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共健康伦理是关于公共健康问题的伦理解读,即在促进和维护公共健康活动中产生并用以约束与调节政府、公共健康专业人员和公众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伦理精神.作为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健康伦理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尊严为逻辑起点、以健康正义为根本目标、以公民权利为价值尺度、以责任伦理为内在要求的综合伦理.  相似文献   

2.
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它们有不同的任务与使命,这使得它们在研究目标、方法、原则、理论基础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冲突,这些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冲突;个人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冲突;义务论与目的论的冲突;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冲突。因此,生命伦理不能作为公共健康伦理的起点,公共健康伦理必须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以应对公共健康中不断出现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有智 《教学与管理》2012,(12):128-129
当前,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而体育伦理存在的问题,对学校体育健康的发展关系密切,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因此,体育伦理不可忽视。一、学校体育伦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健康伦理在公共健康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健康伦理在公共健康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前,能够有效廷缓、防止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后,能够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发挥公共健康伦理作用,必须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公共健康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努力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我们考察了韦伯思想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以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生成关系,分析了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精神动因--新教伦理,这个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经济伦理的问题,同时也对其思想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韦伯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即怎样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回溯科学的"伦理精神转向"之浮现背景可知,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殊异的根本并不在于"自由"精神本真层面的不同,而在于规约范围、归责对象和对科学的作用层面不同。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涵,但在促进科学技术健康有序发展和使科技合乎人性的"自由"根本旨归上是一致的。因此,跳出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抽象二分的狭隘视阈,立足于"自由"的人性高度和开阔视野,从科学与自由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分析和把握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当前论争的实质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健康生活一直是重要的教育主题,当前也被写进德育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健康并非对生理状态的简单表达,而是作为一种道德话语表示人的生命整体呈现出完好状态.健康如美德,追求健康本质上是一项道德活动.对于健康生活,社会与个体分别承负不同的道德责任.对道德责任的认知与践行是德育课程在进行健康生活教育主题时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教育者可关注以下方面:调整观念方向,重视健康生活教育的道德视角;突出情境与背景,丰富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多维分析;引入伦理视角,加深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道德思考;促进实践转化,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塑造健康人格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柏林 《教育与职业》2006,13(20):83-84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格塑造不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也是其重要的基础。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优先塑造其健康人格,加强对问题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强化大学生积极的成就动机,抓好心理、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5.12地震给灾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灾区民众,尤其是极重灾区的群众经历了地震带来的巨大恐惧和丧亲带来的深沉痛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精神健康问题。面对灾区民众的精神健康需求,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组织藏羌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锅庄舞蹈的方式介入,以期缓解灾区民众的心理压力,增进其精神健康福利。本文从社区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了锅庄舞蹈活动透过精神健康的治疗功效以及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作用,为灾区群众提供了精神支持,对促进精神健康的新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在过去10年中,对大学生精神健康的关注程度极大地提高了。众多研究指出了同一问题:校园内的精神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专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需要健康心理作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本文首先探讨:心理健康软环境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青少年心理健康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概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支持系统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社会和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如何依据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探讨适合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模式,是流动儿童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出发,分析如何看待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主要意义。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和谐与稳定对整个和谐社会建设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关注特殊群体;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重视心理咨询与辅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本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密切关系,保持农民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农民心理健康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当前影响农民心理健康的诸因素,并从加强农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多位一体的农民心理健康支撑体系、强化下乡服务队对农民心理健康教育职能、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如何提升农民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不健康的心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研究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的角度就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长富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122-123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毕业分配制度出现根本性变革,大学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压力愈来愈大,各种心理疾病呈现大幅攀升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文章认为:解决问题的最理想途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法制化。惟有法制化,才能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经常化;只有"三化"的到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权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所需的健康心理资源才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理健康的研究 ,不应该仅以非正常人的心理状态为研究对象 ;只单纯地从医学角度 ,以满足于消极保持心理的正常状态 ;只局限于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这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健康依赖于社会性质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的定义 ,并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不同。心理学家是从积极的、由意识控制的、有方向、有强度、对他人负责和认知性质等维度来阐述心理健康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历史,就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而言,儒佛道三家并驾齐驱,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天冬合一观念,由此出发.关于心理健康思想方面引申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终极价值的统一四大命题。本文以儒佛道思想为内容,以心理健康思想为目标,初步探讨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思想.以期丰富当今心理健康理论,以中国哲学智慧进一步阐释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自编《教师心理健康问卷》对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89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躯体症状最严重,接下来依次是职业倦怠、挫折应对问题、人格障碍、人生态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师或中专学历水平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