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师友》2017,(6):68-7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亚健康状态的缓解与改善,并对广东财经大学2013级和2015级体育保健两个班的学生共81人进行体育养生练习的前后亚健康状态的对比调查,研究显示,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西藏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钧 《西藏体育》2006,(1):11-13
从当前西藏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及当前西藏学校体育现状着手,运用文献法和实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西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所受社会、经济环境、特殊地域的影响,并从实际出发寻找对策。通过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变办学条件,在西藏学校体育中开展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教学,以推动西藏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韦阳 《精武》2012,(33):69-69,71
高校体育中的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以其独特的养生文化和运动方式相结合,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南阳市田所普通高校500名学生参与传统体育养生的行为展开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归纳法研究巫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的关系。传统体育养生是养生学和传统体育的有机结合,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原始舞蹈、生产劳动和图腾崇拜促成了传统体育养生的产生,其中巫术活动中的主导者巫师是传统体育养生的萌发者,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惠卿 《武当》2024,(2):70-72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本文以西藏初中传统体育与健康教学为背景,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该领域中的运用。通过研究,发现在西藏初中传统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而分层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分析了分层教学法在西藏初中传统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西藏初中传统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传统养生体育的动静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 ,阐明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核心、特征方法和运动形式。认为动静结合是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要特征 ,形神兼养为传统养生体育动静观的理论基础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合一是传统养生体育的基本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西藏历史悠久,体育文化也很发达。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西藏高校想要对这些传统体育加以继承和发展就要把他们引入学校的教学体系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在传统体育方面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有理有据。利用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出地域特色明显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传统体育项目,使其地域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在西藏高校中要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让引进的传统体育项目和学校里面的现代体育项目进行良好的对接,从而让西藏高校的体育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健康发展得到巩固。本文就西藏高校如何科学地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谈谈笔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2000—2012年间发表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的西藏体育类研究论文成果的现状和研究特点,结果发现:西藏体育类研究论文成果有限,主要涉及了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四个方面;总体上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西藏体育发展的需求;研究视角单一;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多传承、发扬方面的研究,批判反思性的研究很少,缺少对西藏传统体育的新认识;没有西藏竞技体育单独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对体弱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传统体育养生运动的特点和体弱大学生在学习养生功前后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练习传统体育养生不但能够切实有效地改善体弱大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在练习过程中传统体育养生更能够给予练习者心态的调整和梳理,促进那些体弱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吕振宇  相似文献   

10.
对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与学生毕业去向进行分析,认为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偏重武术,对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议加大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同时也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外的其它适应就业需要的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海南传统体育养生保健业弱小但影响和潜力巨大,大众体育养生保健业和现代体育养生保健业活跃但发展空间不大,旅游体育养生保健业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制定海南体育养生保健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整合,大力发展旅游体育养生保健产业、传统体育养生保健产业、国际化的海南体育养生保健产业是海南体育养生保健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传统养生体育衍生、发展的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养生体育是我国民族统体育中一支艳丽的奇葩。传统养生与体育的作为养生体育交叉,在其衍生、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古代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浸淫,逐渐成熟起来。文中对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起源、发展趋势加以分析,并对国内养生体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休闲体育与传统养生体育进行异同分析的基础上,以休闲时代下传统养生体育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为研究起点,结合时代背景探寻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1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但它主要是在吐蕃时期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公元 3世纪吐蕃民间已有放血、火灸、涂摩、用酥油溶化来止血 ,用青稞酒糟敷贴某种病的患处 ,并从对付外伤、消化道疾病入手 ,逐步认识人体结构 ,运动变化及各种疾病的产生和治疗规律。公元 4世纪有“谋事不多寿命长”、“过度疲累 ,发脱髻落”,“每五天洗一次澡”和有关个人卫生的记载。公元五六世纪 ,人们更加注意养生保健 ,藏民“无论老幼男女 ,小疾则以酥油遍体擦之 ,暴于日中 ,若阴天 ,以绒单覆盖 ,以柏叶烧烟…  相似文献   

15.
传统养生类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使用 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中老年人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传统养生类体育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传统养生类体育的老年命质量明显大于非体育锻炼人口。对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实行传统养生类体育干预,发现经过一年系统的传统养生类体育锻炼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说明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建议在社区体育中大力开展、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河北历史文化悠久,拥有底蕴深厚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资源。该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河北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河北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改善心理健康和弘扬传统文化等价值,而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传承出现断层、宣传力度不够和西方文化的侵袭是制约河北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加强理论研究,确证时代价值;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化自信;完善传承机制,打造项目品牌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传统体育养生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宗旨,而传统体育养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发展起来的,它追求的是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和谐社会与传统体育养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着内在统一和呼应,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传统体育养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虎  汪长芳 《精武》2012,(9):75-75,77
运用文献法,剖析了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动作特点和风格。讨论中医理论中阴阳、经络、气血等学说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以促进传统养生体育在中医药专业中的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导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生理学就是运用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剖析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生理效应,从而揭示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生理学作用机制。传统体育养生效果的验证模式突破了原来只能靠习练者个人主观感觉体验的验证模式,走上了客观的实验验证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少林与太极》2015,(10):14-18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视角,全面剖析了传统体育养生发展所面临的冲突。进而提出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策略,最后指出,在传统体育养生发展出现危机的当代,我们有责任承担起这样的义务,唤起我们保护和发展传统体育养生的意识,培育大众对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