当于导线,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  相似文献   

8.
电路中电容器的使用相当多,就其连接方式不外平串联和并联,但有时各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及电压数值并不能简单地按串、并联来计算。本文对几种特殊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压、极性、电量及击穿等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电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由于这些电子元件有不同的特性也就有着不同的用途.考查学生对电子元件特性掌握情况的试题越来越受命题专家的重视,因此高考复习必须加强电子元件相关试题的讲练.下面对中学物理中关于电子元件的试题进行归类解析,以供参考.第1类:电阻电容组合类电容器有如下特性:(1)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是断路的,同它串联的电阻均可视为短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同它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2)在电路还没有达到稳定以前,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存在充电或放电电流;(3)电容器具有“隔直流通交流,通高频,阻  相似文献   

10.
任萍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19):54-55
1 原电阻、电感、电容串联谐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电路 利用QS18A万能电桥测得线圈的直流电阻R0为33.7欧,电感L为10.34毫亨,测得电容器电容C为0.0336微法,电阻R为180欧.由于R0较大,在实验中不能忽略.实验中,改变XFS-8正弦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时,须保持其输出电压(a、b间电压)为2伏,所以实验中研究的电路由R0、R、L、C串联组成,将R0和R视为一个电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仿照库仑实验控制带电小球电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电路,控制电容器电量,定量验证电容器电压与电量成正比的规律,改进了以往的实验(包括教材)只能定性演示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为使学生更深刻领会RLC串联谐振电路原理的基础性和广泛应用性,在开发出串联谐振电路综合提高实验(之一)"周期非正弦电压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基础上,利用信号源+周期非正弦信号分解、合成及谐波发生实验箱+数字示波器等实验仪器设备,构建并设计了串联谐振电路综合提高实验(之二)"周期非正弦电压信号的谐波分析"。该实验从供电系统波形畸变即产生谐波、存在危害等实际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掌握供电系统谐波的模拟仿真方法,实现对周期非正弦电压信号的谐波分析,且直观感受并实验模拟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教学实践表明,本提高实验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串联谐振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价值,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深入探究电路原理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中介绍电容串联分压特点为: (1)电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两端的分压之和.如图1,即U= U1 U2 U3 … Un.  相似文献   

14.
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的第一个重要分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练习使用电压表,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探究串联电路中总电压和各个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本实验目的较单一,电路元件较简单,只要同学们掌握了一般技巧,会很快熟悉并掌握本实验.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中介绍电容串联分压特点为: (1)电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两端的分压之和。如图1,即U=U1+U2+U3+…+Un。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容器放电测电容》是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二册的实验,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电源为学生电源,被测电容器C为470μF电解电容器,微安表量程为0~500μA,放电电阻R为27KΩ。根据实验要求,按照电路图1连接好电路后,先合上电键K′,调节变阻器R′使伏特表指示到实验需要的电压值12V。这里所说的实验需要的电压值12V,实际上就是合上电键K对电容器C的充电电压,也是打开电键K的瞬间,电容器C刚开始放电时的电压,亦即根据公式C=Q/U,求电容器的电容C时的U、显然、这个调节好了的电压值,在合上电键K时是不应该改变的。然而事实上,当合上电键K给电容器C充电时,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适合输入串联型正激、反激变换器的无源缓冲环节.该无源缓冲环节由吸收电容、耦合电感以及二极管构成.在各串联电路中,利用吸收电容吸收变压器在开关管关断后的剩余能量,通过耦合电感与吸收电容的谐振工作将该能量向变换器的输入侧回馈.采用耦合电感使各串联电路在开关管关断期间具备自然均压能力,同时各吸收电容具备自然均压能力,可确保各串联电路开关管的电压均衡.以该类反激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对所提无源缓冲环节的工作过程、设计要素等进行分析,设计1.5 kV的该类变换器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理论与实验测量中的别,指出实验教材测试电路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了实验电路。  相似文献   

19.
如图一、二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器的连接不能简单归结为并联和串联的组合,如何计算各电容器上的电压呢?若用节点电位法来计算是比较方便的。下面以图一为例推出节点电压方程组。此电路有三个节点,任选某一节点为电位的基准点(即参考点),如C点;其余各节点相对参考点的电压即该点的电位,如U_A=U_(AC)、U_B=U_(BC).设电路稳定后各电容器上的电压分别为U_1、U_2、U_3、U_4、U_5、U_6,其正方向设如图箭头所示。根据电路图可得: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实验中用伏特表测串联电路的电压时 ,通常用一只伏特表分别测出每只小灯泡 (或电阻器 )以及串联后两端的电压 ,而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发现 ,在实验中如不注意条件变化 ,随意使用将造成实验错误。例 :如图一 ,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AC间 ,其中R1=6千欧 ,如果用内阻RV=4千欧的伏特表并接在R1两端 ,读数U1=30伏 ;如将这只伏特表并接在R2 两端 ,读数U2 =2 0伏。试求电源电压UAC。  错解 :根据串联电路特点 ,UAC=U1 U2 =30伏 2 0伏 =5 0伏分析 :在中学直流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