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留学美国期间,基督教精神不仅以感性的方式潜入贺麟的日常生活,而且以理性的方式渗入他的理智生活,这给他的"新心学"注入一股活的动力,为他的"新心学"构思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在他对"太极三义"、"心即理"的解说背后和对儒者气象的诠释背后,都隐含着基督教精神的影子。贺麟理解的基督教精神潜移默化地沁入到他的心学之思的内部,成为"新心学"的一个内在向度,这使"新心学"呈现出与其他现代新儒学相当不同的宗教哲学特征,使他在思考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话题时多了一个宗教化向度。  相似文献   

2.
坚定信念、务实奋斗、敢于创新是周恩来积极进取精神的核心内涵。要使青少年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必须培养其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进取精神启示我们: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灵魂;锻炼青少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基石;锻炼青少年科学理性、敢于创新的品格,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重心。  相似文献   

3.
罗薇 《文教资料》2012,(8):13-15
王阳明是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提出了足以和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思想。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一生都在进行诗歌创作,诗歌成为他人生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他将自己的心学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心学美学精神。同时,这种心学美学又反过来指导他的诗歌创作。本文选取王阳明的部分诗歌,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探究其中的心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在"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综合思考与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5.
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解释、实验结论的得出等阶段,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浅谈德育在体育教学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根据体育专业的教学特点,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达成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络,巧妙设计课件,提供时间和空间,创造宽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作者对近年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知精神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王以悟为明代北方重要的心学家,对阳明心学多有继承,但由于生长于理学名区,其思想中也有传统理学的因素。他以阳明心学的精神影响了北方长期株守程朱理学的僵化局面,同时又以传统理学的躬行诚敬补救王学末流之虚妄,在北方王学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思想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应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团队精神更具有时代内涵,更符合时代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有重要意义和现实迫切性。爱校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基础;活动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手段;沟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桥梁;双赢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教师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寻找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认为:第一,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掌握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备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  相似文献   

11.
郭小川是一个率直的人,是一个谦虚的人,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一个思想超前的人.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中年被贬谪贵州,由此开始对少数民族与土司治理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夷夏平等”的民族观。王阳明将此民族观运用于当时贵州重大事件的处理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贵州经验”,对贵州产生了良好影响。王阳明“夷夏平等”民族观和“贵州经验”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王阳明思想体系的研究,迄今为止,多半还囿于他的哲学方面。然而王阳明在经济方面的阅历和心得也同样具有真知烁见。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人的身份地位,从而对职业的尊崇荣辱也必然有一个认识的渐进过程。从管仲的“四民分业”世袭制度到王阳明的“四民平等”观念,不仅说明了王阳明思想的先进性,更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长期缓慢发展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诗歌随其学术的三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归越及赴谪诗,气格高豁雄豪,体现了他求道的坚韧与执着。伴随着心学体系的建立,他的龙场与滁阳诗境界高远,精微渊穆。在赣及南征思田时期,既是他建功立业之时,也是他心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尽脱红尘之气,沉郁老成,光明俊伟。三个阶段的诗歌,深刻反映了一个道学家的心路历程。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写景诗、说理诗,都是他道学情怀的艺术表现,既有道学之玄奥,兼有诗家之本色。  相似文献   

15.
王龙溪秉承儒家“内圣外王”精神,提出了经邦济世、良知治世、一体之政、发展工商、兴学教化等社会治理思想并积极践行之。龙溪以心化民、以良知觉民的讲学活动对化民成俗、改善社会风气和稳定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社会治理思想与现实存在脱节之处,如其主张复归三代、复兴井田等,其以心治政、以良知治世的社会治理思想由于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谪居贵州龙场期间,是其散文创作的高峰期,佳作迭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何陋轩记》、《象祠记》,《答毛宪副》。《瘗旅文》和《教条示龙场诸生》等五篇。这些作品视角新颖,立意深远,说理透彻,充满积极的用世精神和普世情怀。王阳明的居龙场散文不仅是其散文创作的精品,而且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教偶拈序》署名“东吴畸人七乐生”,此为冯梦龙之别号。《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结尾诗署别号“髯翁”,此为冯梦龙晚年所作小说中诗的别署。冯梦龙编撰的《智囊》辑录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其中不少写入《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两书对王阳明的评价也完全一致,这是冯梦龙作《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之所"立言",版本甚多,然有明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和明崇祯施氏刻本《阳明先生集要》乃为显本,两本各有殊同,皆为读研阳明思想学说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王堆的隐逸及主要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学界众说纷纭,文章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认为他的隐逸及山水田园诗的内涵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为官做人的人生哲理,他所形成的隐逸文化是长安文化的延伸,是盛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的德育心理思想是其教育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继承和总结了前人德育心理思想的经验 ,在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细致地分析和总结了德育的意义、德育的过程以及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心理思想 ,对于现代教育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