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质疑,以提高课堂教学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质疑,以提高课堂教学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正伟 《考试周刊》2014,(2):118-118
本文论述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大胆改革,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学生操作;要注重课堂语言艺术等四个方面的教学问题,严密,精当,实用。  相似文献   

7.
高艳波  吕远涛 《考试周刊》2010,(20):175-176
本文认为,在“学生主体、师生互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发挥其主动性;研究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毛丽丽 《考试周刊》2007,(1):126-127
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一个以培养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教育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教师作为创新教育实施的主体,这种趋势要求教师从经验型向思辩学者型转变;课堂教学活动的着力点要由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转变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来;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注意学生创造性人格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课堂创新教学要构建一种新的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开展“自主参与,合作探索,拓展创新”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自主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初始阶段为自己的学习活动定向;要注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学设计进行多元优化调控。在课堂气氛调控中,要注意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在引导调控中,要注意优化引导方式、丰富活动形式;在节奏调控中,要注意快慢有致、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形成创造性学力,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应该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积跬步以成千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逐步形成、日益提高。一、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造性学力的提高,必须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要把学生的学习推到独立性的要求上。创新意识及创造性学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所以,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新学期开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在作文中尊重学生的表达,健全学生人格,师生共同命好作文题。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小学数学教学关键在课堂,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一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二要鼓励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三要实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昌才 《新课程研究》2009,(10):168-16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小学数学教学关键在课堂,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一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二要鼓励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三要实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要改革"满堂灌"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时间参与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气氛,重视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 的学习,还要让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初中数学老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提 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 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 生为主体的意识,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提 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属于核 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初中 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提出创设情境,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发散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运用成功效应,让学生不断创新四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主体、关心主体、开发主体、发展主体,使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和谐统一。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实施以指导预习为起始环节的课堂教学,学生要对新知识有预先的了解,在思考中进入课堂,从而强化了目标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比如,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这对提高实验质量有明显的作用。2.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课前准备,确保实验成功。教师要选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获取最佳效果,才能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