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教材分析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选自义务教育九年制教科书《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是在学习了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后,进入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习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刚刚学过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学生了解了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光合作用所做的实验原理及其实验推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材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27页"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中.设置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该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直观而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理解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不少实验因为材料难寻、效果不佳等因素,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以致有的教师只能播放下载的录像让学生"看实验"。而对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学校来说只能是"讲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减弱。对此,教师要多动脑、多动手,对不能完成或完成效果差的实验进行改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效探索。下面是笔者通过自身摸索对部分实验作出的改进。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改进在苏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和人教版初中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  相似文献   

5.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叶片上叶绿体借光能使周围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有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等)并释放出氧气(图1)。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例,探讨如何将问题化教学设计应用于生物学探究课上。阐述了教师如何设计有效问题来引导学生高效并自主的学习、探究,以达到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开发智力、活跃思维的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上个学期我从自然课中知道植物在阳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我们也做了实验知道植物确实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做实验的植物是陆地上的植物,在水中也有绿色植物,那么水中这些植物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问了我的自然教师,杨老师说我可以做个实验证明一下,于是我开始考虑如下的实验。我们知道水中的鱼是需要氧气的,如果没有氧气的话鱼会死亡,所以我觉得可以用鱼来证明水中的植物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实验进行如下的设计: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瓶中放入相同量的水,一号瓶中只放入一条金鱼,二号瓶中放入一条金…  相似文献   

8.
上个学期我从自然课中知道植物在阳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我们也做了实验知道植物确实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做实验的植物是陆地上的植物,在水中也有绿色植物,那么水中这些植物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叶的光合作用》一课中有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但对叶的光合作用的认识却很简单、抽象,大都由教师的讲解来认识的。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叶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在生物教学中,实行“三个结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一、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原动力。”加强讲课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力求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尽量凭借教具、演示实验等把抽象的科学道理具体化,加强趣味性。如讲光合作用,我首先简单地讲述1772年普利斯特列的科学发明,即:绿色植物不象动物的呼吸作用那样影响空气,而是把呼吸作用逆转过来。引起学生兴趣后,我就作了几个演示实验:拿一片天竺葵叶子叫学生观察,看哪部分是遮光的,哪部分是不遮光的。然后除去遮盖物,放在酒精中煮沸,脱掉叶绿素,取出滴上碘酒。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先看书,再看变化:不遮光部分变蓝了,遮光  相似文献   

11.
1六个版本教材实验的设置呼吸作用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知道绿色植物是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教版、苏教版、河北版、济南版、北师大版和浙教版中都设置了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现象的同时,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但设置的具体实验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美华 《生物学教学》2002,27(7):19-19,18
1 问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 (江苏教育版 ) ,植物的光合作用部分安排了四个实验 ,其中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为验证性实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为观察 (或演示 )实验。作为全书重要的适宜于探究性实验的知识 ,仅仅起到使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是不够的。因此笔者尝试将上述实验改为有关光合作用诸条件的探究性实验 ,这样既完成了原有实验的教学目标 ,又巩固和运用了教材中介绍的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探究法 ,更实现了在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结论是科学家通过许多实验探索得出的,所以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也就成了高考考查的热点。新课标对这部分实验要求更高,由于多数老师没有对有关实验进行系统补充复习,此类题目也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高考的高失分点。  相似文献   

14.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尝试,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15.
<正>每次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生物学史内容的时候,教师的处理往往过于简单。要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材料,然后背诵相应的实验结论,学生只得到了"鱼",而没有得到"渔";要么教师阅读一篇实验材料,让学生阅读相应的实验结论,一堂课就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重复过程;要么教师印发事先设计好的学案,让学  相似文献   

16.
部编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光合作用》一节,是讲述绿色植物最重要的生理活动,是教材的重点。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要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而初一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有关能量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尤其难理解,如果我们教师不提出能量等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所以,本节又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认真做好课本上指定要做的演示实验外,还增做了《叶绿素的荧光》实验,目的是想从直观教学着手,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光合作用包含了两方面的变化:即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4):119-120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安排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之后,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构建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探究植物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改进,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重视实验创新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1 设计思想 综合教材中多个探究实验以建构一个科学概念的课型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为生物学概念建构服务的.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必修1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内容,综合“绿色植物叶绿体的观察”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两个实验内容,设计本探究性实验课“探寻绿色植物的奥秘”.通过探寻绿色植物的奥秘的思路将细胞结构、色素成分和光合作用的功能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科学概念,并在学生自己寻求科学奥秘的过程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鄂教版第九册《叶的光合作用》一课中的海尔蒙实验,教师难以演示和让学生操作,课堂上教师通常只能反复对海尔蒙试验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和理解叶的光合作用。 我们看到一本关于农民致富经验的书,书中介绍了  相似文献   

20.
常兰兰 《考试周刊》2013,(64):124-125
<正>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复习过程中探究实验题目众多,需要学生强化理解,在此笔者整理了的三大作用实验图例习题,以供参考。一、蒸腾作用(一)叶片的结构。叶片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